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

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已引入教育的领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篇1

  浅论就业模式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截止到2015年,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规模已达一万所以上,招生规模也已突破600万人,在校学生规模已达近2000万,这一群体中,三分之二来自农村。从学校的层次分布来看,三分之一的职业教育学校层次并不高,而和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农林牧副渔专业整体人数更是惊人的少,只占区区6%。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尤其是县以下中等职校)很多陷入困境。一方面全球工业4.0的浪潮之下,大量的制造业都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新闻报道中甚至可以看到南方某些工厂高薪聘不到高级钳工的报道,政府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招生时潜在生源质量不高、反映低迷,这一现象同产业需求的落差之大,让人不由得陷入思考。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一方面是家庭观念,调研中我们遇到很多家长,认为上职高是孩子最终无奈的选择,学生本人也持有非常消极的态度,很多农村家庭为孩子选择目标择校时,仍然固执地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作为孩子的首选,“哪怕专业并不理想,也要上个本科”,上了大学才是成才标准是很多农村家长的想法。事实上这些农村孩子在高校学习毕业之后,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距离最初他们踏入高校时的愿景有着很大的落差。

  这些观念的形成,和过去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模式在人们思想中的固化有很大关系。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国家统招统分的制度,这种模式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的需求都是较为匹配的,那个时候百业待兴各个行业都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农村职校的毕业生也获得了很多到社会各个部门工作的机会,获得城市户口,还有些进入管理层成为干部因此改变了命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就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分配”早已是过去时,市场化配置才是决定作用。

  一、计划体制下的统分统配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就业制度在建国初期形成,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以执行国家招工计划为准。主要特点是,国家对每年的劳动力招收和分配计划进行统一调节。企业只有执行权没有招工自主权。企业招收职工的基准不是源自企业的真正需求,而是要先有指标才能进行招工。2.终身制: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使建立企业和劳动者职之间的从属关系,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资源被分配到企业岗位上,劳动者和企业都不能自由互相选择,且只进不出,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3.工资平均,福利全面。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不仅对劳动力的分配实行统一标准,并且对薪酬也实行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岗位不同的职工的工资水平一致但是都不高。劳动力到岗以后,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全都是国家统一承担,和企业本身的产能,绩效,盈利与否都没有任何挂钩。职工虽然没有失业的顾虑,没有购房的压力,但是工资也和自己的工作努力与否没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统分制度下的农村职校就业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统一的计划分配。每年依照当年的计划指标,学校再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业成绩、生源地、性别等具体情况进行推荐,实施当年的就业计划。这就意味着学生进入职校大门的那一刻如同于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自上学伊始便开始享有福利待遇,如公费医疗。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从农村户口一跃而成为城市户口,并成为所谓的准干部。这在当时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的。

  2.定向培养和录用。这种方式主要是由县乡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待学生学成毕业时,学校向毕业生所来自的县、乡介绍他们的在校表现和专业特长,由县、乡录用。这种就业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学生毕业回生源地工作,基本不存在就业风险,但是想要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则非常困难。

  3.继续深造。1985 年 5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这是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办法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升学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决策。继续深造为优秀的农村职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当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推荐品学兼优者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择优录取;一种是从毕业二年以上的毕业生中推荐做出突出成绩者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由招生学校择优录取。对口升学政策在80年代农村职校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很多农村生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4.部分推荐、录用。即由政府或计划、劳动部门按农村职业中学毕业生的比例拨给部分用人指标,由学校推荐给用人单位录用。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九十年代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学生的出路有保证,大部分能够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也使得学生和家长持续有着较高的就读热情。

  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多样化就业模式

  80年代末开始,统一分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程度: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而不是就业市场来配置,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用人缺口来决定聘任职工与否;这种曾经在计划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分配制度已经不适用于时代,造成了人才配置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同时由于一切以行政指令为准,就业信息的不断变化并不能及时传导到学校,学校在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培养人才计划无法因地制宜,进行迎合市场需求的适时且有效的调整;此外,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都必须服从于国家计划指令之下,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产生和发掘,这就是事实上形成了对人才的浪费。传统的包分配保终身的制度已经严重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脱节,就业制度客观上需要进行深入骨髓的改革。

  (一)多种途径并存的就业模式形成

  针对依托行政指令的包分配计划产生的弊端,1984年中央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并在随后的十年间不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从统一分配模式转向双向选择模式,这种更为灵活的模式开始在全国就业市场上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多种途径并存的就业模式开始逐步形成。1993年,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部门取消了就业计划,不再以行政指令的形式下达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技工学校招生等计划指标。并且自1993年起我国开始以市场为基础,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格局。并且提出就业工作的重点是调整就业结构和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体系。1994年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实现就业的市场化得以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二)多种途径并存的就业模式下的农村职校生就业

  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开始迎来高速发展,教育也相应发展,我国人才储备大幅增加,曾经是稀缺人才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稀缺。从80年代末开始,农村职校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就业模式。

  1.企业和学生间双向选择。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招聘,个人根据自己发展需求择业,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沿波浪曲线微妙的调节着供求。学生毕业后到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有些企业每年会到农村职业学校招工,双方的选择都相对比较随机。“就业”和“招聘”的竞争都很激烈。

  2.学校指导学生就业。农村职业学校主动为学生联系就业或提供就业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现有条件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都促进农村职校更加看重本校的就业率,从而反馈到对办学模式的积极思考、探索和改进上。

  3.“订单式”培养。企业提高发展效率需要适合自己的不断调整的需求的人才,但是这种需求并不一定能及时反馈到校方,这一矛盾的凸现成了校企双方结合的最初动因,学校到企业跑订单,企业到学校订学生,这种模式让校企双方尝到了甜头,让学生就业有了新渠道。

  4.“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最初解决了很多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其他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学校不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不考虑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整体规划,双方的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很难形成共赢的基础,也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促使产业链的双方都开始思考如何使合作双方的利益走向最大化,“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随之产生,这种模式使产业链双方变成了“价值链”的两头,双方资源开始实现有限度的共享,形成了初步稳定的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赢局面。

  5.自主创业。近年来,随着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的有效需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一些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一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已经走上了富有挑战性的创业之路。自主创业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的一条新路。

  三、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

  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

  我国非正规就业主要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包括:1.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门类;2.正规部门里的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產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即“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不管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有什么不同,非正规就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程度中下的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

  由于我国的就业分配体制已从国家统分统配转型,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历层次不高,培养方向也以技术应用型为主,非正规就业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就业的主要方式。

  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样本篇2

  浅谈做好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职班主任,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日常的班级管理,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生面临毕业给学生正确的就业指导等等工作都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本文梳理了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对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解析。

  一、认识学生从记住他们的名字开始

  作为班主任首先得认识学生,认识学生是从记住他们的名字开始。新学期开学报到,笔者带着新鲜和好奇和同学们见面,并尝试着去记住他们的名字。还清楚记得见到的第一位班级同学是王豆,她是前任学习委员,和她了解了班级同学的到校情况,同学们行李归置的情况。后来开学注册了,见到了贾丹梅、王丽,任彤等好多同学,在短短的接触和见面中我去观察他们的特点,贾丹梅和王丽很热心,轮流在教室看守同学们的行李,武旭这个男生比较开朗,张浩同学看起来有些内向;我在观察中尝试去记住他们的名字。

  报名注册表是笔者接收到的第一份关于所带班级的详细资料,看着注册表,记住的那些名字就和注册表上的信息对应上了,注册表我一直放在我的班主任文件夹中,并拍了照片存在手机里,需要联系家长或者了解学生的信息时,这张表内的信息提供给我极大的帮助。

  二、熟知学生从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开始

  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接触和沟通,认识了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这个班更多的信息,与任课老师也都建立了联系,所掌握学生信息也由最初的“报名注册表”慢慢地变成了丰富的数据库,这些信息便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资源。

  开学没多久的一次中秋晚会,同学们跳的小苹果、自拍的微电影、大家一起跳兔子舞,让我见识了他们的别样才华,见识了这个活泼可爱的集体,也让我认识了活动组织能力强的赵银银,会主持的魏欢和王洋,会跳舞的杨霄。刘沛、候敏、王洋都是走读生……。

  笔者的大脑里储存了班级里每一个同学的信息,而且每一个信息都是那么的有个性、有特点。就这样,和班级同学渐渐熟络起来。

  三、班级管理从班委的建设开始

  随着班级各项事务的正常有序开展,教师需要一个正式的可以支撑和帮助开展工作的班干团干队伍,而且一个行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班团委的选举笔者非常谨慎,采用了公开竞选的方式,按照“公开职位――自愿报名――摸底调查甄别――公开竞选”这个流程进行。作为班主任,在督导的同时重点进行的是摸底调查甄别,对每一个报名的同学,班主任一方面与自己的数据库中的信息匹配,另一方面,找班内同学调查,找历任老师摸底,而后再进行公开竞选。新一任班团委成立后,通过进一步与班团干部明确了他们的职责,要求每个人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分管范围的明确奖惩制度,为后续班级管理和操行量化考核做好基础,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我的班级管理就这样有序开展了。

  四、公平、公正是班主任与同学建立信任的基础

  班主任与同学需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班级同学与班主任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体现,而如何才能建立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处理班级工作时教师公平、公正的态度是关键。

  在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评选条件公示候选人,公开评选,全班无争议。在贫困助学金的评选工作中,成立了包括笔者在内的9人困补评议小组,按照学生手册上的贫困条件排序,整个过程中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并多次在班内进行摸底调查,多次组织召开评议小组会,甄别和排序的过程很艰辛,也很揪心。排序结果在班内公示期间,有两名排名靠后的同学找到我,讲自己家庭的情况和生活压力,希望能排名提前增加获得助学金的可能性。我首先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体谅父母、心疼家人的想法进行肯定,其次给他们解释此次评议排序的原则和重点考量因素,最后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如果最终未能获得助学金,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最后,班级51人,申请贫困补助29人,17人获得助学金。在此过程中,除了更多的了解班级的同学外,笔者也感受到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善良和朴实。

  五、密切沟通可以和同学们建立深厚情谊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密切沟通是掌握班级情况的最有效办法,这种沟通不仅包括和班干部的密切联系,也包括体察班内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

  因为班委选举、三好优干评选、贫困补助申请等一系列事情的公平公正操作,班级工作已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也愿意和老师交流,老师也喜欢听他们讲他们学习的情况、应聘的情况。但是一位西安铁路局招聘落选的同学,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考虑到未备选录用会影响学生情绪,笔者通过班会和德育课对同学进行集体疏导和个别安慰,但是一位女同学接受不了西安铁路局未录用的现实,对找工作失去信心,提出退学,想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在与她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我联系了她的家人,得知退学只是她个人的想法后,老师坚定了鼓励她继续上学的想法,她拒绝与老师继续面谈,也拒接老师的电话,于是老师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告诉她退学打工帮助父母只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继续上学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让父母安心的方式,以后还会有很多工作单位来招聘,一定不要放弃学业,我能看到她的优秀和她的懂事上进等等,经过多次谈心式的交流,她同意了继续上学,同时办理了走读手续,放学后兼职打工帮助父母,这样的结果,笔者很欣慰,也彻底感受到了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作为班主任,便免不了要“说教”,但是把自己摆在班主任的位置一味说教,多了,也就不灵了,而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比如,一位同学成绩优异,但是没有评上三好,笔者找她谈话,说她全班操行量化考核分数不高,所以没评上,她也承认这一点,并表态说她以后在班级工作中会努力。正是这些正式的、非正式的沟通,一步步让笔者和同学们走的更近,我们彼此信任,我熟悉他们,他们也熟悉我。

  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我所带班级同学进步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强,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更强,班风自然改善了,也取得了多项荣誉,在系部礼仪操比赛中,以良好的风采荣获全系第一名,在系部黑板报评比中多次获奖,在系部篮球比赛中获得精品文明团体,在“学理论、知时事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竞赛” 中获得优秀组织奖等。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种种努力,让班级同学进步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强,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更强,我不再担心这份工作带给我多少工作量,我更关心我的班级同学有多少能就业?这份工作已然把教育当作事业的教师,在充满乐趣的工作里没有完结的追求,投入的不仅是时间和责任,更有情感的专注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常思常得、常品常新、且思且行,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三级工作中处于中枢链条环节,班主任身份的双重性使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337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