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计量论文

金融计量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计量论文

  金融计量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计量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计量论文篇1

  浅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探讨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使其成为其计量属性的首选。在结合公允价值的优点和不足之后,分析了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总则第三条指出:“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工具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征:(1)衍生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不论其形式多复杂,它都可由一个或多个为标的物的基本金融工具派生出来,而其价值随着标的物价值的变动而变动。(2)契约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是指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信用合约。(3)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求初始净投资额很少,保值者可以用较少资金为庞大的金融资产找到避险港湾,投机者也可用它获取巨额收益,所以这种“以小搏大”的杠杆式交易机制也加剧了交易风险。(4)突发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只是在发生之初做出约定,在订立合约和资产实际交割这一期间,任何突发性因素都会引发市场行情的改变,而且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监管者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它的突发性就表现出来。

  1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1、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

  一般来说,传统会计计量都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但历史成本是反映过去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而衍生金融工具不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它是一种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的合约,它只能使交易者享受某种权力或承担某项义务,没有实际发生。也就是说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或为零,所以签约时的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真实价值和风险情况。而且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从合约签订到交割要经历一段时间,交易面临多种风险,交易的盈亏结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而历史成本不确认资产或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难以追踪市场价值变动的情况,结果导致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遭受很大的影响。综上来说,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是不合适的,所以,反映风险变化的公允价值就成了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首选。

  1、2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优越性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公允价值是人们根据目前市场中的各种因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作的一项估计,具有预测性,它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有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能够反映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变化的过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在这一点上公允价值弥补于历史成本的缺陷,是面向未来的一种计量属性。

  1.3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

  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有很多优点。但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却受到很大的怀疑,尤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一般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就是它的公允价值;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就要寻找类似交易;如果存在类似交易,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二者都不存在,就要通过估计来获得。这有两个疑问,第一,活跃市场是否真的活跃,它所产生的价格是否真的代表了公开市场报价。其次,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会计人员所运用的估值技术精确程度有多高。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结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遭到质疑。

  2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提供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不规范。公允价值关键在于它公允,要保证它的可靠性就要求有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开的价格。在一个交易活跃、信息披露充分、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中。不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多频繁,它的现行市价也可以反映其公允价值,因为它的价格是围绕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但在缺乏活跃性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要采用估值技术来获得了,这样公允价值的主观操纵性就产生了。我国虽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但经济体制转型还在进行,活跃市场还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

  其次,从企业内部来说,公允价值接受程度较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公允价值引入我国其实也就是最近十年的时间,只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会计研究的深入,公允价值才逐步从提倡到写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不仅时间短,而且应用范围也被设定了苛刻的条件,只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少数几个准则中有所体现。所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再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定活跃市场价格,否则就要采用估值技术。不管公开市场报价或类似交易的价格,还是估值技术,都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而我国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要获得准确的公允价值信息很难。

  3 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资金融市场,创建有利于公允价值产生的活跃市场。只有在活跃市场中,各种金融产品的市价才能很好地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才能有助于企业准确地得到公开的市场报价。这需要政府大力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和培育市场价格体系,使市场更加活跃I同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从而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公允价值应用环境。

  第二,完善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提高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可操作性。由于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短,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它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结果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方面尚不完善。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南要细化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尽可能地规定公允价值应用的细节问题,促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主观操纵行为,而且也有利于实务操作。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演化创新的今天,公允价值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关键的因素。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业务培训,熟悉、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专业知识,提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水平,从而提高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袁媛,刘文朝,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51―53

  [4]罗航宇,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45-47

  [5]董文军,衍生金融工具套计计量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08,(9):96

  金融计量论文篇2

  浅谈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计量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一、引言: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所带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的过度使用,通过过度杠杆化和对衍生产品的制造和炒作,诸多世界级的投资银行都在其制造的金融危机中倒闭。众多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机构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那么,衍生金融产品的不当使用为什么会引发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人带来很多反思。

  在会计理论中,考虑到金融衍生产品往往是“游离”状态,难以纳入正规的财务报告体系,这给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所以说,对衍生金融产品进行适当的会计计量,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此次由金融衍生产品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试图再次对该问题加以分析。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它是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作为一种金融交易产品,其定义通常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互换交易、远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双方协议确定。期货和认股权证则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产品。”(国际互换衍生协会)。

  一般而言,金融衍生产品有两个方面的特性:首先是波动性。衍生性金融产品的价值往往会受到标的价值的直接影响,随之发生变化;其次是杠杆性。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而言,通常不需要合同上规定的所有金额而只需要通过少量保证金,就能够开展交易。因此,衍生金融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复杂程度的提升,产品使用者的目的与避险保值功能距离越来越远,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对于投机获利的追求。从而导致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不断提高。

  就衍生金融产品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而言,两者的关联性也逐步提高。与此同时,衍生产品对于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加。考虑到衍生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杠杆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放松,致使金融市场泡沫化的加剧。最终,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得到暴露,从而构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计量的现状

  过去,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处理,往往限于表外的披露,尚未将其加入到表内核算中。在2006年2月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中,通过第22到24号,以及37号,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处理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其加入了表内核算。

  现行规定指出,金融衍生产品可通过三类核算实施,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为除以下之外的金融衍生产品:

  (1)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

  (2)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

  (3)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应当交付工具结算,从而构成一种新的衍生工具。对于前面两类产品,是将公允价值作为获取成本的,对于第三类而言,由于属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产品,应当结合准则规定,用套期会计方法处理。不过,存在如下特殊的情况需要排除:首先是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其摊余成本计量;

  (4)在活跃市场中,缺乏报价的公允价值不能作为可靠计量的工具投资,和该权益工具挂钩,同时结合该权益工具结算,此类衍生资产的计量必须根据成本计量来实施。在后续计量中,对于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结合所有者权益给予确认,对于境外经营形成的部分,按照当期损益处理;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当合同的权益或义务终止或符合会计准则23号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使得确认得以终止。

  四、提高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积极完善资金融市场,构建符合公允价值产生要求的活跃市场。

  在活跃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产品的价值方能体现其真实价值,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公开市场价格。对此,政府应当积极构建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市场价格体系,促进活跃市场的形成;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的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允价值的平台。

  第二,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运用。

  通过该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金融衍生产品计量的可操作程度。考虑到我国开展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产品的时间尚不够长,以及金融衍生产品涵盖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其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创新,这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相关的指引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计量的实务还不够完整。因此,在企业中,对于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指南细化的计量应用,应当尽量考虑到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的细节。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有效实施,从而减少主观操纵行为,并且提升实务操作的效果。最后,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能力。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演化和创新,公允价值的运用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固然重要,而融衍生产品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很关键,因为它能够完善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处理。此外,应当完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思想水平,加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

  参考文献:

  [1]刘熙宝,朱连生,.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之探析[J]. 中国农业会计,2008,(10).

  [2]董春丽,. 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运用[J]. 南方金融,2008,(4).

  [3]马广奇,钟有儿,.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4]李勇,.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 经济论坛,2009,(4).

298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