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篇1

  浅析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倡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直接决定了课堂气氛,它的有效性表达,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更融洽,课堂效果更好。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作为一名知识的讲授者,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必备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让学生接受,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让自己的讲解具有说服力,将是对一名高中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高中教师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若想有效,教师首要的就是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材,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更加自如地按自己的思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教授给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于学生的疑惑能够更好地给予解答,而不会因为学生中途的提问破坏讲课的节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不会死板。

  (二)教师讲课语气、语调要有吸引力

  讲课声音太高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声音太低学生可能接收不到课堂信息;语调如果太过单一平稳,没有抑扬顿挫,容易使得课堂过于枯燥。高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运用适合的语气、语调,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形成互动

  旧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在课堂是主体参与者,从而忽略学生主体参与性的不良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高中教师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在课堂上创造适合的语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互动,更多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来接收课本信息,还有很多时候要通过教师的合理适度的肢体语言,例如,表情的变化、手势的不同来表达课文的情感。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互配合,才能将课本知识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但是肢体语言也需要合理适度地使用,缺少肢体语言的话,课堂会显得死板平淡。但是肢体语言过多,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个度如何拿捏,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实践,与学生多互动,总结出属于教师自身的独特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并掌握课本知识,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更能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轻松学习。

  语文是一门蕴含情感的学科。它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感知,如何表达,如何思考。有感情地表达单纯地通过有声的语言是不足以表现的,它需要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更直观地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课本作者的饱满的情感,是愉快、是悲伤,抑或是愤怒等等。

  教师独具魅力的肢体语言表现的同时也是能帮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根据有关研究显示:人脑的左右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却不同。左脑主管言语,右脑则掌控肢体协调。教师身体力行地展现,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一)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劣之处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既然独特,必然存在优势和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了解自身语言能力。规避自身教学语言中的劣势,提升加强自身语言的优势。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除去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并加以实践,以便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首先,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不断加强学习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项正面积极的影响;其次,不断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用字正腔圆的发音,把课本知识用流畅的语速及跌宕起伏的语调讲出来,对教师及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享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语言,面对智商和情商都不同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提升,加强自身教学语言中的优势,合理适度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将知识讲解给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发表篇2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早读时间的有效性应用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一夜的休息,清晨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早读时间是一天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如果能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帮助高中生进行语文学习,其教学效果甚至会高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早读时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早读时间的重要性,将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浪费掉甚是可惜,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有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早读时间的利用上更是如此,如果能在早读时间完成早读时间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通常来讲,早读时间为25分钟,这25分钟说长,长不过一节课;说短,数月累计下来也并不能小觑。目前高中阶段各学校语文早读课往往采取朗读的单一方式来度过,采取朗读的方式来利用早读时间,难度系数小,易于操作,不管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掌握的,然而学生不间断地朗读25分钟,是否具有科学性呢?这一点恐怕很多教育者都无法苟同,学生大声朗读看似学习氛围“极好”,然而持续朗读25分钟,先别提朗读的内容能记下多少,就是学生的身体恐怕也不见得能吃得消,将25分钟用来“喊叫”,接下来一整天的学习生活,还何来动力与精力呢?

  要想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好早读时间,就需要对早读时间做出合理分配,使早读时间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多样性。为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原则

  所谓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就是为了使早读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一些书本中没有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基础知识巩固,如:形近字区分、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易错易混字音字形的纠正,以及古诗词的背诵等等;课外知识点拓展,例如:优美诗句的整理、名言警句的收集等等。在记忆的黄金时间来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字词,来牢记那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能够使学生对其印象更深刻。而对于名言警句、优美的诗句、短文的展示与赏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还能在陶冶情操的基础上提高其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坚持科学性与计划性原则

  所谓坚持科学性与计划性的原则是指在进行早读课之前,就要对早读课进行以课为单位、以周为单位、以月为单位甚至以学期为单位的学习计划。有了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方向,才能防止学生盲目甚至是虚度早读时间。坚持早读的科学性与计划性就既要制订长期的早读目标,也要制订短期的具体的早读目标,并将其进行量化处理,甚至可以具体到,将每天早读25分钟划分为若干部分,每5分钟一个教学内容一个教学目标,例如,0~5分钟用于朗读与背诵古诗词;5~10分钟用于夯实基础字词知识;10~15分钟学习课外名言警句;15~20分钟赏析优美诗句与文段;20~25分钟用来让学生自主回顾早读课所学内容。

  三、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原则

  目前的高中语文早读课通常是两种形式,其一为教师的一言堂,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其授课形式与正常的语文教学课无异;其二为学生自主学习,遵循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学习,然而这两种早读的利用方式都各有弊端,教师的一言堂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自主学习又往往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而对于学习能力差、自律性相对低下的学生来说,就是对早读时间的极大浪费,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主张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来提高早读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即教师设定每天早读课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做适当引导与监督,而具体的学习环节则交给学生来把握。

  例如,在早读课上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寻找名言警句、优美诗句与段落的任务,在早读课期间将其抄写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全班同学共享,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对于朗读与背诵古诗词的教学任务,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监督背诵的氛围下来完成;而夯实基础字词知识的任务也可以提前布置给每一小组,让小组成员去收集,教师再将小组成员反馈的普遍字词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学生做好字词的梳理工作。

  综上所述,由于我们认为早读时间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早读时间利用得越是充分有效,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就越有裨益。

猜你喜欢:

34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