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城市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加之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其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

  本人从事教育二十余年,面对学生在青春期所遇到的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觉得认真学习没意思,不想再学了。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如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他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这就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了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这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例如,有位学生谈道:“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还有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具体做法我校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年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要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内容的确立上应遵循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注重家长与社会量的参与。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方面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关于健康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性。

  我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性心理: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个性结构完整;善于、乐于与他人合作相处,人际关系协调;具有乐观向上的品质,在群体中有安全感,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心理。

  2.学习心理:认知能力正常,轻松、愉快的上课,能基本掌握上课基本知识,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广泛的兴趣爱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业有满足感、成就感;对考试成绩既看重又不过分依赖,对考试既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过程,能客观的对待冷静的分析考试结果,制定出今后学习更切实际的计划。

  3.生活心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心身边的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而不沉溺,能很好的把握住自己的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强,行为规范,行为与年龄相符;乐于交友,珍惜友谊,与异性交往正常、自然。

  4.择业心理:人生目标明确,人生态度积极,对未来充满信心;富于进取心,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旦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就会采取行动向既定目标努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内容的确立上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应进行相关内容的课程安排,进行咨询辅导、心理测验、活动训练等。

  2.科学性原则。学校应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育学、心理学。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可操作性,教材必须是经过一定科学研究筛选后确立其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提高;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科学方法,如测量工具、统计技术等。

  3.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面对的一切,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是靠“听”得到的,它是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丰富心理世界,提升心理素质。

  4.差异性原则。即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里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和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发展过程。同学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再内容上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针对某一种心理缺失来有针对性地辅导、咨询或训练,而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隐形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因此,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耕具有灵活性。

  3.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在有机的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关活动,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的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的知识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与生活。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良好氛围,对于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而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应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条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形成最大的合力。要改变家长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净化社会环境,通过使学生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37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