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战略 >

产业集群: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时间: 陈柳钦1 分享

  产业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可扩展式发展的模式也普遍存在与我国的各产业的发展战略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产业集群: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论文篇1

  产业集群蔚然成风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它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至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以集群的力量与大公司、大企业论短长。如果形成不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再大的企业,也做不强。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

  在国外,因为有了硅谷和128公路这样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美国才能引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美国,有名的聚集群还有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酒产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等;意大利的家具、毛纺、陶瓷等产业集群创造闻名世界的“第三意大利现象”;日本东京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日本“机械工业的共同根基”。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涌现,如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软件业,迅速获得了全球性强大产业竞争优势的典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涌现,它们导致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马赛克”格局不断变化。

  我国的产业集群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208年代初,几乎是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和不同类别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闽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比如:台湾新竹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成为“台湾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广东省以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珠三角404个建制镇中,有四分之一的镇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浙江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148个,绍兴的轻纺、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乐清的低压电器、桐庐的制笔、诸暨的袜业等,星罗棋布的产业群成为浙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基地。一个个的产业集群蔚然成风,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被不少专家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产生集群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同时,解决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矛盾,形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可见,“集群化”带来“跨越式”,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集群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竞争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所在

  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更好的供应、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更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

  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品牌,使企业获得区域营销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不断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即不断体现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并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及有序化发展。产业集群就是通过其内部各要素作用力的耦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通过促进企业的衍生和最大限度地将区域内资源要素组织起来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此外又通过简化市场交易对象的办法,即由原本千差万别的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市场活动转化为在集群内部按网络关系(非市场机制)来完成各种交易和交流,而在外部则由单纯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直接面对市场,杜绝了市场失灵或市场低效率,由此从反面获取了市场竞争力。这正是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原因。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在世界经济地图上产业集群区域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其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

  1 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

  2 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3 产业集群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成长。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产业集群对新企业的进入和企业增长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产业集群形成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

  4 产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利用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产业集群的优势,决定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论文篇2

  浅谈矿业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

  【摘要】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矿业公司在特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从产权明晰、内部结构和科学管理三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提炼出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体系。

  【关键词】 跨越发展 企业模式 协同创新

  一、矿业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1)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就一般企业组织创新的进程来看,有两种基本动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组织自适应变异选择,出现了组织被动性创新需求;二是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组织内部的自增强变异选择,产生了企业主动性创新需求。这是一种在追求持续增长的组织效率的过程中形成的内生性主导动因。

  (2)是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发展的前提。

  通过跨越式发展,企业的发展逐渐由低科技含量型转变为高科技含量型;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资源高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通过夯实管理基础,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公司开始走上了内涵式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外,在实施关闭破产和主辅分离等各项改革过程中,注重维护与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维护了矿区与社会的稳定,为企业的改革改制的顺利推进和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债转股政策的实施,优化了企业资本负债结构,增强了融资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了企业由传统的工厂制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为深化改革,推进主辅分离、社会职能剥离及经营机制转换提供了政策性依据,加速了改革的进程,为建立市场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实现“十五”目标作出了坚实的铺垫。

  (4)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边良性互动机制。

  企业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资源开采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司通过不断地探索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企业发展与绿色发展协调、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同时也控制了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改善和美化了矿山环境,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实现企业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矿业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现状基础分析

  (1)发展要求与资源保有的矛盾突出。

  地质资源是矿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公司虽然高度重视找矿工作,积极实施资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提升,老区的资源消耗过快,使得发展要求与资源保有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采选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公司采选技术目前在国内同行业已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设备上、信息技术运用上还相对落后,在矿业国际化的今天,缺乏竞争力。另外,我国目前的资源大都趋于“贫、细、杂、难”,对采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选技术水平有待快速提高。

  (3)管理机制仍然制约生产经营发展。

  虽然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制,经过了现代企业模式的洗礼,管理运行机制得到了改进与完善,但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层次多、决策效率低、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并成为制约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因素。

  (4)分配制度没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近几年,公司员工的收入虽有较大增长,但分配制度仍存在着多方面问题:一是公司的工资总额受上级公司限制,公司无法按年终的经营效果来提取工资总额;二是公司内部的分配制度不够细化、灵活,分配权高度集中。其结果是员工收入没有体现出绩效差异,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分配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激发甚至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矿业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举措探讨

  (一)强化跨越式发展动力源泉整合

  (1)激情动力。

  激情是一种心态和进取精神,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勇气、信念、胆略、尊严、乐观和意志的体现,是“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气质所在。激情要求改善心智模式,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勇于超越,不断追求新目标。激情源于责任,责任催人奋进。

  (2)责任动力。

  责任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管理层始终以责任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解决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责任心与责任意识推动了公司全方位的发展,凝聚了全体员工的力量。

  (3)感恩动力。

  1997年,由于各种内外部的原因,玉溪矿业有限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在最为困难的时期,中央政府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扶持,通过“债转股”、“四矿”关闭破产的政策扶持,公司资本结构得到优化,融资渠道拓宽,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基础得到了保障。推动了企业工厂制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内部现代科学经营理念和管理的变革,使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重大的转机。

  (4)利益动力。

  公司紧紧把握市场价格回升的机遇,着力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逐步摆脱企业的经营困境。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挖潜生产能力,增强经营实力,加强科学管理,控制经营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适度增产;在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加强全面预算化管理,科学决策,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营销方面,以灵活性、增效性为策略,规避市场风险,拓展最大增效空间;在财务方面,以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为基础,降低资金成本,增强经营活力。

  (二)构建企业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synergy)是指:不同于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Ansoff,1965),即两个企业部门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协同表达了1+1>2的理念(即公司整体的价值大于公司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笔者认为,矿业公司要做好协同创新机制,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度创新。

  企业创新最根本的是制度创新。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的制度创新主要建立了一是全面预算制度和模拟法人核算;二是公司制改革;三是主辅改制分离。通过制度创新,将旧的体制彻底革除。职工的身份也彻底改变,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改制公司在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用工机制、收入分配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就是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3)文化创新。

  公司文化与公司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文化创新是从改变组织成员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范式出发,重塑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保证创新系统中其他内容的顺利进行。现阶段,文化创新主要以学习能力的提升为着眼点,构建适应组织自身的知识联盟体系。

  (4)技术创新。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的特点和经验为坚持科技兴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改革发展;加强科技管理,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坚持“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环境;加强自身科研力量的培育。

  (5)人力资源创新。

  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第一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其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拘一格选人才。再次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最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祥云.中国现代化发展与矿产资源消费关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3)

  [2]林峻.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6

  [3]李树枝.矿业全球化及加入WTO对我国矿业的影响[J].资源・产业.2001(3)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