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 >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

  英语和汉语一个属印欧语系,一个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篇1

  浅析英汉名词化对比

  【摘要】名词化是英语中语法隐喻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名词化的类型、汉语名词化现象、英汉名词化对比研究较少,本文从英汉名词化简介入手,进一步提出英汉名词化两方面主要的差异。

  【关键词】隐喻;名词化;实体

  一、语法隐喻及名词化

  语法隐喻是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先提出来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法隐喻包括“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层次。

  本文所谈到的名词化是概念隐喻的一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比中英名词化现象,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特别是英语科技文章,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英语学习者写出符合英语使用者习惯的英语句子。

  二、名词化的界定及分类

  名词化现象或名词化隐喻是创造语法隐喻的最有力及最常见的手段,通常将过程(谓语动词短语)和属性(形容词短语)转化为名词,并直接将两个过程合并为一个过程,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指的就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词性转换只是这种现象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从韩礼德对概念隐喻类型的归纳可以看出,名词化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形容词、介词、连词、动词的名词化,从语义角度来说便是性质、过程、关系、环境的实体化。下面以英语为例予以具体说明。

  1.将过程看作实体

  在英语中过程一般是用动词来表示的,但是名词也可以表示动词的作用,如:

  [1A]The police investigated the matter.

  [1B]The polic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ter.

  在例句[1A]中“investigated”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而在[1B]中这种动作也可以用名词“investigation”来表示。通过名词化,原本动态的过程变为静态,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动态过程名物化,利用英语名词短语可以包含若干个修饰成分的语法特点,增加名词短语的信息量,从而达到浓缩信息的目的。

  2.把性质看作实体

  在一致式中,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容词体现的。而在非一致式中,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这就是说,讲话者把性质看作实体,如:

  [2A]They were narrow-minded and I don’t like it.

  [2B]I don’t like their narrow-mindedness.

  在例句[2A]中主语“They”的性质是用形容词“narrow-minded”来体现的,而在[2B]中名词化为“narrow-mindedness”,表达了同样的含义,但是通过将性质看作事物,性质载体(如上例中的“They”转为“their”)在小句中信息结构中的分量便减少了。

  3.把关系看作实体

  在一致式中,关系是用连词来实现的,但是也可以用名词来表示同样的含义,如:

  [3A]We rushed and so became confused.

  [3B] The cause of our confusion is our rushing.

  在上例中,因果关系分别是用连词“so”和名词“cause”来实现的,伴随着连词的名词化,同时动词“rushed”形容词“confused”也分别名词化为“rushing”和“confusion”。通过名词化,一方面施事者在小句信息结构中的分量变少了,另一方面,随着例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名词后,可修饰成分也变多了。

  4.把环境看作实体

  在一致式中,环境成分一般由介词引出,但是有时也可以名词化,如:

  [4A]Your book is on the desk.

  [4B]There is a up-and-down contact between your book and the desk.

  在上例中,介词“on”被名词化为“up-and-down contact”后,原句的意义更为明确,但是表达变得相对烦琐,因此,这种类型的名词化在英语中是不常见的。

  三、英汉名词化对比

  通过以上分别对英汉在名词化四种类型具体体现,英汉名词化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存有异:

  首先,汉语作为一种最缺乏屈折形态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象似性。例如,汉语里说“地球表面”,是遵循“先整体后部分”这个象似性原则的结果。而英语既有“the earth’s surface”,又有“the surface of the earth”,可见在这里,这个原则对英语不具有约束力。现代汉语较严格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而英语的表现不如汉语强烈。显而易见,以动词和其他成分组织的小句更易于体现这些象似性原则,而通过名词化“打包”的语言则不然。

  此外,汉语中名词化不甚显著,也和汉语“以动词为中心”的语法特征密切相关。对此,陈健民先生在《汉语口语》中进而提出:北京口语有些句法的变化,如:“排电影票”、“搓肥皂”、“买头个儿”、“歇礼拜”等等,则是由于中国人“动词为中心”的语言心理造成的。因此,汉语在很多情况下保留动词结构、“拒绝”名词化,是有其深层理据的。

  四、结论

  语法隐喻是语言里客观存在的现象,名词化结构是这种语法隐喻应用的代表。其作用在于利用隐喻手段把一种语法类型或语法功能转化成另一类,从而生成新的经验类别。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重要特征,体现了语体对成分功能的选择;而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化上表现的不同,又反映了两种语言在意念、结构上的差异。因此,通过汉英名词化现象的对比,对英语研究以及英语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6.On grammar and grammatics[A].In R.Hasan,C.Cloran & D.G.Butt[eds.]Functional Descriptions.Theory and Practice[C].(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121.)Amsterdam:Benjamins.

  [2]Halliday,M.A.K.1999.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The Faming of the English Clause.In R.Rossini & G.Sandri &R.Scazzieri[eds.]Incommensurability and Translation,Chelterham:Elgar 1999.

  [3]Martin,James R.1992.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

  [4]胡壮麟,朱永生,张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篇2

  试论英汉对比翻译策略

  [摘 要] 英汉语言的对比对于翻译之中的语言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比较了英语与汉语语法表达上的区别及翻译方法。

  [关键词] 英汉;比较;翻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活动。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文学翻译还是科技翻译、人类翻译还是机器翻译,归根结底都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比较与对应。不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傅雷的“神似”抑或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的差异的研究。而语言最基本的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语法和修辞上。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以连淑能先生的《英汉对比研究》为指导,主要从语法和修辞的角度探讨英语与汉语表达方式的五大差别,并分析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对来这些差别。

  一、英语重综合,汉语重分析

  综合是指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意义的变化,而分析是指利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形态变化是指单词的形式的变化,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词缀变化,以此来表达人称、性、数的不同。汉语则没有字形的变化,而是通过变换字的顺序和增减虚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例:“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 and four to see the place, 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mediately; that 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 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他星期一坐了一辆驷马轿车来看这座庄园,一看非常满意,立即答应了莫里斯先生的要价;在米迦尔节之前他就要搬进来,下周末他先派几个仆人来料理料理。”

  英文句中“came down”, “agreed”, “is to take…”利用词形的变化来表达时态的过去、将来,而汉语中则用虚词“了”、“要”来表达;英文句中“a chaise and four”,“ some of his servants”单复数的不同通过加词缀来体现,而汉语中则通过加量词“一辆”、“几个”来表达。此外,英语中常把状语放在句末,而汉语恰恰相反,所以要将“星期一”、“ 立即”、“ 米迦尔节之前”、“下周末”等提到前面,更符合汉语习惯。

  二、英语常物称与被动,汉语常人称与主动

  物称是指从事物的角度来叙述,通常以客观事物做主语。而人称是指以人的口吻和角度来叙述,以人做主语,这是有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决定的。

  例1:The astonishment of the ladies was just what he wished.

  不出他的所料,女眷们听了无不惊喜。

  The evening altogether passed off pleasantly to the whole family.

  总的来说,这一家人这天晚上过得很快活。

  英文句中主语为事物“astonishment”、“ evening”,宾语为人,而转换到汉语之中,从人的角度来叙述,以人“女眷们”、“一家人”做主语。物称更加含蓄委婉,通常带有拟人的修辞效果,而人称则比较直接简单,注重人的主体感觉。

  例2: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he is considered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每逢有这样一个人搬进一个地区,尽管初来乍到,尚摸不清他的脾性如何,持何见解,但周围的邻居已把他看做他们不定哪个女儿的理所当然的财产。

  在英文句中,主语是 “脾性”、“见解”受动者,而汉译文中,将施动者转换为主语,被动转为主动,译为“摸不清他的脾性”、“把他看做…”而非“他的脾性被…摸清”、“他被当做”。英语中的被动句具有表达客观、公正、间接的效果。而汉语中表达被动含义的词语极为有限,如“被”、“把”,切通常指消极不好的事物,使用上受到限制,所以一般使用主动句。

  三、英语重形合与聚集,汉语重意合与流散

  形合是指句中不同成分或小句之间用语法词和逻辑词连接,而意合指不用连接词、只靠各分句的意义表达整个句子的含义。聚集指英语句子中的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子严格按照主谓宾的结构进行,严密规范,各个成分之间讲究语法、意义的一致;而汉语并不注重严格的语法规则,主语可有可无,句子灵活多样,无特殊的形式要求。

  例:Elizabeth remained with no very cordial feelings toward him. She told the story, however, with great spirit among her friends; for she had a lively, playful disposition, which delighted in anything ridiculous.

  伊丽莎白依然坐在那,她对达西先生委实没有好感。但她天性活泼、爱寻开心,凡是可笑的事情无不引起她的兴趣,她便把无意听到的这段话兴致勃勃地都告诉了她的朋友。

  英文句中有“with”、“however”、“for”、“which”等连接词表达同位、转折、原因和定语从句的语法含义,句子严格遵循主谓宾严谨结构。而汉译文中,小句之间没有此类语法意义的词作为连接,也没有严格按照主谓宾的结构进行,主语频频转换,灵活分散,但是意义集中,表达清晰简短,一目了然。   四、英语多繁复,汉语多简短

  由于英语大多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注重形式的一致和语法的连接与逻辑,所以多长句、复合句。而汉语是意合,因此句子松散短小、结构精简,多流水句。所以,在翻译中需要注意转换。

  例:When to these recollections was added the development Wickham’s character, it may be easily believed that the happy spirits which had seldom been depressed before, were now so much affected as to make it almost impossible for her to appear tolerably cheerful.

  有这么多事情重压心头,再加上威肯又现了原形,不难想象,她这个一向快快活活的人,也难强颜欢笑了。

  整个英文句子只有一个主语和谓语,其他成分用相关连接词串联起来,虽然冗长,但还只是一个句子,句中包含状语时间从句和主语从句,结构严谨,逻辑明了。而汉译文中,不在遵循单一主谓原则,不断变换主题,且长句被分拆成了几个小句,流畅自如。

  五、英语重间接与静态,汉语重直接与动态

  英语表达多间接委婉语,如使用间接肯定、双重否定、否定转移等手法表达意义给人更加强烈的印象,而汉语则大多表达直截了当,非常简洁。此外,由于英语中经常使用名词化的表达,所以叙述偏重于静态,而汉语则直接用动词表达出动态的效果。

  例: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hear that you have passed your time not disagreeably.

  得知你过得还算称心,我高兴之至。

  The favor of your company has been much felt,I assure you.

  我可以告诉你,你来我们这里小住,我们深感是对我们的惠顾。

  句中“not disagreeably”使用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义,极为委婉间接,而汉译文中直接转化为“称心”而非“不那么不高兴”;第二句中用“favor”这一静态词表达“惠顾”这一动态意义,用“company”这一静态词表达“小住”这一动态意义。

  六、结论

  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与汉语的语法表达方式也异常迥异,因此,认真分析两种语言的各自特征对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以上差异,在译文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化综合为分析、化繁复为简短、化间接为直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秭佩.傲慢与偏见[M].甄丽丽,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3]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丁邦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8.

296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