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

  在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启发式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对生物教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范文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若干难点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四种学习理论提出将教学难点分为心理抵触型、认知偏差型、逻辑推导型和建构缺失型四种类型,通过对黄梅一中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知识点进行了难易级别的判别,对难度值排序在前10位的知识点进行了难点成因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难点提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难点分析;心理抵触;认知偏差;逻辑推导;构建缺失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与学都存在着一些不易达到目标的难点。对教学难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解析,寻找有效的突破对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关教学难点的解析与突破对策,很多教师和研究者都进行过探讨,但从理论上系统分析教学难点的成因,并根据不同的成因进行突破对策的选择,仍然是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学习理论发展中提出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教学难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同时通过对黄梅一中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对相关难点问题的难度、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突破对策。

  1基于学习理论的难点成因分析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就是通过提供特定的刺激,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再对反应给予及时反馈,从而建立有效的刺激—反应联接[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刺激与反应,还有一个内在的加工机制。学习就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知识混合重组成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学生只有主动、自发全身心地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3];建构主义则更加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一面。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是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对客体或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意义的过程[4]。上述四种学习理论实际上分别解释了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解释了发生在刺激-反应阶段的学习特点;认知结构理论则反映了信息被内在加工阶段的特点;人本主义者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的主动建构作用的认识。在现有的难点分析研究中,较多的是从教师主观条件和教学客观条件中寻找成因[5-9],存在着对知识自身特质重视不够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四种学习理论看成是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段的理论,那么根据上述学习理论,我们提出对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可以归纳为四种:发生在刺激-反应阶段的难解之处,可称为心理抵触型难点;发生在认知阶段的难解之处,可称为认知偏差型难点;发生在主观思维阶段的难解之处,可称为逻辑推导型难点;发生在建构知识学习阶段的难解之处,可称为建构缺失型难点。所谓心理抵触型难点,是指学生在初次接触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时,由于知识背景、思维定势的局限所产生的,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到位,形成心理抵触。生物现象,本来是多姿多彩、具体形象、可观可触的,但生物学概念、原理、方法,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初次接触这些概念、原理、方法,难免出现心理抵触。所谓认知偏斜型难点,是因为生物学中普遍存在综合性、层次性、复杂性特点,有时还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学生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时,难免出现不全、不准、不精的现象,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所谓逻辑推导型难点,是因为生物学原理,既有描述性的原理,也有基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知识的推理性原理,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合理推测、推理。这些推理,有些是严格的逻辑推理,有时需要的是定性的推论,也有些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去进行想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足,就容易形成学习障碍。所谓建构缺失型难点,是因为生物学现象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形态到代谢过程,能感知却又不能全部感知,有逻辑却又不是纯逻辑,知识体系的建构既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要有合理地逻辑推理,既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又要有清晰的归纳总结能力,才能建构起属于学习者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形成的学习难点,我们称之为建构缺失型难点。以上对难点成因的分类,是基于知识点自身的特质,根据学习过程不同阶段而提出的分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它是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的本质性原因。按照这样的分类体系对难点进行归类,有助于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难点突破理论。

  2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难点分析

  2.1知识点难易程度的调查分析

  《稳态与环境》主要介绍了生态学的的基本内容,涉及到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物的各个层次。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划分出52个知识点。将这52个知识点罗列在调查问卷中,并在这些知识点后附上一般、较难、很难三个难度级别,并分别赋予三个分值(分值分别为0.3、0.6、1),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知识点相应的难度做出选择,用分值乘以选项人数,再用参加总人数平均,得到用(0,1)区间的分值表示的52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判别结果。问卷调查于2014年10月在黄梅一中进行。选择已经学过本书内容的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的理科班学生发放问卷,高二年级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75.3%;高三年级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72%。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书内容难度的判别,难度值的区间位于“一般”到“较难”之间,表明了大多数学生不认为这些知识点“很难”。按照知识点难度值排序,我们列出了平均难度值排在前10位的知识点(表1)。就本书六章的内容而言,学生们给出了最难的内容是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就本文归纳出的知识点而言,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知识是最难的。

  2.2难点成因分析

  如表1所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排在难度值第一位。是什么原因?按照学习过程四阶段理论来分析这一知识点的特征。人类自身就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指向都有各自的体验,加上大众媒体不时出现类似“生态”、“系统”之类的词汇,所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不存在刺激-反应阶段的障碍。但生态系统的含义未必能够被学生完整、准确认知,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出现认知不够的现象。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首先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整体。从而推导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要从食物链入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从大概念到具体知识,知识迁移的跨度大,学生的思维容易打结,产生推导障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构成,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建构成一个体系,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原理”是排在第二的难点知识,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该内容,而且在变异传染病的新闻时不时传出的今天,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的讨论充斥着学生的耳朵。家长对学生健康的关心,让学生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存在刺激-反应阶段的障碍。但免疫系统原理具体是怎样的,不能被学生完整、准确的感知,所以学生会出现认知不够的情况。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需要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出发,即结构到功能,这是简单的逻辑,因此不存在推导困难。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每个组成有各自的作用,形成了三道防线。因此免疫系统原理的建构对于高中生有难度。据此,将平均难度值排在前10位的知识点的难点进行了归类(表2)。从表2可知,难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偏差,即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最容易成为难点,其次是建构缺失,即难点容易出现在建构知识体系的环节上。

  3教学难点的突破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难点分类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心理抵触型难点产生是因为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或与旧知识抵触,难以产生共鸣,那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普遍的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如风趣的语言,生活中鲜活的实例等。还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自信心和自强感。克服这个难点上主要设法消除学生心中的抵触情绪,需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鲜活性。其次,认知偏差型难点产生是因为对知识把握的不准确、不全面,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解决这种难点的关键在于将抽象化的知识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虚拟动画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学生有直接的认识。直观化、具体化的知识,学生才能对其有全面的把握。所以需要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再次,逻辑推导型难点产生是因为在推导的时候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步骤不清楚,不明白,就会对结论产生疑问,形成困扰。推导在于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存在跃进。解决这种问题在于慢、在于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引导学生,反复的对每一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从那出发,为什么这样做,要考虑什么因素”,使学生对结论知识“恍然大悟”,同时学生也接受了学科思维的锻炼。所以需要加强课堂或课后的推导演练。最后,建构缺失型难点产生是因为知识量而复杂在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其含有较多的前置知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对此准备不足,无法有效的建构。形象的来说,建构缺失型难点就是要搭积木,搭积木要有足够的积木,每一块积木放什么位置要清清楚楚。解决这种问题在于全面,准备充足了,才能建构出想要的结果。所以需要做好铺垫,强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全局性。

  参考文献:

  [1]隋美荣,高峰强,潘光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衰及其启示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4-7.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刘晋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5):109-111.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17-22.

  [5]陶琪艳.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J].理科考试研究,2013,(15):79-81.

  [6]胡国赋.高中生物学教学难点的形成及化解[J].生物学教学,2006,(06):28-29.

  [7]李泽娜,李德红.“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重点与难点突破策略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1,(11):31-33.

  [8]易逢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难点突破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09,(32):103-104.

  [9]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124-125.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范文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以来,众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投身教育改革,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其主体地位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效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被引入课堂教学并发挥作用。

  一、合作学习概述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合作,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琦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即“合作学习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策略,由2-6名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小组成绩。”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1.丰富教学形式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小组形式,成员数量2-6名,成员能力相差各异,因此同传统的小组分组存在区别,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优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高中生物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分组时要保证公平、公正,参照多种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小组的标准均等,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提供条件,同时组内成员因能力、分工不同而相互合作。2.凸显教学的情感功能高中生物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抽象性,探究性可以促进学生探索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抽象性又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多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却不重视,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强迫学生学习及认知,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合作学习,讲求小组成员间的合作,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对高中生物课堂充满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在小组成员沟通交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内容

  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可以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现象,为学生设置合适的任务。合作学习注重合作探究,太简单的内容不需要合作,独立即可完成,太难的内容,合作也无法完成,因此应设置难易适中的内容。另外在生物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解答思路或答案不唯一,教师可以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开启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互合作,进行巧妙的解答。现代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并愿意亲自尝试,不再单纯的依赖于教师,一个问题的好坏主要在于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愿意进行挖掘、探究。目前学生在认知经验、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内容还要注意其层次性,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针对“遗传基因”的学习,可以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设置。比如:某地一名男孩多年前意外丢失,后经家人努力找回,但男孩的父亲在寻找孩子途中不幸遇难,孩子的爷爷根据孩子外貌判断孩子不是自家孙子,请求司法中心鉴定。针对此情况,鉴定时可以选择什么方法?有无其他方法鉴定?如果丢失的是女孩,用什么方法?学生需要从各个侧面进行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

  2.合理的进行课堂调控

  合作学习主要在课堂中进行,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进行调控。一方面,合作学习进行之前,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事前调控。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学会表达、赞赏和互助,针对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批判”,保证合作学习的有秩序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虽然设置了学习内容,但是学生的合作过程是不受控制的,如果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教师需要及时调控,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促进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最后,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拥有自主能力。在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病毒的教授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进行设置。如2003年SARS到2015年韩国MERS,再到AIDS、禽流感、狂犬病毒等,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试想一下曾出现的还有哪些病毒?根据寄生宿主不同,将你总结的并素进行分类。学生比较乐意搜集资料,合作过程中可能会讨论病毒的“题外”内容,此时教师要及时的发现,进行实时的调控,将其带回正轨。

  四、结语

  合作学习与个体化学习、竞争化学习不同,是一种合作的、相互促进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策略之一。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策略,应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生物小论文

2.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论文

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4.浅谈初中生物小论文参考

5.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6.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7.关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论文

118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