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篇1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性表达

  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文化性表达,浅析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性表达。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文化性表达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一、城市广场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性表达。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文化性表达。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二、城市广场文化性表达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

  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文化性表达。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文化性表达。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

  三、各种景观要素在城市广场文化表达中的应用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文化性表达。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文化性表达。

  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综合上述,城市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芒福德。L.《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刘滨谊、李开然《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新建筑2002年第2期。

  【3】王珂、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篇2

  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

  摘要:本文从 文化主题的角度,根据文化广场设计结构的整体协调、空间形态的立体处理、人性尺度的追求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性等方面, 分析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的几大原则。更好的利用 现代 城市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文化特色在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的运用来改善居民生活 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关键字 :文化广场;主题文化;本土特色;人性化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 历史 文化的融合,是 自然 美和 艺术 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在广场上可进行集会、 交通 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它的规划建设不仅调整了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让城市迈上更健康、更文明、更讲究生活质素和城市文化的台阶。

  城市文化广场是以突出文化主题而在城市中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休闲 学习 ,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多重 社会 文化含义的一种现代开放空间①。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文化主题的角度介绍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主题原则。

  1、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基本要素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

  它的地点一般位于城镇的中心地带,注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布局选择应该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根据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决定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的位置,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城市规划大小决定。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不仅在 经济 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文化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小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在3.0~4.0 公顷左右。广场面积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城市文化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去。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并且在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是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 内容 ,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天安门广场是 中国 传统文化与现代 科学 技术相结合的典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为依据,尊重历史、借鉴古今文化,让人文跟广场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在文化广场中提供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铺设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并且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广场雕塑在阐释城市特征,表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独运。可以令广场文化的内在品格得到凝聚、激发和突显,撼人之内而迸发于外,让审美活动激动起来。

  同时,城市文化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城市文化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流的机会。

  例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堪称现代城市广场的典范。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广场占地1。5公顷。广场为下沉式广场,整体呈环形,由台阶可以下到广场中心。位于广场中心的采光玻璃锥,是整个广场的代表性建筑,通过透明的锥形玻璃顶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广场上棋盘状的绿地构思别致,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广场上。广场共设有四个出口,可通往地下三层的商业城、西单地铁站等。东北角建有公交车到发站,并用地下、地面、地上三层通道空间将地铁站与公交站相接,避免了交通人流和休闲人流的交叉。北侧通过高差变化及空间造型设计,将广场绿地延伸到东北角公交车站顶部。广场地下一层设有餐厅、商场、电影院,地下二层建有保龄球场、游泳池、人造溜冰场等文化设施。

  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原则

  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 政治 、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文化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文化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文化广场功能布局;文化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城市文化广场规划设计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地方特色的原则:城市环境、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状态,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城市品位和城市 发展 潜力的文化力量。城市文化蕴含了整座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吸引力、城市的生命力。首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 自然 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艺术 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 ②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其次,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地方 社会 特色,即人文特性和 历史 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 旅游 吸引力。如古罗马集会广场,虽一度废弃,但从11世纪起,随着商业的振兴,城市的价值又逐渐恢复,广场也得以复活。到了中世纪,罗马市开始向外扩展,于是就把古罗马集会广场旧址和当时的广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获得了新生。并以它为中轴,逐步拓宽了旧罗马的版图。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

  效益兼顾的原则:城市文化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 现代 城市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 问题 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 方法 ,而且还应体现出 “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 经济 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其次,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 交通 系统衔接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还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城市文化广场是相对于 政治 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而言的,顾名思义,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 内容 ,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文化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蕴涵的文化特质。它包含的内容:在广场上开展的专业或民间的艺术性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娱乐、 体育 等休闲活动;绿色文化,运动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商业文化等文化生活;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建筑、雕塑和配套设施等为广场文化挖掘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广场文化都是显示城市文化广场个性的具象。同时,各城市区域、风俗文化的表现也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一种形式。

  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 时代 孕育的广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把握好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形成广场鲜明的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将直接 影响 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广场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对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也达到了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文化广场活动,集文化、 学习 、娱乐、休闲、交际于一体。这种在公众广场进行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突出城市文化广场的个性,就要开掘地方文化的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民族的地区性,文化的地域性。在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时,引入地方性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引进广场。比如山歌,比如地方小戏等。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走进广场,在广场的空间举行各种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将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广场亦充满生机活力。文化广场活动的组织着眼于居民的真实感情和 实际需要出发,在人群当中集聚起一股积极向上的民间力量。

  如西安市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这个1300多年历史沧桑建筑为真实载体把广场中心轴三等分,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八座大唐文化柱及两座万佛灯塔,万佛归宗、盛世雄浑,堪称广场的北门户。中央为主景水道,唐八大精英人物雕塑环绕水景四周;四处石质牌坊为广场的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现代唐风的商业建筑分布于广场东西两侧。整体设计概念是以能突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为主轴,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利用南北高差9米,广场设计九级踏步,每个台阶五步,每级水池有7级叠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把古西安城的文化个性和大雁塔历史遗迹融为一体,体现了古都风韵和现代风采的完美结合,使历史文化得到最好的延续。

  3、结论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 理学 、行为心理学等知识,结合自然、结合人文、结合居民、结合城市、结合现代文化广场设计基本原则,更好的展示了其多功能的特性,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创造出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让代表本民族、地区文化某一特定阶段主导地位的文化成果,经过城市文化广场的演绎成为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规犯,准则、 时尚 ,并对该地区、民族以后的历史时期产生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指导老师:孟宪文 王英作者专业:张 祎 衡阳师范学院 2001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注释:① 王珂、夏健等 《城市广场设计》 P4② 洪铁城 《城市规划100问》 P158

  参考 目录:[1]. 芒福德。L.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倪文彦、宋俊岭译 中国 建筑 工业 出版社 1989

  [2]. 刘滨谊、李开然 《人文主义色彩与城市广场风格》 新建筑 2002年第2期

  [3]. 王珂、夏健等 《城市广场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4]. 邓庆尧 《环境艺术设计》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5

  [5]. 洪铁城 《城市规划100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75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