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公司研究>

公司发展战略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司发展战略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司发展战略论文篇1

  浅谈中小财险公司发展战略

  【摘要】 当前财险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产品高度同质化,财险市场体制建设存在弊端,中小财险公司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运营状况,在将传统业务加以精耕细作的同时,着重加强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建设,注重价值增长和合规经营,坚持将“重客服、调结构、转方式、控风险、促效益”作为经营的基本理念,从而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中小财险 行业分析 发展战略

  一、行业概况分析

  1、一般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一般行业所面临的产业链中的关联关系可归纳为图1所示。

  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赖于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和拉动效应,同时也要面临行业内不断涌入的新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可替代行业(或产品)不断出现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当一个行业的产品可替代性较强,且行业面临的进入壁垒较低时,行业内的竞争将是极其惨烈的,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也会促成行业内逐步形成一种市场化和自由化机制,在市场经济这双“无形的手”的推动下,行业内参与竞争的企业会陆续由于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服务管理手段跟不上等原因而逐步被购并重组,行业总体利润水平会逐步降低且趋于稳定,行业内就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寡头竞争”态势,比如现在的家电产业、电子产业,而产品或服务创新意识较强、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完善的企业就会慢慢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2、财险行业面临的竞争背景和环境分析

  按照上述产业链关系图,结合目前我国财险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可以归纳分析出当前财险市场体制建设上的一些弊端。

  首先,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就是一张保单,所以上游产业其实就是我们所售卖的保单条款,而产品的价格就是保单费率水平。一个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应当具备产品条款市场化和费率水平自由化两大特点。就我国财险市场发展进程而言,历经2003年第一次费率市场化改革失败后,2007年以来一直实行着全国统颁的三种机动车商业险产品条款和费率。产品的高度同质化特点,一方面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精神,产品自身的竞争优势无法凸显,无法满足市场上日益复杂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也导致市场上险企主体所采用的竞争手段仍主要依赖于销售费用投放、业务承保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恶性竞争加剧,行业整体盈利空间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个基本准则。而我国目前行业内缺乏这样的准入退出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绝大部分新设公司都是全国性牌照,而未严格引入区域性牌照;行业监管手段还比较单一,退出机制缺位,存在“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作为保险销售重要环节的中介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却一直以“小、散、乱、差”而备受诟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妨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中小型财险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小型财险公司,市场进入期较短,无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因而综合成本控制压力甚大。面对弱肉强食、不进则退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要在某种程度上追赶大型成熟市场主体前进的步伐,与之共分一杯羹,实现“业务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发展上台阶”的长期发展目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客服体系建设尚待健全和成熟问题

  作为传统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客服工作始终面临着“解决理赔难”的监管要求和赔付成本控制的双重压力。对于中小财险主体而言,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在客服方面将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诸如:在赔款时效性、成本控制以及客户满意度等三者之间的综合平衡问题;由于客服网络建设覆盖面不全导致客户异地出险后委托公估代查勘带来的高理赔成本以及引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核价核损、人伤、诉讼和法务等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充实问题;未决案件和预估偏差管理等重要风控岗位的职责和考核要求问题;各关键环节的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的保障问题等。要力求做到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挤压“跑冒滴漏”成本、降低综合赔付率水平,这一直是摆在中小财险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2、营销体系建设进程缓慢且乏力问题

  首先,中小财险公司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仍过于单一化,过度依赖于中介代理机构和直销业务团队,能够直接与客户群面对面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电销或网销等创新型直销渠道尚未建立或虽已建立但未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导致费用成本居高不下且对渠道和团队的依赖性增强;其次,银保渠道业务发展未能迈上平台,缺乏与签约银行之间的后续务实推进和深度合作,操作流程对接方面仍有一定的障碍,尤其是一些银保业务因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控体系发展仍较缓慢;再次,经纪渠道发展滞后,中小财险公司受制于注册资本金、承保能力以及分保合约等条件限制发展比较缓慢,非车险大项目参投标及中标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严重制约了非车险业务发展步伐,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水平和市场影响力。

  3、创新意识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尚待发掘和增强问题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特色经营和创新意识等差异化竞争优势,基础管理工作再扎实,也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风险。作为保险行业中的中小财险主体来说,在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中是很难借助传统业务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应借助于自身存在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机制活、创新阻力小等独特优势,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经营之路。但是,目前的中小财险公司往往无法找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在经营策略方面仍过多盲目地着眼于传统领域的竞争上,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却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因此,现阶段的经营发展方式仍是粗放、外延式的增长,公司的持续竞争力水平也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4、风险控制和信息化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执行力保障问题

  基础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立根之本。企业要健康、稳定地经营下去,必须要狠下工夫抓内控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确保执行力。虽然中小财险公司也建立了一套涉及业务、财务、理赔、人事、行政、综合管理等较为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伴随着行业日趋精细化和集中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其在内控制度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存在滞后性、单一性及投入不足等弊端,导致无法切实满足新阶段、新时期下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在实际经营中更多地把精力付诸于市场拓展和业务推动,在制度后续的学习、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执行力欠缺,制度也未能真正起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作用。

  三、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小财险公司应认真审视自身的运营状况,充分意识到单纯靠“冲规模、铺摊子、甩费率、砸点数”是难以维持长期运营的,需要更加注重于价值和合规经营,要将“重客服、调结构、转方式、控风险、促效益”作为运营的基本理念,并逐步反映和固化到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要开始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建设,提升企业集约化、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价值增长的能力;要开始深入理解市场和客户以及为目标细分客户提供独特价值主张的能力,这也是现代金融企业的基本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共识和目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客户服务战略

  首先,应深入践行保监会发布的“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努力构建出一个对客户、对社会负责的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查勘各环节的服务规范,切实提高查勘时效性;其次,要切实加强对保险案件的预防、监测、报告、查处、问责力度,与工商、公安部门等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三假”、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后,要积极探索各种服务创新手段,加强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建设,切实提升客服水平,以获得市场上的美誉度和认知度。

  2、业务经营策略

  传统业务要采取较为谨慎保守的发展策略,车险规模上不求过度扩张,应保存现有实力,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更多地倾斜到非车险尤其是银行渠道优质业务发展上,依赖于公司品牌价值支持、资源关系的扶持、畅通的合作渠道和专业的销售队伍,逐步提高非车效益型险种业务的占比水平,切实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营效益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未来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3、渠道开拓战略

  要进一步深挖经纪公司、银邮代理渠道资源,积极开拓汽车经销商、产寿交叉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与渠道的合作紧密度,力求与各种渠道之间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渠道的多样化和公司化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业务不稳定、市场份额波动过大、发展后劲乏力、费用资源投入产出比低下、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4、创新发展战略

  在传统业务精耕细作的基础上,要全力开拓创新业务,一方面要深挖股东资源,充分利用集团母公司的优势,在建立区域协同和业务条线协同矩阵式管理机制的要求下,积极配合做好地方对外宣传、客户寻找开发、协作营销模式创新、风险提前防控等各项工作,逐步提升公司在地区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市场上成功的综合金融创新的拓展经验和案例,加快转变角色定位,从单纯依靠公司自身展业的“单打独斗”经营模式中变身出来,逐步开拓出一种具有差异化和特色的全方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5、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要不断建立健全承保、理赔、财务、人事管理、综合行政、机构建设和信息建设等全方位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堵住经营漏洞,防范风险源头;其次,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为保障才能贯彻实施下去,因此,必须在公司系统内不断开展自上而下的制度学习和检查,通过制度考试、抽查学习记录、分阶段归纳总结、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和绩效考核等多种手段检查学习落实情况,防止流于形式和表面,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考核人”,从而有效地确保公司合规运营和健康发展;最后,要不断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用科技化手段保障各项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用强大的系统功能建设有效甄别并防范各项经营风险,从而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运行顺畅。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3.

  [3] 王建东:中小财险保险公司发展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楠:中国中小保险公司发展战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7).

  公司发展战略论文篇2

  造价咨询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造价咨询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现阶段,公司的发展模式落后于咨询理论的发展,服务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造价咨询公司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适合造价咨询公司的新的发展战略,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对造价咨询行业的新战略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造价咨询公司;发展战略;转型;政府监管

  1引言

  根据《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公报》的统计,2011年全国共有649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参加了统计,比2010年增长了8.3%。其中,甲级资质企业2045家,增长了18.2%;乙级资质企业4448家,增长了3.7%。专营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有2611家,增长了1.1%;兼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3882家,增长了13.2%【1】。总体来看,我国对造价咨询企业入行的执业人员数量、出资条件和办公场地等要求较低【2】,加之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造价咨询公司的中介服务性质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导致了造价咨询企业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与国外造价咨询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造价咨询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政府监管力度不足、行业准入制度宽松等问题。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缓慢与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的不对称导致了一系列执业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1月25日,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在京召开了“造价咨询企业规模会发展研究”课题启动会,探索适合中国造价咨询企业规模化发展道路。

  2造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

  2.1补偿能力不足导致委托方承担较大风险

  因为补偿能力不足为委托方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3】。《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公报》显示,在6493家造价咨询公司中有6061家为有限责任公司,《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中规定甲级资质的造价咨询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有限公司以其注册资本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营业收入为806.8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2.9%,其中房屋建筑工程专业收入177.43亿元、市政工程专业收入39.10亿元、公路工程专业收入12.87亿元、火电工程专业收入10.81亿元、冶金工程专业收入6.38亿元。造价咨询公司承接的项目少则几百万,多则成千上万亿,作为成果报告输出型企业,任何一处纰漏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造价咨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其对责任赔偿的限度,当其注册资本无力赔偿时,委托方将自行承担后果,这加大了委托方的风险。

  2.2执业能力不足影响咨询质量

  质量是造价咨询公司的立足之本,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咨询成果的质量。人力资本是造价咨询公司最重要的资本,但是多数情况下小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在人力资源上无法满足其承接业务的规模,这就导致了咨询业务的外包现象。小企业还没有渡过聚合期,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小企业会尽全力争取项目大、收益多的大单咨询业务,这就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超越能力范围的业务承接加重了咨询业务的外包,咨询业务的外包由于信息、技术、理念的不对称,显然影响咨询业务的质量;其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小企业会通过恶意压价等方式获得咨询业务,久而久之,会形成低价收费——造假——执业质量下降,因执业质量下降,只能低价承揽业务的恶心循环管,降低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扰乱咨询市场秩序【4】。

  2.3业务范围狭窄影响公司竞争力

  《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公报》显示,前期决策阶段咨询业务收入为29.41亿元、实施阶段咨询业务收入59.21亿元、结算审核阶段咨询业务收入136.53亿元、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69.69亿元、工程造价经济纠纷的鉴定和仲裁的咨询业务收入3.77亿元。从中可以看出咨询收入以传统的结算审核类业务为主,像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咨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后评价和项目设计方案优化等高端咨询业务稍有接触,但并没有成为公司的主流业务。

  对企业来讲,业务范围狭窄减小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数量众多的公司共同竞争一定份额的结算审核业务,当公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这势必影响公司的存亡。除此之外,造价咨询司业务类型大同小异,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没有自己另辟蹊径的核心业务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没有独特的优势,这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对行业来讲,数量众多的造价咨询公司服务业务上差别较小,无法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差别是创新的起点,没有差别严重减慢了造价咨询行业进步和发展的步伐。

  2.4造价师分散滋生挂靠现象

  《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58907人。根据天津理工大学IPPCE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我国注册造价师接近11万人【5】。但是,建筑工程的咨询工作不仅仅是局限于建筑承包企业和业主方面的咨询,工程造价师面向社会各界的,建筑工程师一个专业化非常强的项目工程,因此造价工程师不仅能受聘于成包企业与业主,还能受聘于社会的其他建筑相关企业【6】。

  加之大型企业更具备为造价工程师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更多的造价工程师倾向于大型造价咨询公司,小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无法获得丰富的造价师资源,这就滋生了造价师执业证书挂靠现象,小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会付出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寻找可利用的资源,证在章在人不在的“雇佣形式”不但降低了咨询服务的质量、加大了造价工程师的执业风险,而且严重扰乱了造价工程师执业市场秩序。

  3改变行业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我国造价咨询公司与国外的造价公司不同,国外的造价咨询行业有行业协会,造价咨询公司属于行业协会的管辖范围,政府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扶持,对造价咨询公司没有实质性管理权限。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但是基于我国现实情况,针对于造价咨询行业来讲,单纯依靠市场自行调整是不可行的,政府需要依靠其权限来规范造价咨询咨询市场,并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造价咨询发展战略方向。针对于“政府”作为主体而言,对策如下。

  3.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概念是对成立的造价咨询公司注册资本、人员数量、办公场所都适当提高要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是2006年由建设部发布的部门规章,其中明确规定了对造价咨询公司成立的注册资本、人员数量和办公场所的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材料、人工、机械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建设工程的造价与几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语,一个项目的开发数额巨大。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建设行业的发展为造价咨询带来了财富,同理,造价咨询公司也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

  政府应该适当提高造价咨询公司成立的注册资本,当一旦发生由造价咨询公司的执业质量导致损失时,造价咨询公司应该有能力赔偿委托方,减少委托方的损失,保护委托方的利益。增加注册资本的额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注册资本的增大(在一定数额范围内)会督促造价咨询公司更加关注执业质量,因为一旦出现失误,造价咨询公司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他们必会增加对质量的要求。

  3.2建立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针对于造价咨询行业的法律法规寥寥无几、不够明确,政府对造价咨询行业的监管具有权威性。我国造价咨询行业出现的资质挂靠、业务外包等现象都是由于法律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不足引起的。当惩罚力度远小于投机取巧获得的收益时,执业者就会铤而走险。政府要完善造价咨询行业法规、准则、制度、规范咨询核算,保证凡事有法可依,不给执业者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在法律上加大执业者的惩罚风险,针对于违规违法现象要做到违法必究,追究其相关责任,在造价咨询行业里树立行业威信。

  3.3促进行业合并,实现规模经营

  我国的造价咨询公司于会计师事务所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造价咨询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模式。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功合并的经验来看,规模化经营可以满足客户多方位的服务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实现造价咨询公司做大做强的目标【7】。短期来看,数量多、规模小的行业现状有利于造价咨询公司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没有竞争实力的造价咨询公司必然被淘汰。

  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努力缩小我国与国外造价咨询公司的差距、为顾客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增强造价咨询公司的高端服务能力都需要进行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不但能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效保证委托方的利益,而且能改善优秀的行业人员散乱管理现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但是,在推进造价咨询公司规模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规模化的程度,注重整合过程中关于战略、组织、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使造价咨询公司能够真正意义上完成合并。

  3.4规范人员资质管理,证章人一体从业

  我国造价咨询企业的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其承接业务范围根据其资质等级有所不同,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规模大的甲级资质多的公司,这就造成了小公司的人员需求缺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小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会选择“挂靠”的形式获得专业人员执业证书以支撑企业的资质,然后聘用业务水平低的人员来完成咨询业务【8】,这就形成了“挂靠”市场。

  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最好能够规定执业证书和注册章必须随着本人在本人所在的公司进行注册,每个公司所有者都希望公司有较少的投入,随着人员的入职一起得到的是其注册章的使用权,公司所有者何乐而不为?这样的规定实际上就把的对执业证书和注册章的管理问题转交给公司所有者。久而久之,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而规模小、信誉差的公司会在市场选择中被淘汰,这也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4结语

  从本文对造价咨询公司目前的现状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按照原来的模式开展造价咨询业务活动的不足日益凸显,造价咨询行业已经发展到需要重新思考其战略发展模式的时期。政府应该发挥其职能,在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完善行业体系构建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与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造价咨询公司的发展战略将会逐步清晰:发展综合素质、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坚强行业监管、扩大公司规模,建立和谐、均衡的造价咨询市场。

  [参考文献]

  [1] 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9号.

  [3] 王小宝.会计师事务所在做强做大过程中要注重和谐发展.会计之友,2012(8)下.

  [4] 张志刚.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招揽业务的自律与治理.55—61.

  [5] 竹隰生,吴骐利.重庆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规模结构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建筑经济,2012(4)8—11

  [6] 陈花铃.浅析造价工程师在工程咨询中应发挥的作用.企业导报,2012(04)52—53.

  [7] 孙继辉,杜金凤.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12(8)60—64

  [8]李琳.浅谈关于造价咨询企业及造价专业人员资质管理的办法.管理锦囊

292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