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地方经济论文

地方经济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地方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立法作为我国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方经济论文范文一:特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研究

  一、特色产业主导地方收入能力日益增强

  (一)提升GDP能力增强

  2013年,东坡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9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3.16亿元;相比之下,东坡区泡菜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销售,实现税收1.5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34%和全区税收的11.4%。特色产业占了一个拥有80万人口的大县整个地区生产总值(GDP)的三成,特色产业的发展使提升GDP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样,2014年3月底,特色产业大县洪雅,仅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特色食品钵钵鸡就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同比全县4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占1.7%。并预计力争通过后3个季度的努力,突破1.5亿元销售目标,上缴利税300万元以上。也突出显示出特色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中的地位明显增强。

  (二)拉动经济效应增强

  据2013年数据,仅东坡区特色产业泡菜产业的38万亩泡菜原料基地就带动21万农户年增收5.3亿元,68家泡菜企业带动农民就地务工2.51万人,年收入6.5亿元。其拉动农户增产增收的经济效应明显增强。同样,彭山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0余亩,产量达1.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近3亿元;形成600专业户、辐射拉动全县1500多户农民种植,近5万人直接受益;人均年纯收入达1.2万多元。仁寿县以文宫枇杷之乡发展为核心,辐射全县枇杷基地乡镇16个,专业村130个,建立了24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专合组织成员达到10万户,带动农户55万户,枇杷种植总面积15.5万余亩,产量5万余吨,产值达3.5亿元;从事枇杷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百万元以上的大厂家已达86个,年销售收入22亿元。

  (三)特色产业驱动第三产业发展日益突出

  以农业特色产业驱动第三产业发展作用突出。仁寿县形成福仁缘、江陵食品、卓宇制药等3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开展枇杷果品、附产物加工与深加工,年加工枇杷达1万吨,产值2.1亿元以上。洪雅县针对全县有茶叶23万亩,藤椒1万2千亩,竹笋34万亩,奶牛3.8万只等特色资源,按照“基地、加工、营销、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的园区模式,积极配合旅游开发,到2013年前,引进项目14个,协议投资总额5.79亿元,新增税收达到2500万元、新解决劳动就业1000人左右;依托茶叶、藤椒、乳制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三个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此外,洪雅县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开展会节活动,繁荣第三产业市场。以重点办好购物节、美食节、长寿节、桃花节、冰雪节、七里坪避暑节、瓦屋山杜鹃节、柳江古镇旅游文化节和泡菜论坛等活动,促进市场消费。东坡区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不仅形成以泡菜产业为核心的各类包装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还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竹编艺术品、东坡文化用品、长寿养身文化用品、泡菜、龙眼酥、东坡肘子、有机茶等具有眉山特色的旅游商品,精心打造,包装一批高品质旅游礼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还同时拉动了包装产业的发展和零售、销售业的发展。

  (四)特色产业成为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

  2007年,眉山市启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市所辖的彭山县、东坡区两个试点县区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土地流转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加快土地流转,切实解决规模化经营问题,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目前,东坡区土地流转率约12%,主要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农业开发公司,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泡菜原料的发展,成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主动力,仅东坡区通过土地流转形成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50多户。产业集约化发展是统筹城乡的基础。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切实解决产业带动弱问题,有利于推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推进特色农业集聚式发展,成为眉山统筹城乡的基础。立足“中国泡菜之乡”、“中国脐橙之乡”、“全国兔业产业化大区”等品牌优势,围绕蔬菜、水果、蔺草、畜禽、竹木等特色产业,发挥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主产区建设,用产业化的思维、市场经济的理念、项目建设的办法,推进着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二、以拓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驱动眉山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特色产业成为比较优势产业

  1.绝对和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趋向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一个地方应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产口进入市场后,可以获得绝对利益。比较利益理论认为,一个处于优势的地方应集中生产本地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劣势的地方,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或相对成本较小的商品。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演变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当本地工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面临困境时,地产经济就会面临危机,融资困难,区域经济发展受阻。以本地资源打造本地特色,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形成本地的特色经济,拉动本地区域经济增长,推进本地经济发展,形成支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重视本地资源,打造本地特色产业、产品,振兴本地区域经济是发展重任,已成为未来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目标,成为打造本地区域的绝对和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趋向。

  2.重点打造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从绝对和比较优势产业、产品分析看,眉山目前不具有绝对优势产业、产品。相比之下,眉山六区县目前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相比省市之外的同类、近似产业、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应重点打造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一是重点打造本地最具优势特色产业。具体是六区县已形成的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以及各种生态产业及系列产品。二是重点打造本地低成本特色产业。洪雅竹笋具有双重优势,生产成本低,具有重点打造优势。对洪雅境内一些天然水资源,在交通得到改善后,打造无污染、天然饮用水系列品种进入市场,具有低成本优势。三是重点打造本地低劣势特色产业。眉山茶叶产业发展快速,但相比川内其它品牌来说,是高劣势。丹棱不知火桔橙经过包装,贮存时间延长,反季节销售相对劣势低;仁寿境内的红薯,向粉业发展相对劣势低,都可以重点打造。

  (二)培育和开发新型特色产业

  1.培育新型特色产业一是培育相对成本低廉的资源特色。相比其它地区来说,仁寿红苕资源丰富,相对成本低廉。类似地,地广人稀的洪雅,培育中药材黄连、白杞,同样相对成本低廉。二是培育传统民间特色工艺。彭山玉米叶包裹干豆豉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佐料,风味独特,具有培育壮大的发展潜力。类似地,青神的江团鱼、汉阳鸡,彭山的甜皮鸭、曾醪糟、鲜花饼,丹棱的曹八娘米豆腐等具有培育壮大的发展潜力。

  2.开发新型特色产业一是开发自然资源性特色产业。针对洪雅瓦屋山水库等优质无污染淡水资源,开发瓶装、桶装水,加工纯净水、碱性水,形成天然淡水资源特色产业。二是开发工艺资源性特色产业。针对近几年广泛发展的一村一品产业,开发成工艺性资源特色产品,如针对葡萄种植,发展葡萄酒;针对养羊、牛,发展羊牛肉加工;针对黑桃、红枣,发展干品加工。一方面解决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开辟了眉山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3.培育和开发特色产业品牌。一是培育和开发生产属性特色产业产品品牌。主要是水果、养殖类通过直接生产,培育和开发成特色产业产品品牌。类似可将丹棱不知火、青神团鱼等培育和开发成特色产业产品品牌。二是培育和开发加工属性特色产业产品品牌。主要是民间小吃、工艺资源通过加工,培育和开发成特色产业产品品牌。类似可将甜皮鸭、曾醪糟、曹八娘米豆腐等培育和开发成特色产业产品品牌。

  (三)拓展特色产业市场化的外溢性发展

  1.特色产业市场外溢性增加一是拓展新兴市场。每一项特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必然拓展新兴市场,引发新兴市场繁荣,带动就业扩张,引发参与就业、参与市场人员及其收入的乘数效应。如彭山的葡萄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进入市场销售中,必然引发对肥料、农药,包装、运输、广告、销售、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增强市场外溢性。二是吸引参与市场力增强。一个在逐步壮大发展中的特色产业,会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特色产业生产、销售中。丹棱的冻耙发展,从上游吸引人们种植原料、提供优质原料;从下游吸引更多人参与销售;从中游看,吸引广告商、包装商参与其中。青神的特色产业红黑花生,上游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种植;也吸引中下游人员参与加工和做活市场营销。

  2.重视特色产业市场化的外溢性发展一是重视特色产业中下游发展。特色产业中下游发展,主要是加强对特色产业的辅助性、延伸性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包括特色产业产品的加工、包装与广告,销售渠道的选择,涉及到实体销售与网上销售的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广告印刷、包装印刷,运输、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中下游发展,灵活性大、利润空间大,但无规则或过大会削弱中下游产业的积极性,不利于中下游特色产业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供好规则和服务支持。比如,加强监控加工环节中技术的流程、程序与卫生、污染、添加剂问题;控制包装行业价格;重要的对外宣传广告、旅游文化、节日文化活动的宣传与组织由政府负责等;管制网络销售中物流行业滥定价格、包装运输不规范等。二是注重特色产业上游发展。特色产业上游发展,主要是原料来源与生产,包括特色产业苗种,比如果业、养殖业苗源,防止出现转基因苗源或假苗源,需要上游得到质量保证。其次是要加强特色产业的技术支持。特色产业产品生产中技术没给上,出现质量没保证,同样影响发展。由此,特色产业上游发展要注重原料与生产技术的支持。这两个方面建设成本投入大,但产出低,需要政府出面参与建设、承担责任,以确保地方的特色产业从上游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地方经济论文范文二: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路径分析

  强化领导,密切配合,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立由地方政府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相关成员单位审前共商、审中互助、审后运用的工作机制。二是地方党政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工作,组织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结果运用等制度,形成一个上下联通、规范有序、整体推进的联席会议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为审计部门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四是切实落实地方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所必需的机构、人员和经费。

  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

  两办《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规定》的实施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是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执行《规定》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地方党委、政府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抓好《规定》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从而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氛围。应当把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制度作为地方各级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使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增强经济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做到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规范程序,创新方法,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一定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规范地操作。要保证审计程序到位要开好“三个会”,一是开好审计方案讨论会。由审计组长牵头,作好审计前的调查,对被审计对象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实际,拟定好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参审人员对审计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确保审计方案具有操作性。二是开好经济责任审计进点动员会。由组织部门牵头,审计部门、纪检等部门参加,被审对象、被审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和财务人员参与会议,由组织、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对被审对象及被审单位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求。三是开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报会。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告,公告率达100%,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此外,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还要创新审计方法。对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做到用AO方法审计,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资料;对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纳入全局审计工作,统筹安排,节约审计成本;对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完之后编一条信息、提出一条启示;对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评价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对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做好审计审理工作,以切实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全面审计,审深审透,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不能满足于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要关注被审单位和被审对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执行经济政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情况。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到哪里,经责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要监督到哪里。经责审计中要做到“五个关注”:一是关注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的问题,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轨迹,对地方政府投资领域、土地出让、市场准入等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认真审计。加强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要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二是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做到“三个必审”,即“专项项目资金、惠民民生资金、政府投资资金”必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关注经济社会中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加强审计结果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关注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有关情况,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及经济案件线索要移交纪检和司法部门严肃查处。

  加强督导,跟踪问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揭示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注重对查出问题的整改到位。因此,地方党委、政府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可用性,逐步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地方的重要经济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处理的决策机制、程序机制和处置机制之中。为提升经责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应将审计成果的运用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将审计结果与干部的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组织部门应将审计结果报告纳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对审计结果好的干部要提拔使用,对审计有突出问题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二是将审计结果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通过经责审计评价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如果有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三是将审计结果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对经责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个人有重大违法违纪的行为,地方经责领导小组要对其实行问责,对案件线索要移交纪检和司法部门处理。四是将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结合起来。对经责审计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要求其边审边改;对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被审对象和被审单位要及时报送整改措施;对重大问题,地方经责领导小组要督促整改,跟踪督办,保证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定要整改到位,以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


地方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经济论文

2.行业经济论文

3.区域经济毕业论文

4.关于经济论文

5.区域经济的论文

6.城市经济建设论文

102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