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篇1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摘 要】本文从阅读的心理机智入手,探究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课堂提问要有效,应多一些启发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创造性提问,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

  1. 审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引进了“体验、对话、感悟”等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阅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出现种种误区。

  (1)强调“语文素养”,而忽视“知识建构”。不能因为说“语文素养”,就取代基本的阅读知识、技能、策略的训练,其实这些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2)教学对话中出现“形式对话”、低效对话。由于新课改反对教师独霸课堂的“满堂灌”,注重教学对话。于是教学中看似注重对话,你来我往,有问有答,其实其中充斥着不少虚假对话,无效对话。

  (3)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感悟,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探讨脱离文本,“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泛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的角色丧失,教师不能真正起“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发生跳跃的、起一种脚手架作用的他者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探讨”、“解读”不能给予正确导向的评价。

  (4)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接受式”学习便被“无情地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堂课频繁的“四人小组”探究活动,这种没完没了、没有实际效果的探讨其实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简单化和异化。

  2.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措施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放羊式”阅读。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有什么评判的标准呢?虽然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应该能很好地把握“三个维度”,处理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与相互的作用关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学生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过程是不断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以学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立足文本,让学生有思想的收获,精神的享受。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各种具体阅读的方法等。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们学习写景散文时,可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分析赏析意境的方法等。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

  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

  (2)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

  首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一篇篇课文,因为“离开了课文,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可见,读者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能否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

  其次,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不能被弱化、淡化。“在语文素养中,大概谁都不会否认语文能力的核心作用,而能力的形成中不可忽视的是科学训练,因而,知识教育在其能力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视”。应该重视在具体作品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体验”,比如让学生“感悟”到“意象”是什么东西,并且学生能用“意象”等词来表达他们对具体作品的“理解”,这样,知识教学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3)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身心发展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学生构造精神的家园——陶冶人性与情操、心智与灵魂,唤醒生命与智慧、主体性与创造力,从而充实生命内涵、洞察人生真谛,把握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总之,我们不能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又陷进另一种表现形式下的“少、慢、差、费”要走出误区,努力探索确实有效的高中语文阅教学的方法策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下页带来更多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

34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