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发展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发展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作为国际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研究心理发展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发展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展心理学论文篇1

  浅析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策略

  前言:年轻的父母可以说刚刚脱离自己父母的照顾,就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相比于生理上的丰衣足食,对于这一代的父母来说,给孩子一个能让他的心灵健康成长的环境显然要难得多。这篇论文将总结提炼《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有关教育孩子的部分,以及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里特征,起到给培养孩子的父母一个宏观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胎儿期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是其整个心理-生理发育过程的最早阶段和奠基阶段。

  1.胎儿期的一重要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胎动和反射活动两种类型。这时需要母亲与胎儿多多的互动。特别是临近出生的胎儿明显受母亲的情绪和饮食的影响。母亲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不要吸烟喝酒,这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另外,母亲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孕妇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营养的摄入、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生化成分,以至于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的其他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进而导致胎儿畸形。孕妇情绪不安还会影响胎儿的智力。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那些没有压力的孕妇相比,怀孕期间遭受过重大不幸、压力过大的孕妇,平均1.18%生下的孩子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几乎是前者的2倍。

  2.胎教作为胎儿期心理卫生的基本形式,其作用机理是: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满6个月后开始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使胎儿各个感觉的神经得以更好的发展,促进胎儿大脑网络的丰富化。胎教不是教育,而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心理卫生过程。

  胎教种类包括:音乐胎教,抚摸胎教,言语胎教,光照胎教。

  二.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一生都具有重要的、长远的影响。

  1.动作的意义:从心理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感知的源泉与思维的基础只能是动作;其次,动作是个体心理不断内化的基础,并未个体内化的心理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个体心理的内化过程得以持续的进行;最后,动作作为主题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2.婴儿的气质: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尽相同。困难型婴儿的父母一开始就面临着早期教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没有耐心或经常性地斥责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就容易表现的更易怒和消沉。只有特别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积极采取适合于其特点的措施,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的发展。

  三.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岁这一时期,幼儿期心里的发展为其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从生理层面上来说: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技能都在不断增强,但相比之下,抑制技能还是较弱。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力于单调乏味的课业,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2.游戏:游戏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而这时儿童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当然,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自然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

  3.社会化:社会化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有时候会体会到个人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尖锐冲突。儿童逐渐采取理性的、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动,并将自己逐步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中。

  4.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到4岁发生转折。评价开始变得独立、客观和细致。但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幼儿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有害的。

  四.小学儿童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学习的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小学阶段是促进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努不努力,成绩好不好。

  2.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动机始终占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总强度随年级升高呈下滑态势。上述研究提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与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大量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定期考察、适度竞争等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习动机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心理学论文篇2

  浅论最近发展区与孩子自信的关系

  摘要

  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观念存在很严重的误区,总是注重孩子机械地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看重孩子在学校中获得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自立自理的能力等,更严重的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足以能让父母意识到如何更好地去抚养自己的孩子。合理利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育和指导,能逐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自强精神等。这种增强的作用会是直接的,取决于儿童认识自我的能力,但更多的应该是间接的作用。间接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的尊重、父母的赞赏、父母的信任等。本文更多的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较少地提到幼儿园老师和更成熟的儿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在家庭中如果得到了足够的父母支持,那么他们在学校中也会有良好的表现。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育;儿童;自信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述评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他还认为心理功能具有社会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仅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还会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儿童与熟练的帮手进行对话能使儿童形成更为系统的、逻辑的、合理的概念。因此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中,他人和语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父母不能强行让孩子记忆一些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纯粹的文字知识,他们也完全理解不了,否则这样会打击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上学之后他们会非常讨厌学习,甚至是讨厌学校、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上学恐怖倾向。父母应该把国学经典编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孩子们。如果父母本身不会编故事,也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生动地读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与自己的互动交流中快乐地学习。这肯定能激发孩子想要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会把这种看似被动的学习转化成自己主动的学习,自己就会逐步完善从父母那学习到的故事,并能慢慢地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生活道理。

  (一)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对社会尤其是教育指导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视反映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上。最近发展区(ZPD)是维果斯基用以描述某一任务范围的术语,这些任务对儿童来说比较难,自己无法掌握,但在成人或熟练儿童的帮助指导下又是能够学会的。因此,ZPD的下限水平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下限水平是指在成人或熟练儿童的指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所以,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好或不会做,某个知识不懂或某个题做得很差就无端地指责、批评,甚至是打骂,这些都不是为人父母所应该做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慢慢体会、领悟其中的技巧,逐步掌握方式方法。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呢?维果斯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儿童的视觉、听觉等知觉能力和言语、计算、思维推理等都有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最好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观看有关于儿童的电视节目等方式来获得儿童发展关键期方面的知识,来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和知识基础。如果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只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按每个年级要求的内容去学习,那么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速度就相比较那些提前学习学校要求的知识的孩子低、慢很多,所以提前预习以至于提前已经掌握好知识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很重要。

  (二)脚手架

  与ZPD观点紧密联系的是脚手架概念。脚手架是指变化支持的程度。教学过程中,更有能力者(成人或熟练儿童)要调整指导的程度以适应儿童现有的解决问题水平。如果儿童在学习新任务时,较高能力者可以进行直接的指导;当儿童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就要减少指导;当再次出现很难的问题时,则进一步指导,这样良性循环,儿童就会完全掌握该任务。 对话是最近发展区中一个重要的脚手架工具。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具有丰富的概念,但这些概念是不系统的、无组织的、自发的。对话时这些概念就会碰撞更有能力者的更为系统、逻辑、合理的概念。结果是,儿童的概念变得更加系统、逻辑、合理。例如,父母运用脚手架帮助孩子理解“运输”这样的概念时,就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对话。作为父母,无论如何都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对话互动,不能因为自己太忙而忽视与孩子的接触,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的指导,这对孩子以后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语言与思维

  对话作为脚手架工具,只是语言在儿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表现之一。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儿童不仅运用言语进行社会交流,而且也用来完成任务。维果斯基进一步认为,年幼儿童运用语言来计划、引导、管理自己的行为。这样用以自我调节的语言被称作私人语言。维果斯基认为它是儿童早期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

  维果斯基认为,语言与思维最初是各自独自发展的,之后就融合在一起。他强调,所有的心理功能都有其外在的或社会的起源。儿童在能够关注自己的思维之前,必须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在能够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之前,也必须与外界交流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用语言。其过渡期大概在3至7岁,表现为自己跟自己说话。不久,这种自我交谈也退居二位,儿童不需言语也能够活动。这种情况下,儿童已经将自我中心的语言内化为内部语言,变成了儿童的思想。

  维果斯基认为,使用大量私人语言的儿童比不使用私人语言的儿童有更好的社会能力。他认为,私人语言意味着能较早地进行更多的社会交流。对维果斯基而言,年幼儿童跟自己说话就是在运用语言管理自己的行为,在指导自己。比如,玩字谜游戏的儿童会问自己:“我应该先放哪一块儿呢?我先试试这些绿色的。现在我需要一些蓝色的。不,蓝色的不适合放在那里,我把它放在这里试试。”

  大量研究者们的研究发现都支持维果斯基的观点,认为私人语言在儿童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者们发现,当任务较难、出现错误或不确定该怎么进行下去时,儿童会运用更多的私人语言。研究者们还揭示,运用私人语言的儿童比不使用私人语言的儿童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成绩也有更大的提高。

  二、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对孩子自信的影响

  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儿童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他们智力的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会体现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无条件的爱、充分的尊重,对孩子进步的赞赏和对孩子足够的信任,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处理事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自信。而这种感情支持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一)父母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到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这就是无条件的爱。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每个孩子在每个能力方面都有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的这个区间很长,有的区间很短。作为父母,应该按自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来指导他们学习,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而强迫孩子学习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业成绩差就不满意而责骂。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理解速度和记忆效率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那么,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二)充分的尊重

  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们。有些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孩子对数学、作文、演讲等不感兴趣,那么他在这些方面的最近发展区就很长,需要耐心的指导或不再强迫学习;而他也有喜欢的项目,比如领导能力、美术、体育等,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简单指导他就能学习得很好。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有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这种尊重的精神是很多父母所缺乏的。

  课堂上有个脑子明显有毛病的孩子,老师却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挖苦。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会有足够的自信的。孩子考试没考好,现在有太多的父母都说骂就骂,说打就打;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他站在教室面前接受大家批判,根本没有一点尊严可言。

  (三)积极的赞赏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们经常被表扬,他们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是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父母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批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们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当孩子独立地完成了某项任务的一部分,这是孩子最近发展区的上限,父母要及时的赞赏和表扬。当孩子开始犹豫而做不下去时,父母就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孩子每当有一点进步时都给予合适的鼓励和表扬,孩子慢慢地就会熟练地掌握该项任务而且以后会愿意做同样类型的任务。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讲,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有的小孩讲话没个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会表扬他的观点特别,勇气可嘉。父母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进行表扬,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孩子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得到自信。

  (四)足够的信任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父母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抹杀掉了。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他们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们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辅助孩子解开。他们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试,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学习机会。

  三、父母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策略

  (一)评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向自己的孩子提供各种不同难度的任务来判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决定进行指导的最佳水平。这些评估必须在父母的能力范围内,如果父母做不到合理评估就需要请老师来帮助评估。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大部分父母所持有的。所以他们就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就报名各种辅导班,结果孩子半途而废,对父母各种抱怨,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父母起初就不应该强求孩子自己学好某技能或知识,而应该根据他们本身的现有能力水平积极引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努力。

  (二)教育中利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指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水平,这样他们才能在帮助指导下达到目标,进入技能与知识的较高水平。提供的指导足够就可以。父母可以问:“我能帮你做什么?”

  或者只是对孩子的意图予以观察,必要时给予帮助。如何孩子表现出犹豫不决,要予以鼓励,鼓励他们去实践这种能力。父母可以观看欣赏孩子的实践活动,或者在他们忘记要做什么时给予支持。

  (三)让能力较高的儿童作老师

  我们都知道,不只是只有成年人才对儿童的学习有重要帮助,儿童也可以从其他能力较高的儿童那里获得支持与指导。父母如果有多个孩子,就要让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就要鼓励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学习、做游戏等,不能无理由地反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

  (四)监督并鼓励儿童使用私人语言

  儿童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学前阶段解决问题时自己与自己说话要发出声音,而在小学低年级时是不出声地与自己交谈。在学前阶段,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在做某项活动时说出自己进行的过程,也就是鼓励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小学阶段,父母就要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鼓励他们将自我的交谈予以内化并自我调节。

  (五)在有意义的环境中或以有意义的方式给予指导

  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应该从抽象的材料呈现中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向儿童提供机会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例如,儿童不是简单地去背数学公式,而是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把枯燥的书本知识编成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故事,然后讲给他们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一个人格饱满、充满自信的人,自然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动感而有趣,因为他认为自己理应享受这一切。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本身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孩子做到,按照孩子合理的意愿去教育和指导孩子。父母自己应该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所大学,甚至是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美)桑特洛克著,桑标译.儿童发展: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3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