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金融研究>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影响到世界的经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一、危机成因的多元性和危机本质的系统性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

  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二、世界经济格局新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拉开序幕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有五方面的影响:

  其一,从危机发生至今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规模的萎缩比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已经超过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各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有所抬头。

  第三,美、欧、日等国经济实力都因受到危机的直接严重影响而削弱,但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势头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未来新兴大国的增长态势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完成经济刺激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效应和时间长短。

  第四,本次金融危机无法改变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包括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大国等所谓“全球化中心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或衰退)相互密切关联和影响将持续加深。最后,从整个世界范围和中长期的影响来看,金融危机对于“全球化边缘国家”的经济打击将更大于“全球化中心国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力量发展差异将在短期内继续扩大。金融危机同时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国际金融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进程。一方面,金融危机标志着美独霸金融体系格局的结束;另一方面,全球金融/经济体系改革和过渡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三、世界政治、安全格局的深度变革正在加速

  第一,尽管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等核心成员的对外政策制定,使政策的内向性有所加强,但主要国家仍表现出强烈的化危机为机遇的意愿,力争以改革国际金融机制为突破口,在国际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变革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再次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全球化时代跨国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了大国合作的紧迫性和可能性,G7等发达工业国家在这次危机中已经难以独自应对,不得不在半年内连续召开两次G20峰会进行全球范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兴大国不但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架构中崭露头角,而且相互机制化合作意愿明显增强。

  第三,金融危机在世界地缘政治层面引发深层次调整,它降低了俄格冲突的全球性战略意义,但却导致更多“全球化边缘国家”的国内动荡和危机,使地区和国际安全局势更趋复杂。金融危机使俄格冲突的影响更多地局限在地区范围之内。一方面,俄罗斯已经认识到它与格鲁吉亚的冲突已在俄国内以及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乃至全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美欧也认识到,在北约东扩问题上要对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与格鲁吉亚等同俄罗斯联系密切的国家加以区别。

  第四,金融危机短期内将改变国际政治和各国政策议程的优先程序,但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全球性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最后,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积极负责、迅速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时艰的表现得到世界的好评,世界都期待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责任;另一方面,中国强调金融危机拉开了国际体系改革的序幕,要求增加在国际权力和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税务风险管理》

  摘要:2008年给全世界各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金融危机,到了今天,各国的经济逐渐恢复,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已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而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金融衍生工具,必须要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利用好金融衍生工具的一些特点来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如何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当前世界经济所处的这个特殊的时期。虽然经过几年的恢复与发展,世界经济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有了变好的趋势,但是其还没有恢复元气,不能达到经济危机爆发是所处的水平,经济复苏依然不是很稳定。这段时期正是调整世界经济的重要阶段,我们要通过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认真地反思,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其能够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并在反思中找出避免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的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于危机后各国的经济恢复的程度不同,造成国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加剧;

  (2)经济危机造成我国的一些产业、区域、企业的不平衡加剧,政府为了维护复苏的成果调整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3)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市场在内外因作用下经济波动性加剧;

  (4)由于没有做好经济前景的预期,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5)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通过大印货币来救市,造成了全球性通账预期。那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要如何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深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理念

  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离不开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基层的员工的执行,要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深化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于税务风险认识,提高税务风险理念。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就必须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处出发,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在第一章总则中也明确提出“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就应该时时关注我国的微观经济环境,根据国家税收制度的变化来制定企业的长远的管理决策目标,根据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特点来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制定出一个可行性较高、吸收好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税收风险防控方案。只要该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一定能有效帮助企业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只要企业的领导层都能十分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在工作中做好相关的引导,整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一个企业除了管理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广大的员工,他们才是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真正的主体,因此,企业要大力提倡广大员工有税务风险防范的意识,使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企业要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的税务风险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将税务风险防范观念落实到员工的日常的工作当中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要熟悉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经常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以便于全面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一个企业,只有从领导到全体员工都树立了牢固的税务风险意识,才能直接有效地避免税务风险。

  二、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

  所谓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指的是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税务制度等进行分析之后,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找出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税务风险,分析这种税务风险一旦发生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措施,最终,在实际应用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要构建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就要做好税务风险的处理工作、总结税务风险、修正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三、构建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监督机制

  除了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流程,企业还要做好对这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工作。如果说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那么对于这些制度的有力监督才是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弱点和找出管理重点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就要依据成本效益和风险导向原则来制定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具体流程,在实施中有具体的监督管理岗位进行监督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合理和全面。

  四、设置专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模式

  有些企业的涉税事项不但过多而且比较复杂,有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岗位来进行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当然,企业也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立相关的税收风险管理机构,挑选一些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比较好的财务方面的管理人员,纳税申报、发票缴销、税务自查及税务评估等涉税工作都有专门的办税人员来负责。通过与这些税务工作人员进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研究、指导企业的各种涉税事项、进行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造成不必要的一些纳税损失。

  总结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被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政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的一些相关的宏观导向,充分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做到深化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理念、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做好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监督工作、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岗位模式,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做好企业的信息沟通工作。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税务机关、客户、供货商等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把握好国家的涉税信息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税务工作,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蔚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税务风险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0,03:88-89.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3]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4]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加强资金管理的质量,不断优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使得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

  为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必须从预算管理着手。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更是资金管理的必备基础,只有强化预算管理,才能真正推动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水平。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一般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前者以年度为衡量杠杆,主要衡量事业单位运行日常管理的财政支出计划,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员费用及日常管理费用等。后者则以项目为基础,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为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增设的项目开支,这部分开支并不在年度支出计划里。加强资金管理,优化预算管理,能够从全程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质量,使得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费支出与投入都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中。

  (一)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持之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价值。预算控制贯穿于整个财务收支全过程,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谋求挖潜增效。首先,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调研与分析,全盘分析事业单位其他年度的财政开支,确保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预算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预”字,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保障预算管理体系的预见性、规范性及指导性等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预算管理体系在后期的随意变更和增加,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价值功能。其次,在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标准,不断提升财政支出的规范性,严格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使得事业单位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这是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的前提基础。最后,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不断细化预算管理编制,使得预算批复落实到基层,以利于国库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预算项目批复有详细支出内容,项目支出要经过独立评审机构的评估,使预算安排与预算单位的实际有效贴合,充分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二)不断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

  在资金管理中,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做好资金管理的基础,更是有效保障资金管理质量的前提。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充分根据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及条件来制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首先,不断更新资金管理的观念,有效贯彻资金管理的科学风气,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够认识到资金管理对于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规范内部人员自身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其次,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强化资金管理与控制,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节约性和可控制性,避免资金的浪费,综合性地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避免资金的结余。最后,在内部财务管理中,加强资金管理必须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私自窃取国家财产,或者浪费,甚至损害国家财产。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的有效周转率都是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必须针对新情况,全面分析市场,加强资金的有效流转,避免出现死账、呆账等情况。

  二、加强资金日常支出的管理

  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不断提升资金的流转率,不断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全面分析与收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升资金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强化资金的日常管理水平

  日常的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的根本前提,加强日常资金的管理,有效收集与分析日常资金的支出与应收款项,能够从这些会计信息中分析事业单位的日常资金流转及走向,从而通过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出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走向,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扎实可靠的信息。此外,通过日常资金的监管与控制,还能够确保资金走向的合理与规范,为资金管理的全局性提供参考和依据。特别是对于一些日常资金流转较频繁的事业单位而言,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通过资金的日常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资金收支的审批管理

  在资金管理中,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必须落实在审批与监管等方面,通过严格的审批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同时还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合理周转。首先,在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明确科学的收支管理制度。任何一个部门在收到资金的第一时间,必须将收入完整无误地交给财务部门来管理,保障收入在第一时间入账。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不得私自肆意挪动资金。在收支管理中,对于所收取的现金,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第一时间将现金存入对公账号,不得留作现金,除机动现金外。其次,在支出的过程中,同样必须强化严格的审批制度。通过科学的审批制度,保障支出的科学与合理。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支出现金时,必须由部门领导签字,会同财务领导签字,只有这样才能允许支出。

  三、优化财务审计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做好资金管理,必须加强财务收支的精准审计,这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审计体系和方法,最大程度地保障资金安全与高效。

  (一)完整录入审计的内容

  在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是审计的必要前提。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应该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收入,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收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所有收入都应该纳入审计范畴,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还应该针对收入来源进行考察,明确收入的来源。其次是支出。在审计的过程中,针对每一笔支出都应该加强审计工作。在支出审计中,应该根据支出的范围及用途,重点审计支出的合理合规性。最后,是安全。在审计的过程中,加强收支的安全是审计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审计中,应该要求财务部门及时将现金存入银行等。

  (二)提升项目审计的全面性

  项目支出是重大的支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项目而言,在支出的过程中,支出量较大,资金用途多样,如果不加强审计工作,很容易出现贪腐等问题。因此,在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审计的全面性。一方面,在项目支出的过程中,重点审计支出是否在规范要求的范畴内,一旦发现违规,应该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在项目资金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审计资金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重点审计资金是否存在挪作他用的情况。

  四、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关键,更是确保企事业单位平稳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在资金管理中,应该根据资金管理的“三大内容”,有效优化资金管理的质量,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安全,进而推动企事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在资金管理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任何部门或单位都应该重视资金管理工作,通过资金管理来推动企事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1.有关经济危机论文范文

2.有关金融危机论文

3.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4.金融危机的影响论文

5.2016年金融类论文范文

6.金融毕业论文范文

113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