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地理被认为高中文科里最难的一科,这虽然与地理本身具有的特点有关,也与高中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范文一: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摘要: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高中地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取得良好效应。本文从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和巧妙运用心理技巧等五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有效融合。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应试教育长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德育与智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重分数、轻能力”仍是我国教育的重大问题。调查显示: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中学生自杀事件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因此,在中学中进行多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课程标准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为三维目标之一,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在国外教育中,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美国在中小学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将历史事实与道德规范相印证,日本在公民课和安全课中把法制意识和互助精神相融合,同时融入大量的儒家思想,俄罗斯在数学教学的任务任务之一是造就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说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是必要的、可行的。综合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智力正常,有创造力。2、人格完整,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具有接纳自我的良好心态和意识。3、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流,善于结友,乐于助人。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5、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勇于承担责任。6、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感和道德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课程的第一条基本理念即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地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阶段,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丰富性,可以充分利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课堂听讲、交流、发言、完成学习任务中不会感觉到有负担,培育学生活跃的开放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习“后进生”要多加鼓励,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也可通过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板书的颜色和节奏来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会充分感到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觉得老师是亲切的“自己人”,就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带来的后果,实现心理的自由和开放。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与内容,这些都可以对学生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结合教学重点、难点,有选择性的放弃没有必要深入的地理知识点,精讲细讲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过程和意义,使学生对学习才生兴趣与激情,体会成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中探讨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频发和臭氧空洞等气象灾害,学生在经过本课的学习后了解到这些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长期使用,容易使学生学习产生怠倦,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尤其是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可在教学中多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设置实验活动环节,使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地理观测、野外考察等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的感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程中的不同角色对同一地理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对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采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地理事物、过程和结果。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素养,学识出众、品德高尚,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勤奋的精神、宽容的态度、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人际适应与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发挥地理教师的心理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创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与老师交流、乐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情、共鸣、共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消除教学中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减少和缓解学生的过度紧张、焦虑和烦恼,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巧妙运用心理技巧

  地理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和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学会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使用一些心理学技巧,使课堂有声有色,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导入时运用“首因效应”,当学生出错时进行“共情”,在提问或讲授知识点时采用“空白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学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提出一些个人看法,需要更多教育研究者和地理工作者不断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刘让德;杨晓英;文教资料2012-04-25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李善中;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20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范文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到了高三学生还不会自主学习,成天姚老师盯着,监督着高考注定是要失败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的教师们都在试图找寻一种高效复习方案,能在短期内,在减少练习次数、缩短复习时间的同时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考出较理想的成绩,以便运用于高三教学实践。我本人认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身心为基础,思想为先导,学习为中心”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高三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着端正学生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教与学为核心开展高三教学工作。地理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在这里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施教做以下几点反思。

  一、把握高考最新信息

  所谓研究考情,就是研究高考题命的思路和方向。只有老师把握了高考题命的思路和方向,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才能抓住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高考是不会感到茫然,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教师备考的有效方法:首先研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和试题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等。高三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其次通过研读《考试说明》搞清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都有所变化,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命题率较高的部分,教师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集中精力,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近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选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是1到11题,非选择题是36题和39综合题属地理考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做同类型的题来熟悉这类考题,达到熟练程度,来做好备考工作。

  二、把握高考最新动态

  关注有关学科专家、学者对相关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最新高考动态。从各种学术报刊、杂志、互联网、即通过参加省市级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最新学科高考信息的重要途径。另外,在参加较高级别的高考研讨会期间,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和专家进行深层交流所获得的高考信息,可能会更有效。地理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考题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会应用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解决与当前地理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精密相连,其目的是检测同学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热点材料(如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一些少见、奇特地理知识和现象(地下河流、堰塞湖、特殊地貌情况)。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重大地理问题,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评价与地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等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三、教给学生最佳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到了高三学生还不会自主学习,成天姚老师盯着,监督着高考注定是要失败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生制定个人计划之前,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统一,做到统一复习进度,同一复习目标。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走好备考的每个环节。包括“预习内容、练习自检、听老师讲解、考试检测、试后小结”五个基本环节。复习每个章节时,在这几个环节上做扎实,复习和收获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只要考场时不出意外,肯定能考出好成绩。进入高三的复习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所以,预习是关系到复习效果的关键所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这块内容上的不足,在老师讲解之前作为重点复习对象,上课时注意听讲才能得以有效解决。老师在讲解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做到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多练,保全所有同学必须掌握。要坚持做到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对重点难点进行详解,侧重方法和思路的剖析。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解题能力的提升;练习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以便于适应高考的要求。

  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考纲又不局限与考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多种题型的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另外,在考试结束后,老师要及时讲评试卷,做到乘热打铁,取得最佳复习效果。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一些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和讲评。总之,高三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最后要在高考考场上释放能量的过程,把课堂所学的东西真正考试中使我们的最终目的,在整个地理复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在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复习,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迎战高考,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陶亮;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3-15

  2、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周代许;地理教学2012-06-15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2.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分析以及研究论文

3.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4.地理高中结业教学论文

5.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12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