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

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

  金融计量以其独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已成为现代金融学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评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日渐激烈并趋去白热化,尤其金融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竞争更加剧烈。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对金融创新的呼吁越来越高,而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传统的金融工具已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出新的金融工具以降低金融风险和资金成本。对此,我国自2006年起试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它将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重新分类,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以及金融资产减值做了相应规定,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公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行业内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发展创新以在国际竞争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是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锋产业,其健康合理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发展带给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发展前景,传统金融工具已然不能满足现在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不断创新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业和谐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进行探讨分析,在这之前应先了解一下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包括传统的金融工具以及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传统的金融工具包括权益证券、贷款以及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等,而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即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变发展出来的创新性金融工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开始研究并制定金融工具准则,这是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标准。我国2006年起试行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做了相关规定,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拓宽道路。

  1、对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

  我国《规定》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实情合理创新,将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定义为金融工具,并对资产和负债的分类重新做出规定。《规定》将金融资产分为:(1)贷款及应收款项,期末按成本计量,同时做减值测试。(2)持有至到期资产,与贷款及应收款项相同,期末以成本进行计量,且实行减值测试。并且,为防止盈余管理及利润平滑,《规定》对此类金融资产的限制较为严格。(3)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的损益。(4)可供出售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化计入损益。而《规定》将金融负债主要分为两类,即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其他金融负债。对此分类,使得账户分类更为清晰明朗,降低了通过各种方式而造成的交易损失,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强。总而言之,这样不仅降低了资产成本、促进国际之间的协调,还使得金融信息透明化,健全了我国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2、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及计量

  2.1对金融工具的确认

  《规定》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包括两个方面:(1)初始确认。IASC最早采用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法”由于需要个人的主观判断而使得对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较为为复杂困难,直到上个世纪末期对此作了调整,金融企业对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可通过其资产负债表中衍生工具所隐含的各项合同权利与义务来确认。《规定》对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做了相应规定:企业在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开始,就应先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这样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与对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定义是相一致的。并且,将衍生金融工具归到资产负债表内来确认,加强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有效管理。(2)终止确认。上世纪末,IASC提出了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当构成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应相应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也就是说,以是否失去对合同权利的控制来实行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但对于较为复杂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来说,这样的标准是有失精准的。《规定》中提出的终止确认标准为企业对收取未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后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这样的终止确认标准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一致。而对于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规定》及IASC准则的规定为:合同中的义务失效则金融负债消除,可以终止对金融负债的确认。

  2.2对金融工具的计量

  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包括两个方面:(1)初始计量。IASC规定在初始确认资产与负债时按其成本实行计量,而根据《规定》,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计量,并将交易性类别的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可以确切计算近期内出售或回购的资产或负债盈损,而将其他类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计入初始计量金额。(2)后续计量。关于后续计量IASC做了详细规定,其主要原则为除非是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或可靠计量的资产,否则均按公允价值来计量。我国《规定》指出,对贷款及应收款项与持有至到期资产实行成本计量,而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计量。《规定》中对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是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它并不扣除金融资产在未来处置时会有的交易成本。

  3、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为,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时,随公允价值变化的相关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我国《规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做出如下规定:对于交易性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其所产生的盈损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所产生的盈损计入资本公积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然后将其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盈损,其实都会计入当期损益。

  4、关于金融资产减值

  IASC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这是较为通用的金融资产减值法,可以较准确地计算金融资产减值,并反映出真实的资产价值。根据《规定》,我国对于金融资产减值以“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确认和计量,《规定》指出,企业对于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的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则按可收回金额减记资产账面价值,并将其以资产减值损失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对于实际受损的成本计量资产,对其己计提的减值准备实行冲减,同时,被纳入可供出售资产的权益工具或债务工具在确认减值损失后不得转回。这些规定可以减少相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并使得企业对金融资产减值带来的损失有一个整体、准确的把握。

  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不仅加剧了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同时为市场发展带来了太多不稳定因素,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利用市场提供的机遇来迎接不同的挑战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有利途径。金融行业尤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与发展,可以降低金融投资成本,并减少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秩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2).

  [2]史玉光.评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J].对外经贸财会,2005(11).

  [3]张志英.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评析[J].生产力研究,2007(12).

  [4]莫凡,陆文安.国际会计准则框架下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5).

  [5]陈耀敏.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金融计量的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摘 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对金融市场、企业财务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求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衍生工具的运用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1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

  1.1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问题

  首先,如果衍生金融工具历史成本以合约订立时初始净投资反映,那么初始净投资为零或很少,并不能反映它的价值;如果衍生金融工具历史成本以签约后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为历史成本,那么由于没有实际交易事项发生,也就没有历史成本可循,历史成本基础显然不适用;

  其次,衍生金融工具大的价格波动大,历史成本很难记录其波动过程,各种风险无法得到反映,金融监管更无从下手;

  本文认为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初始计量及损益计量上要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有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

  1.2 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所谓初始计量,是指初始确认时的对其入账价值的计量,包括保证金、期权费等实际支出的计量。所谓后续计量,是指初始确认和初始计量以后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后公允价值可能发生变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后续计量,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并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2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

  本文认为在金融工具会计中,应当采用单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因此,关于套期保值部分的会计研究本文未作处理。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会计准则也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理解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公允价值的概念:

  首先,公允价值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而非在强制性或清算时收到或付出的金额。

  其次,在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当前的情况。公允价值代表的是当前交易下资产或负债的经济“价值”,即公允价值有一个时点的问题,是“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

  最后,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是两个相互区别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市场价值指的是在公开活跃市场上可获得的交换价值。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这种“公允”性要通过交换价格来体现,但这种交换价格,既可以是现实的交换价格,也可以是潜在的交换价格。取决于这些资产或负债是否有对应的活跃市场。

  2.2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历史成本是真实交易的场价格,可以说是“过去”的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的定义中也提及“对价的公允价值”,反映出其符合公允价值的特性。重置成本和现行成本,虽不是真实交易下的市场价格,但却是潜在的虚拟的交易价格,因此,符合公允价值定义,而且是“现在”时态的公允价值。

  可变现净值是未来未经贴现的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值。所以,可实现净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它有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计量为计量目标的现值。现值计量过程中有两个步骤:一是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二是合理地选择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是估计的,利率也可以随意选择,这样不同主体,对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时间、风险有不同的预期,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现值,而这些现值不可能都代表公允价值。只有根据市场对上述各因素的预期所计算的现值与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因此,现值不包括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中,但现值是估计公允价值的一种技术,运用现值的唯一目的就是估计公允价值。

  2.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具有预测性。在金融高度发达的今天,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必须对备选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估计其所能带来的现金流量。公允价值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所达成的共识,它描述了市场对于该项金融工具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现金流量贴现后的挣值,以及该现金量不确定性的风险,考虑了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的业绩和相对地位,而相关的决策利用这种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以及不确定性来对自己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如果能定期得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定期评估自己所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及时性,动态反映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这可以使内部的使用者更有效率地评价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的效果,即经营业绩,如选择固定利率款或浮动利率贷款,或是投资于长期工具或短期工具的决策。

  再次,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可比性,可以使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更加充分。比如,拥有同样期限、金额、和风险的现金流量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两个企业,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可能因取得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不同,而在报表上采用不同的金额反映。

  最后,会计信息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能有助于经济决策,而且在于它还可以反映受托经管责任,这种受托经管责任将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出现的己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权益的处理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3 国际上对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

  IAS39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对于初始计量而言,就是“当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企业应该以其成本进行计量。对金融资产而言,所谓成本是指放弃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对于金融负债而言,所谓成本是指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同时,交易费用也应该计入各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成本。”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被套期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导致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的确认,则应该把在权益中确认了的套期损益记入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真正发生时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中,形成资产负债的初始计量价值。

  FASB对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的规定非常相似。SFAS133未区分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只是笼统地要求所有衍生金融工具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第17段)。不同的是没有提到交易费用的处理。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

  IASC认为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除了需要通过交付无公开标价的权益性证券的合约外,都要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不管交易是套期目的还是为交易而持有的目的。这是与FASB是有差异的,FASB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衍生工具,包括需要交付无公开标价权益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对三种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笔者综合国际上观点认为其会计处理也应该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1)对于打算长期持有至到期的衍生金融工具,则可视管理层意图决定在财务报表日以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入账,不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这其实是一种类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2)对于不构成套期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后要调整其账面价值,对由于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形成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

  (3)对于构成套期关系的金融资产,其处理按照套期会计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作为套期工具出现,其后续计量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如果是公允价值套期,则按照以下方法处理: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立即在挣利润(或亏损)中确认;可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应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并立即在净利润(或亏损)中予以确认。在这点上,不区分套期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②如果是现金流量套期,则按照以下方法处理:确定是有效套期的那部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套期工具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立即计入净利润。

  ③在国外实体净投资的套期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的处理原则核算。

  4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本文的观点是,把衍生金融工具在表内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各种基本条件:

  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逐步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结构复杂,风险巨大,技术含量高,高质量的系统支持是交易及其会计核算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更好地开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衍生金融业务,银行都乐于投入较多的成本,各种与交易、会计、管理相关的系统纷纷上马。目前我国银行中有使用的系统包括朽:用以实现对交易的有效监控,并提供相关分析报告的系统;债券交易管理的系统,实现对全球债券的集中管理:资金业务风险价值的系统,可以提供风险价值(VAR)、基点价值(PVBP)、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报告;可以实现海外机构和国内总行资金业务的后线清算系统等。

  《编报规则第18号》要求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补充财务报告作为法定财务报告的附加信息。事实上,各上市商业银行都较好地遵循了这一规定,而且其补充财务报告结构完整,报表、附注等结构都相当规范。

  可见,在不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对国外成熟的做法加以吸收和借鉴,以公允价值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实施计量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孙玉甫.衍生金融上具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财会[M].(2005)14号

  [3]陈小锐.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张荣林.金融工具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许永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298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