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篇1

  浅析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念问题

  论文关键词:基础 教育 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 终身教育

  论文摘 要: 中国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建设,而真正对于学生有用的是在活动中成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不应过分地追求升学率,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准备的,几岁、十几岁的孩子的思维还并不成熟,他们不可能像 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却一直在这样地对学生要求,这样的结果只是两个:一是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消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我们所进行的基础教育的测量与评价中,从理念上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试图回答当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

  1.1 小学教育评价现状

  我国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 考试,只是在小学毕业时组织了毕业会考,最初几年,应该说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了很好的减轻。但近几年,各区、县、市对学校进行考评,而考评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了学校和教师都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导致了教育行为的异化。

  1.2 初中教育评价现状

  初中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纽带,初中的招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就近入学(也不排除个别择校现象),而且七年级的学生大多类似于一张白纸,他们在进入七年级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位学生都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 发展。然而,现在的初中却也不正常地面对“升学”的压力,部分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随波逐流,以升入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人数或是比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甚至还对中考的成绩进行大范围的排队,这种以结果为评价手段的方法确实看不出教育的进步。

  1.3 高中教育评价现状

  高考是一根指挥棒,高中教育的评价,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评价,以前的高考,属于“一考定终身”,尽管近些年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 如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 开始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真正能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的比例可能不及十之一二。

  1.4 对教师的测量与评价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升学率普遍较低,因此当时的教育对升学率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反而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那个时代的学生显示出了现在学生所不具备的技能。而现在的地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比较简单:升学率高不高?考了几个清华?几个北大?这种评价只会把教师逼成一个“教书匠”,而忽视专业的成长。

  2 如何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每一个完美的过程中去追求完美的结果,以其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2.1 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不好的过程将导致一个不好的结果,良好的过程也会导致良好的结果。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通过很短的时间就会显现出来,所谓“否极泰来”、“胜不骄、败不馁”也正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的低潮期能认识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只是一种偶然,困难也只是暂时的,他就一定能走出被困难笼罩的阴影,迎接他的将会是一片灿烂的蓝天。要充分相信,只要一直不懈地工作、学习,长时间后肯定会有完美的结果。

  2.2 老师应落实好每一个“过程”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这样一个抹黑找门的过程,老师的作用除了系统地讲课之外,还在于当学生撞墙的时候给点光亮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当然,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而应该自己多看书、多做实验、多发现问题,才能在老师的指点下迅速得到提高。否则,你自己两眼一抹黑,老师就是把天花板捅得到处都是窟窿,你还是找不到门的方向。

  作为老师,要搞好教学,不再是以往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将优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习,使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简单地听到,而是亲历过程,自己做出来的。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将会大大延长,甚至可以终身存储。   2.3 学生要做好每一个“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家长认为是培养优秀宝宝。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不少家长的回答是出成绩。家长们对结果看得很重,其实,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最多的快乐。而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在于为了结果而尽量地减少过程,甚至觉得最好是没有过程。正是家长的急于求成让孩子往往没有得到任何快乐而只有压力。被很多家长报以羡慕眼光的孩子们,他们的成功都在“不经意”之间。他们的家长大多不太注重结果,而愿意让孩子享受过程中的欢乐。正是这种平常心,让孩子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过程是做给自己看的,而结果却是依靠别人的评价。因此,我们能够决定的是自己努力这个过程而无法左右由别人评定的结果。当然,只要你努力做好了每一个过程,你的结果也就一定会顶棒!

  3 我国基础教育的定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法对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做出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我们现在应该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太踏实了,我们可以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上连续很多年拿下金牌总数第一,却至今未出一个“诺贝尔奖”。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定位应该是 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力求将文学、史学、 自然 科学都能出神入化。拥有了创新思维,保持好良好研究习惯和兴趣,我国的基础教育才是真正的回归,我们的高校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我们在世界科学界将拥有自己真正的、重要的地位。

  4 教师实施基础教育评价的定位建议

  我们的定位应该是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维持和发展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我们的教育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充分利用评价的改进发展的功能,而不是选拔和甄别。在教育评价中多考查学生的能力,少一些纯书本的内容,毕竟,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只需要对文学、史学、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逐渐对某一个门类产生研究的欲望和研究的行动。

  5 结语

  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而自上而下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或许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希望笔者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能给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提供一些 参考,如果有一天,为社会主义做出巨大贡献、在 经济社会独占鳌头的也就是在他们过去的教育评价中的优秀者,则我们的教育评价也就成功了。

  参考 文献

  [1] 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15~232.

  [2] 金政权.中学物理中考成绩呈现方式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80.

  [3] 吴海荣,廖伯琴.美国人格教育评价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8,3:80.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篇2

  论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毕备的专业素养

  摘 要: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直接左右着对教学成效的认识、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的判断、对学生发展程度与水平的评判等,甚至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缘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无奈”的现实,笔者认为,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就成为解决新课程实践中“无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教育测量与评价;价值判断;教师专业素养

  何谓教育测量与评价?至今也可谓是众说纷纭。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可以这样加以界定,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是个有着相互关联的概念,在许多时候可以等同使用。教育测量侧重于从量的规定性上对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其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予以确定与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则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从其内涵揭示可以看出,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能科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育者是否能正确地进行测量与评价的结果。

  一、基于教育教学中的许多事实

  “过去太多的筛选和否定式的结论性评价造成了失败心理,使很多学生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在重新审视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也都能在思想认识上进行矫正,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又不能正确进行操作,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对于不同学生发展的原有水平及现有水平之间的变化,教师也只能仅仅局限于用“学科成绩”的变化来进行评判,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是带有“偏差的”,想要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更多的是要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衡量才显得科学、客观,这需要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

  在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作为每个教师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渗透,其中一个关键的前提决定于教师是否能准确把握住学生即时的学习体验、学习情感,而这点可以说是许多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都无法做到的,根本的症结也在于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素养。

  在指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养成“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但在对学生研究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中,教师是否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或有价值的判断呢?在指导学生进行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中,教师是否就能够做到“轻车熟路”呢?大量的教育事实说明,许多教师仍是“茫然、力不从心或纯粹经验性”,这原因的关键也在于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素养。

  二、审视、反思与强调

  教师低下的教育评价素养是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推进的“瓶颈”。对其进行反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著名的教育评价学家斯塔费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培养学生成才是每一个教师的事业追求。在面对不同个性、智力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能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合理的“长善救失”,就要求教师能正确运用好评价手段、方式,以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如让学生产生“学习失败感、挫败感”“不相信自己、缺乏主见”“厌学、逃学、不上进”等,这是非常不利的。有个学者曾作出这样的诊断:“如果失去了基于人性的谨慎和边界意识,教育就免不了要包裹上深深的罪恶感,有时我们的工作就处于危险的边缘。教育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而一个人能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给予他正面的刺激,能不能不断让他相信自己”。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新课程评价观,应由“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的转化,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反思”“教师即研究者”。作为21世纪的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余要不断加强学习,经常性地审视自身的教学,善于做好“教学反思”,以能做到正确“扬弃”自己,笔者认为,这里的关键也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素养,因为只有客观而又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地进行修正,不至于浪费精力、做无效的努力。

  三、思考与建议

  (一)要落实于教师教育的培养与培训中

  1.渗透科学的评价理念

  “观念制约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受传统失去人性化、较为牢固且机械的评价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的头脑里仍是根深蒂固地、始终认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目的就在于要对学生做出非常明确的价值判断,要能真正区别出个体间的差异所在;是根据教师的“亲眼”“亲耳”所察,而教师的评判自古以来都是“真理”。要知道,教师也是人,难免会染上主观的色彩。因此,要通过教育、探讨、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上能自觉加以矫正与内化,形成正确的教育评价目的观,应以“形成”“改进”为主,真正使评价成为教育改革、学生个体成长的推动因素,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纠正、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

  2.开设有关测量与评价的课程

  课程是观念与制度的具体化;课程也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能达到让教师能扎实具备丰富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或培训机构,要广开诸如《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评价概论》、《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学科课程,并且要有足够的课时与优秀的授课教师作为保证,确保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以对教师进行测量与评价能力的实际运用与操作的训练,以克服现实中开设该课程的形式化、无实际成效等现象。

  (二)树立与课程改革相一致的评价观念

  “以人为本”思想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作为肩负着教育职责的教师,应能力求改变过去的那种筛选、否定式的结论性评价模式,在关注“让一切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积极、肯定、带着赏识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产生进取的动力、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有人曾应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在教育评价观上应能实现六个转变:(1)教育评价目的从“选拔”转移到“发展”;(2)教育评价方式从“他评”转移到“自评”;(3)教育评价的客体从“智育”转向“五育”,从“产出”走向“效率”;(4)教育评价的标准从“相对标准”转移到“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5)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手段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两者的结合;(6)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从“武断”走向“灵活”。评价观仍适合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三)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评价活动

  活动是演绎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测量与评价素养,不能总停留于理论的说教,要有实践的“用武之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因此,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或培训机构,要努力创造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模拟或真实情境,以让教师能活用理论知识,养成能力。例如,学会设计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标体系;学会课题选择与研究;学会正确运用学生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成长;学会指导学生参加研究性课程的学习……

  总之,为能让国家第八轮新课程改革能持续健康的推进,作为第一线实践者的教师,要能负起重要的责任,除了“重新洗脑子”外,要在自身的素质提高上下苦工夫,争取能扮演好新课程所提出的四种教师角色,以实现“让一切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郭春玲,王健.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素质要求的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7.

  [3]蒋漫云,雷鸣强.构建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观[J].上海教育科研,1998,(5).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篇3

  浅谈“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通俗的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课程,不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职业院校的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才使得职业院校各学科,各专业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的诸多前沿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传统手工艺、能够及时的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课程内容艺术化,三维化,立体化,变成现实。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职业院校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变得天宽地广,越来越多的院校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能够开设出几十本特色校本课程,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课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互联网+”对职业院校校本课程,精品课程的开发应用带来了机遇。

  2013年6月26日我国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和法学等10门学科门类。其中本科课程84门,高职课程22门,网络教育课程14门。教育部的打算是:继续高质量完成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任务。继续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升级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共享。

  “互联网+”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越来越多的持有和使用便携移动电子设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移动电子设备依托互联网,使得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性学习,合作与高效工作成为可能。最近几年,许多教育公司和网站开始为移动设备制作相应的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此外,学校也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项目,教授学生开发和编写移动应用程序。

  “互联网+”已经在职业教育范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性,打造没有围墙的职业院校。开放性指的是: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有兴趣,热爱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习,并且不受身份限制,不受学籍限制,也不受国籍限制。对学习者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与易获取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开放教育的倡导者正在努力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即“开放”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免费”,还具有自由复制、重组和无障碍获取、分享和应用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在线性,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在线性是指,时间空间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学习者不再受时空限制、不再受班级、教室地点的限制。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在一天24小时以内按照自己的安排,随时随地就可以听一堂世界一流、国内一流院校,一流师资的课程。”在线课程“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打造了指尖上的课程”,创造了“指尖上的学习”。让学生随手可得。

  第三,互动性,使碎片化的学习成为现实。互动性指的是:师生在线互动交流、互动学习、互动答疑,同时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在系统中融入了微博、论坛、群组、学友圈,互动交流、互动答疑等,全新功能和应用,具有良好有效的互动功能,同时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学习者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自我管理学习进度,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随堂测试,考试评价。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肯定也要随之而变。“互联网”+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院校教师的认识转变。

  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魏中博士,有一段话出惊人的语言:我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群体现象,比如在IT行业,最优秀的工程师往往是那些没有被高等教育污染的人,那批占总数30%的最好工程师,往往在大学里不是学这些相关专业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大学都没有上过,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创客。我曾经尝试将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博士与这些创客组成一个团队,攻克某些艰难问题,他们居然比那些博士和学士们干得漂亮。什么原因?技术重新触动了我们对教育的看法。不同的年代,教育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技术的真正作用是解放,从3000年以前到500年前、到今天,在所有的教育变革中,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技术的普及会大量解放人力,解放那些原本具有天分的,但在学校学不下去的人。作为老师,必须承认有一些孩子我们永远教不了。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在普通学校学不下去的人,来上了我们职业院校,普通教育学校教不了的: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教得了,教得好。

  第二,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转变。教育变革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很多人的共识。过去,教师们一直在利用各种各样的数据,特别是测验数据、自己观察到的数据等进行教学并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些数据往往是个人性的,评价重点基本上落在学习成绩和课堂行为上,缺乏大视野下对学生发展整体水平的判断,因此特别强调统一标准和齐头并进。然而,大数据将这些数据放大了很多倍,成千上万个体互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数据,都会成为教师可以分析和利用的数据,他们可以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中,获取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的信息,了解不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帮助,从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宏观上把握大局,设计有益于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与评价方面则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将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变成现实。教师们的角色也因此从讲台上的传授者,逐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助学者。

  第三,职业院校的教学转变。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网络教学资源等诸多全新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方式与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游戏和游戏化”引起职业教育的兴趣(游戏)。在未来2-3年内,“游戏和游戏化”将引起职业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将成为发达国家和优秀职业院校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成功点数或者其他奖励。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通常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作业类型。

  ②课堂教学变的更为自如,手段更加丰富(手段)。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逊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甚至可以与生产车间、营销现场、科研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连接教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如,手段更加丰富。

  ③给学生更大的试错性学习空间(实训)。虚拟和远程实验室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④随时随地进行师生交流沟通(沟通)。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与学生沟通。⑤学习分析技术将逐步进入教学过程(个性化)。学习分析技术是从教育的大数据或者与学习相关的海量数据中辨别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模式,以此建设富有个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支持系统。

  “互联网+”加速了职业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传统职业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


猜你喜欢:

1.浅谈个性化教育相关论文

2.教育测评论文

3.教育测量论文

4.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5.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

337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