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

  初中语文教育是我国当前初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中考考核中分值最高的科目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由于受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升学率考核评比等原因的限制,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表面文章”等。所以主要以初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改变教师教学模式、改革课堂内容安排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发散性思维、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为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的融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解决办法

  引言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升学率考核评比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很多学校不能从实践以及理论层面上真正的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是凭借教师自己所片面理解的素质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为基本内容,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1.1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字、句型等方面的知识,而初中的语文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与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语文综合全面的学习[1]。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科基础的巩固者,更是学科理论知识拔高的构建者。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更多是转变被动学习的知识接收方式,在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教学的同时,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的活跃能力,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1.2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方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发挥更有力的作用[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坚持“三个面向”,还需要受教育者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老旧。

  “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更加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的黯淡反馈而使其下一步的教学难度加大,由此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后果是,在短时间内的考试中学生确实会取得相对良好的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之前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过的知识点很快就会被遗忘。通过调查结果现实,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并表示自己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真正意义。这种单纯的将知识结论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通病。

  2.2忽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的跟随老师的思维而去学习,这使得原有的学生狗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概括知识点,然后学生记忆知识点为教学的主线,在此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提问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长时间被忽视,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理解知识的兴趣,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3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

  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指删减优秀的文章内容,大篇幅的加入现代内容,而是改变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而强行加入的大部分中外名著选读。这部分内容虽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却与现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不能相互融合,这使得学生长久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而与现代社会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过去的“一言堂”课堂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更好融合的必由之路。要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不要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3]。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将语文知识与现代化相结合,自由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学校和老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生与教师共用讲学案,老师使用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设计,充分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过去“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学习。一方面要倡导“无讲台”,即打破焦点,打破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而成为多焦点、多中心,成为不断变化多的焦点和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一要倡导破除“三面黑板”的观点,即剥夺教师的黑板霸权,为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锻炼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勇于在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团体与见解。日本著名教育家麻山吉优夫曾说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一旦出现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现象,这就表明其教学成果必然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也只有让课堂主体回归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3完善教材基本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设置方面,删除部分名人名著选读,添加一定比例的能够体现现代化发展内容趋势的文章题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适量的时尚短文,以此满足初中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语文教学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距离,避免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脱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学习的现实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依旧存在存在问题,将素质教育合理的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改进,要通过更多的理论实践与磨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融,而这个过程则离不开学校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教学会向素质教育不断地迈出坚定地步伐。

  参考文献

  [1]崔百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2:96-98.

  [2]何兴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情感读本,2015,05:43.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挖掘语文教材 精心设计 教学环节 构建积极的氛围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它有着蓬勃的朝气与生机,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着很大的契合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对初中生的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学习心理学理论,将自己的研究所得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顺利实现有效教学。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要求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生的意志进行锻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生。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涯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教育心理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一、对语文教材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在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很多学生会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也会滋生烦恼。初中语文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当学生有心理变化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适合拿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内容,教师可以加以利用为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当运用教育心理学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初中语文的学习特点,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研究新课程标准,使教材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发挥。如七年级下册的《孙权劝学》一文,它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文言文,篇幅虽小,但却有着精炼的文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促进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与形成。在学习该文时,我将训练目的定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认真阅读文章,并仔细揣摩三人之间的对话。笔者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古代三人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并分组上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用意,因而他们的思维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最后,由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感受本文中的人文内涵,培养他们的个性。

  二、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在对教育心理学进行运用时,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产生美好的学习体验,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塑造,获得健康的成长。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设计教学环节。

  (一)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树立精神榜样

  为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教师可以在学习一些与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等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精心感悟文章内涵,使学生受到英雄精神的熏陶,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如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老头子”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内容进行仔细品味。学生经过自己的品读与思考、想象,很自然地就对英雄先辈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品读进行点拨,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对同胞抱以无限的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二)合理利用事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引导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与事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塑造,从多方面对学生实施恰当、合理的引导。如进行《木兰诗》的学习时,因为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位代父从军的女子故事,主要说的是花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教师可以结合花木兰的一些实例,立足于木兰当时所处的年代,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剖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我来说木兰”的小型演讲,让学生来评一评,从中挖掘花木兰潜在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

  (三)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心理情境

  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此相关的情境,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分组对课文进行改编,并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重新诠释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进行自省:我在某些事上的做法是不是也很愚蠢?我有揭露虚假的勇气吗?我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吗?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与自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塑造了他们诚实、善良的品格。

  三、构建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心理教学的环境,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心理教学不重视的想法或者定式思维,重新审视师生间的关系,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自己始终放在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位置上。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放松,这样师生才能一起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平等,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在此平等的基础上,来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使学生接近心育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诱惑足够强大,任何道德的束缚都将土崩瓦解。可见,只有真正的心灵升华,而不是约束,才能使人生具有光明前景。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发学生心智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现状,认真研究与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

3.有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4.运用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论文

5.初中语文论文发表

6.初中语文教研教改论文

119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