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范文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式学习思考

  摘要: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是非常大的,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发现,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科学素质等等,对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幼儿教育;科学教育;学习能力

  当代幼儿教育方式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科学教育更加的重要。和以往的被动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更加受到老师的青睐,以前的死板教学模式已经不受欢迎。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注重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模式。那么探究式学习究竟是如何带领学生学习的呢,要怎样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我将简单的谈一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探究性学习真正为孩子们服好务。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式学习,与以往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同,不在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而是让学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在自己的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它与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不同,与基于模仿而学习的方式也不同,是一种直接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从而学到科学知识,懂得科学研究方法等等。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孩子的心灵是丰富多彩的,而眼睛是心灵窗口,他们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事物,同样,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里,他们会发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有了第一步,发现提出问题。

  2.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个步骤可能需要老师的帮助,思维活跃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老师要支持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去尝试。

  3.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后,会形成自己的答案,找到问题的因果关系等等。

  4.评价自己得到的答案。当学生得到自己的解释时,都会与老师交流,并评价一番,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记忆也会很深刻。

  5.交流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进一步的探索。以上一个步骤是一般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有的意义,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后的创造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如何带领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们都知道对于幼儿的教育不仅仅要给予他们丰富的知识与技能,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具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职业观,教学观。

  1.首先教师要相信孩子们自己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总是一味的给予,要给孩子们机会去自己探索,不要以为他们年纪小儿忽略了他们的能力,其实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是非常强大的,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出他们的能力。

  2.要帮助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毕竟幼儿年纪还小,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不明白,身为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发现问题的契机,为他们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或者是适合研究的环境。比如老师像孩子提问,为什么小明与小刚年龄一样,小明却个子比较高呢?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很兴奋的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在继续带领孩子们思考,小明爱喝牛奶,而小刚不爱喝,等等寻找两个人的共同点及不同点,这样孩子们就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班级里同学的身高及饮食情况,一步步的思考调查下去,孩子们会发现喝牛奶有助于身体长高,这样既丰富了思考动手能力,又增长了知识。这样他们经历了为什么会这样的提出问题阶段,经历了自己去研究问题的动手阶段,也了解了问题的结果。

  3.多加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仅是单一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孩子们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多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大胆的实践,一次失败不怕,给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毕竟教师的权威性比较强,有的学生不敢说,只要学生说了,就是一种进步,同时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研究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很有用处,多角度的思维可以让孩子们多方面的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会观察,感知,切身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主动学”,让孩子们拥有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主动的去研究问题,在操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三.探究式学习中应避免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多多避免。

  1.切忌把主体放到教师自己身上。探究式学习的是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发现,孩子们的主动性非常强,所以不要把教学的主体放到自己身上,在探究方法,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的指导,把每一个步骤都告诉学生,这样虽然是动手实践了,但是并没有主动性,反而形成了一种模仿,发挥不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教师不妨在动手实践时给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动手实践,这样既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又让孩子们满足了自己对问题的好奇心,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深刻了。

  2.多加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动手实践是很关键的一步,孩子们思维活跃,会想到很多的动手方式,这一点就像上面提到的,教师不要过多干预,不要认为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世界是多彩的,孩子们会发现不同的答案,这样鼓励他们去发现创造,然后辅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教师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从孩子们的心理上去设计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这样可以保持他们动手的热情及学习的乐趣。

  3.问题要活跃,不能单一。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操作方法是多变的,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问题也是多变的,比如让孩子们动手去解决某一个问题时,孩子们会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把新的问题带入到实践中,帮助孩子们解决,这样孩子们才懂的更清楚,彻底。

  四.小结

  总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既丰富了幼儿的创造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率,让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要正确合理的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青芬.幼儿园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3(06)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范文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

  摘要: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涉及的是教师“教什么”和幼儿“学什么”的重要问题。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没有哪个领域的内容比科学领域更广泛和庞杂。这意味着幼儿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有更大的空间和弹性,但也可能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困惑和争议,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有必要审思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针对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的适宜性。

  一、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选择不够均衡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领域活动指导》的教育用书,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领域共六册,有些园直接从中选择认为是适合该班幼儿的内容。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如有个教师针对该班初入园小班的实际,开展“幼儿园里真快乐”的主题,安排了认识玩具的科学活动。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模仿某名师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如教师发现最近幼儿关注“海洋生物”而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统一教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煮小吃等开展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1]。按照《纲要》《指南》精神,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全凭教师的个人理解、偏好和专长选择、组织内容,容易出现内容不均衡、不适宜等问题。

  (二)内容选择难度适宜性差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认识“空气的秘密”内容安排在前,而把认识“好玩的风”内容置后……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儿探索“沉与浮”;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关于“季节”的内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个阶段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内容前后重复,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

  (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是“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

  (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2)(3)的内容涉及空气压力问题超出幼儿的水平,幼儿很难体验。在瓶子中能否把气球吹大除了与空气压力因素有关,还受到幼儿吹气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响,有些幼儿恰好是具备吹气技巧把气球吹得较大占满瓶子的空间,但他们所能发现的是该瓶子底部有洞,很难把吹气球与空气压力联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盘挂钩是利用空气压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儿操作后所能体验的是“我很用力压,吸盘才能挂在墙上”,很难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盘里的空气排出来(排出的空气是看不见的),吸盘挂钩就能牢牢吸在墙上。幼儿能探索的是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才切合《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代发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四)内容不能准确反映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连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头、烹调成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和各种生活小家电出现,水果吃法简直五花八门,何来“正确”之说?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第二、三点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教师在选定科学活动内容时,往往在一次活动中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又如这次“落下来”科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着落”、“不同物体着落速度不同”、“改变物体着落的速度”。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2]。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3]。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二、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

  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宏观概括出科学教育内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南》举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学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与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4]。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如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内容定位为“认识弹性”,把有关“水的张力”概念误为“水的粘附力”等。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分别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5]

  (三)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足,使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表示“科学领域太难,很多科学知识自己都不会,别说教幼儿了!”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如将物体的“滚动”、“转动”混淆,他们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林筱彬在对与在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现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参加幼儿园课程审议获得,其科学内容知识大都是在准备组织活动时临时得以补充的[6]。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班的学习重点及其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7]。他们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幼儿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个事物有关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对某一个主题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上就非常笼统、含糊,对各年龄班的科学主题与内容定位也不够清晰,无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择适合的内容。

  三、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能力的建议

  (一)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协同研究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小学采取“一纲多本”多种教材发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编制适合本地区的高质量教参。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8],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PCK”是一种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学科知识,它使教师能够理解如何对某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进行表述以适合学习者不同的能力与兴趣。“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教师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它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在教师培养的职前和职后阶段,都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素养,入学时可文理兼招和鼓励理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科学教育方向,要适当开设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大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实践机会,以促进教师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基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为教师以后工作中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内容奠定基础。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一般采取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着重点在教学策略方面,对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幼儿园科学领域内容、如何将科学领域内容知识进行转化融合于科学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够。因此,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重构教师培训框架内容[9],有机地将教师的三类知识(关于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关于儿童的条件性知识、关于方法的实践性知识)在基于教学实践情境和活动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整合提升为一种动态化的、带有实践性、建构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智慧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现状的目的。

  (三)教师要掌握幼儿科学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目标”意识,深入学习和领会《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的范围要心中有数,教师宜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究的内容,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的现象之中呈现出来,做到“心中有内容”;要熟悉《指南》中小中大班幼儿的典型表现,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在选择不同年龄班的内容要适合该段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和经验水平,“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使是同一科学主题,由于各年龄幼儿的年龄拓点不同,教师也宜分层次安排活动内容,做到“眼中有幼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向名师学习、园内的课程审议、从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生成等,使科学活动内容适宜、均衡。其次,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要判断:内容不在于新或旧,关键视其是否适宜?教师不妨多组织幼儿喜欢的传统内容,如动植物、沙、水、声、光、电等,如果教师对活动内容比较有把握,就能把关注点放在观察和推进“幼儿的科学学习”上。当然不排斥将一些适宜的新主题纳入科学活动的内容,对于一些只为“吸引眼球”的科学“新内容”要敬而远之。第三,教师平时可通过阅读科普报刊、书籍,观看影像,浏览科普网站(如“做中学”科普网)等各种途径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培育科学观念。在选择具体活动主题时,要注重对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要了解和掌握该主题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力求使幼儿科学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指向核心科学概念。如上述“秋天的水果”可将内容调整为“秋天水果的多样性及分类”,只有围绕这一明确的核心概念组织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展开探究,幼儿探究才有方向、意义。把握事实与主题背后所隐含的核心概念有两种思路:一是预设性的,确定核心概念———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一个或多个)———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多个内容和事实;二是生成性的,收集幼儿关注的诸多事物或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判断出哪些内容和事实与核心概念有关)———将问题、内容进行分类,构成有意义的指向核心概念的不同主题[2]。教师选择内容注意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结合,要形成对实际进行的活动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的意识,当发现预设活动内容、进度不符合幼儿时,要灵活调整原来计划,因势利导,生成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中目标设定更有意义和价值,材料选择和提供更适宜和富有建设性,活动指导中的提问和互动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于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幼儿园之间的分配问题桂磊学前教育研究2004-03-01

  2、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幼儿园课题组;师云凤;学前教育研究2006-01-30

幼儿园教育类论文相关文章:

1.论幼儿教育与儿童天性论文

2.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

3.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4.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5.大班安全教育论文

128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