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中学生时期是形成社会价值观念、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可塑性,此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1

  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摘要:中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初中学生大都是处在13~17岁的少年时期,随着身体的变化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心理正在经历着由幼稚向成熟渐变的过程,这一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时期。本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正处在13~17岁的年龄段,随着身体的变化,也导致了心理上的发展变化,心理上正在经历着由幼稚向成熟渐变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充满着幼稚和成熟的混杂和交替。所以,这一阶段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其重要时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们必须遵循中央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兴旺,从而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中生年龄处在13~17岁的少年时期,朝气蓬勃、乐观开朗、健康向上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旋律。但由于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幼稚与成熟的混杂交替阶段,又由于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以及自身发展中的矛盾冲突等因素,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部份学生生活单调紧张,烦燥郁闷,行为多变表现为任性、偏激、傲慢、冷漠、孤僻、自私、郁抑、自卑、对立。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偏激,缺乏自控能力。绝大部分初中生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表现为烦燥、忧郁时,学习积极性立即低落下来,与人相处容易产生敌意。在这种情绪低落的情形下,有的逃学,有的打架斗殴。

  2.固执多疑,没有责任感,好打击报复。有的学生偏执狭隘,固执多疑,自以为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好争辩,神精过敏,总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没有责任感,遇事好以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为标准,将责任推给别人,从不自我检查,一旦遭到别人批评,立即想方设法予以还击,伤害了别人还泰然处之,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之中。

  3.缺乏理智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初中生这个年龄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萌芽期,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已有的或多或少的知识储备和身体角色由少年向成年的转变,使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质疑父母、家庭、学校、老师、权威;初中生已开始具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渴求独立、平等、公平,但他们仍处在成人的监护下,因此难以独立,思想上存留的对父母的依赖,让他们倍感压抑,有的学生不满这种“受管制、被约束”的地位,逃离家庭,流浪到外的事件经常发生。

  4.早恋,渴望与异性交友恋爱。初中生已开始具有成人意识,由于受“性”领域中外来文化的渲染,一些初中生中出现早恋现象。由于初中生心理未完全成熟,经济的不独立等等因素,常常因为早恋而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忧郁、苦闷,影响学习,甚至出现心理变态或轻生的心理。

  5.意志薄弱,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泡在父母过多关爱的蜜罐里成长,较少经受生活的磨练,一旦他们生活的船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受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初中生因遭到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走极端道路的事件在今天已不再是新闻。

  6.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初中生皆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关爱,缺乏锻炼,加之学习过于紧张,在一些学生中出现失眠、神经衰弱、近视等身体状况的变化,因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他们的厌学心理。

  7.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少初中生一方面被网络的精彩深深吸引,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所以,不少初中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染上网隐,省吃俭用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流,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有的则导致人格分裂。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

  从初中生心理状况反映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说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因素、有学校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四个方面。

  1.初中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萌芽期,身体上向着“青春期”渐变,相比小学生,他们已开始具有强烈的成人意识,对于即将来临的成人世界,他们是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来对待的。他们渴求独立、平等、公平,他们质疑父母、老师甚至权威,他们力图摆脱家庭、学校对自己的管教、约束。他们身理上的还不完全成熟,显现出他们心理的不完全健全,也使得他们经受不住外界不同寻常的诱惑和熏染,而质疑所灌输的正统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容易误入歧途。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形成良好品行的最重要的场所,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以盲目的溺爱代替理智的教育,事无巨细,一律包办,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结果不仅造成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差,还容易形成依赖、懒惰、胆小等不良心态;

  3.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各方面都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派生出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教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使学生心理失衡,失去学习信心。

  4.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和飞速发展,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效果。特别是社会上人们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育质量,给学校、学生无形施加了压力,而且电视上、报刊上会经常看到黑社会的血腥火并,以及黄、赌、毒泛滥,还有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生意兴隆,这些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感官刺激,把学生导向歧途。

  三、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对于初中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学生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氛围。

  1.加强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生的心理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体现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长期的课题来研究,开展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心理健康状况和身理状况一样实行年度的常规检康检查。

  2.制定学生心理辅导方案,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3.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骨干力量,要加强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联系和技能培训,使教师能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和改善思想品质和学习品格。

  4.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很少。从初中生目前的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出发,学校应筛选并培养适合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教师,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承担起学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

  5.调动各科任教师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各科教材的内容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格的要求和智能训练上的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6.多方协调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班主任、科任教师、校领导、学生处、团组织、党组织的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工作;二是搞好校园管理,使各方面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三是开展好校内外文体活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品格;四是指导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采取多种形式与家庭交流,把学校、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下页带来更多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340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