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一:讨论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在命题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三)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领导人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的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的多。开展课堂讨论,受到了如下效果:

  (一)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二)“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之上的再认和深化。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五)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二: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所反映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史实。本模块课标规定了8个学习专题,按中外史分别编写。在四个版本的教材中,“人教版”的专题设置完全与新课标相同。在模块整体结构设计中,遵循了“古今贯通,厚今薄古”的原则。8个学习专题中,古代史的内容史仅占1个,近代史的内容占2.5个,现代史的内容占4.5个。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进行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笔者对历史必修二的复习方法做了如下探讨。

  1、以课程标准为纽带梳理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命题方向。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命题的依据。历史考试究竟应该怎样命题?第一,不能完全依据某一个版本;第二,不能机械地将各版本的知识点进行对照以“求同”:这已经成为历史命题人员的共识。所以学生学习必修二时,首先明确每一节的课程标准。学生在复习每节课时,首先应掌握课程标准,然后按照“了解知识一分析理解一概括评价?三个层次来复习课本。

  2、多角度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本模块课标规定了8个学习专题,对同一个学习专题可以从纵向与横向方面进行知识梳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个学习专题,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等方面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以纺织业、制瓷业、商业、城市或者其他知识点为主题纵向梳理不同时期相同主题知识.也可以以时间为主题横向梳理同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在历史必修二中,也可以以不同学习专题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题进行知识梳理。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等等为主题梳理知识。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多角度建构历史体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分析与理解历史问题能力。

  3、要用新的史学观正确评价必修二的历史知识。关注新史学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审视历史。“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全球史观”是把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新的历史教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史学观,吸纳了一系列新观点。在历史考试中体现新史学观是历史命题原则之一,学生在复习中应注重用新史学观评述历史。如按照全球史观,肯定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在改变世界面貌,加强世界各民族、地区、国家交往和世界市场形成中的积极作用,不能只看到殖民扩张及其给当地人民造成的灾难。按照现代化史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充分肯定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不能指看到它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等等。

  4、历史复习必须将历史知识与热点现实结合起来,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命题人员在试题设计上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如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系;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当前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联系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金融危机采取措施的关系等等。   5、历史复习应注重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知识,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知识。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运用比较法学习历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比较法:不同时期类似的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如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方式的比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情况比较等等。二是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时期在不同空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方法。如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三是类似比较法:把类似的历史内容加以对比。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特点的比较、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等等。四是相反比较法:两个或几个内容完全相反的历史问题进行对比。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6、纵向性阶段复习法:通过科学地划分历史阶段,并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容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力求突出表现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中国现代史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②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④““””十年内乱时期(1966-1976年)。⑤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通过阶段的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分析各阶段历史事实、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复习的目的。

  当然,复习迎考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联系本校学生实际,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搞好教学而积极探讨。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高中历史论文

2.关于高中历史论文

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4.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5.高中历史教研论文

137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