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论文代发

金融论文代发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论文代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稳定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论文代发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论文代发篇1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期以来,随着金融行业快速且深入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一模式的运作的方式逐渐被模糊,渐渐的出现了混业经营的现象。其次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出现了部分子行业,现在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已出现混合的趋势,并且多风险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难以寻找对策。因此,必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然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在未来的金融监管面对的诸多问题,应充分借鉴国际金融监管和经验的原则并参考监管模式,依据中国的实时国情进行不同发展阶段混合经营,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机构,将混合金融监管的方法来统一,在监管模式进行过渡的同时,进而逐步取得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金融混合经营;金融监管体系;提高

  在现阶段,中国的金融行业是操作在一个单独的混合过渡期。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冲击,中国政府已逐步放宽政策,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分管经营模式已经出现了相互交叉的趋势。因此,从分业经营改革成混业经营整合现有资源,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完善混合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稳步推进实施的前提。

  1、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发展

  伴随着在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形势和我国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原配套单独运营的制度已经不适合如今金融法律法规不断改进,更多的市场经济系统及技术监管标准大大提高并完善的状况。实践证明,单独的管理运营系统已明显阻碍的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创新缓慢,实施独立的经营管理系统,风险高于金融机构混合的机构。在此背景下,原来使用的单独操作的线基本是转成混合模式,这将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国际的趋势。独立管理的金融背景的行业,在世界金融业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独立的管理系统,主观意识上就分开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制约金融机构可持续的能力,难以创新的金融企业很难发展。因此,中国的金融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整合所带来的趋势下,混合经营渐渐的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标。近几年以来,伴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政策逐步放宽,对金融机构混合,要考虑的是怎样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目标值追求量化的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要在金融行业要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风险。所以,为了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必须建立混合式的中国金融体系,并随之配套金融监管体系,是我们面前的重要且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2、我国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构建

  2.1维持现状,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目前,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金融业各行的区分特点也较为突出明显的,提高我们现有的金融监管,出台相应的协调机制是首要任务。我们目前的监管体系已经维持了很多年,它的发展与管理是十分困难的,如在很少的时间内全面的改革更是鸡蛋碰石头。因此,现在维持“一行三会”现有的监管模式十分必要,同时完善“一行三会”中的金融监管协调能力,及时向有经验的国际金融监管界机构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改善国内金融法规和规章的同时,参与制定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措施,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2.2构建统一监管模式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处于将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从长远看,为了应对长时期的发展状态,我们针对金融部门的发展趋势,需要专门建立一个能够对金融部门形成监管机制的有效监管部门。从整个世界对于金融混业经营改革的背景下看,我国处于混业经营的初期阶段,现在还不算成熟,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构来将一些可靠、及时的信息反馈给金融部门,从而帮助和监管金融市场更健康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金融部门实现混合经营的目标。很显然,这对于我们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变思维。我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模式改革中摸索,最终形成一个适合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混业经营下的监管模式,方能使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业的健康向前发展。

  2.3 建立专门金融监管协调机构,提升金融监管协调的效能

  为了促进混合金融监管协调效率的提高,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门,发挥协调的角色,打破信息封闭现象。如果我国建立监管协调机构,可以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各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协调委员会,委员会是常设机构,由国务院委员会负责人主持,监管协调机构负责人轮流负责财务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委员会,特殊情况也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召开。委员会负责组织与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重大问题上的讨论研究及制定措施,统一监管金融机构的政策和业务开展情况,以根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及时组织先有部门处理金融机构难以解决得问题。最重要的是,金融监管委员会有充分的法律权力进行合理干涉,以确保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的结果,确实执行和落实到位,反之,执行监管不当的不给予一定的处分。

  总之,对于金融部门的混业经营而言,它是在整个全球化市场的自由化环境下所产生的,混业经营对于促进我国金融部门整体结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金融部门的混业经营一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是未来金融部门发展的必要阶段,只有通过这一条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走的更远。但是,对于我国的实际国情而言,我们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强行的进行金融结构的改革,而且这种办法也无法适应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短期时间里想要做到金融部门的混业经营改革,我们一定要坚持在保证目前金融结构稳定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的开始下一步的改革。在保持当前金融系统稳定和连续发展的同时,预防金融系统性危机,循序渐进的监管模式,逐步促进混合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及相关建设是最佳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曾莜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邱笠.金融混业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及对策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岳彩申,袁林.金融经营体制改革与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的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金融论文代发篇2

  论行为金融学下的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摘要: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诸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盈余公告效应等效应都是在投资者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根据这些产生的效益可以让投资者通过采取习惯性策略、反响策略等策略来获得超额的收益。由此而来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由此引发人们行为金融学对研究的兴趣。本文就从行为金融学的视野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异像;投资策略

  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所谓的行为金融学实际上是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是将心理学引入了的金融学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由来是由于专家和学者在对有效市场假说的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的如“日历效应”、“股票溢价之谜”“股利效应”的一些现象,不能用传统意义的金融学解释,由此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我们再看有效市场假说,它的意思是说公司的信息不会被任何人利用来创造利润,所有的信息都是靠股票的价格来体现。我们分析其假说分3方面::1.弱势效率市场假说、2.半强势效率市场假说、3.强势效率市场假说。我们逐一介绍:一般弱势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不能依靠技术来分析,而是从过去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来进行分析,得出规律;而半强势效率市场假说指的是股票价格不仅不需要技术分析,也不能从基本面中获得,而是在公司基本状况、以往的股票价格、行业基本信息、股票成交量及宏观的经济状况中获得;强势效率市场假说则是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在各种信息中包括公开的和未公开的得到体现,假使这个时候投资者获得内幕消息也无法凭借其获得超额的收益。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有效市场假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那么金融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呢?作为金融界的着名学者——李心丹是这样说的:这种学科是把行为理论与金融学科融合的一种方法,它把心理学或别的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金融学,从而解决许多金融难题。其内容指的是人的情绪或者心理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决策的影响作用,它是两种学科融合后的作用体现。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不支持新古典金融学假说,也不支持完全市场假设,更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提倡的是有限理性、非完全市场和一场现象、无效市场。除此之外,行为金融学还否认了无套利均衡理论的套利策略。

  二、金融投资者的心理活动

  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其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其基本特征包括:过度自信、可获得性、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锚定等,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1、过度自信

  其定义是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往往高估。这往往会造成投资者投资过多,而收益甚低,甚至亏本很多。过度自信的心理很容易过多的进行断线投资,进而成为投机者。这种心理和锚定很像,有些人很难区。

  2.可获得性

  这种心理状态的特点是:当有些人对事物或者事件进行评判时,这种心理状态的人会联想出很多出事故的例子,从而改变投资。这种心理状态的人们很容易在投资中改变投资对象,从而影响收益,作出错误的决定。

  3、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这种心理的特点是过度自信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当市场上出现一些预期的重大信息时投资者对信息呈现出过度反应或者对于重大消息到来的时候又呈现出对信息的反应不足。

  4、代表性直觉

  其定义指的是投资者心理特征是把公司的好坏作为投资股票的标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人们评估事物不够全面,只重视表面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这种心理状况很容易造成投资者在数据根本没有规律的情况下还继续寻找规律。

  5、精神账户

  这种心理状态是指人们把资金进行分类,根据用途进行投资。在这些人们的脑海中,资金将被分为许多类型,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可能把一部分定为现金资产,另一部分定位证卷资产,有些人的分类更多。

  6、锚定

  其定义指的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时,过多的相信自己的想法,老肯定自己的决定,从而不会理智的考虑其他不利因素。这种心理状态很容易造成投资错误。

  7.损失厌恶及后悔厌恶

  后悔厌恶指的是人们在做出错误决策时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后悔。而损失厌恶则是指人们在面对同等收益和损失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他们对损失的心理承受力是收益的心理承受力的二倍半,这类心理状态的人们认为损失会让他们不能承受,即便他们刚刚收益了相同的价值。

  8.模糊厌恶

  人们厌恶主观的或模糊的不确定性,甚至讨厌客观的不确定性。这个发现常被称为“模糊厌恶”。模糊可以被定义为信息能得知却不被得知的状态,当这种模糊性是一种对未来巨大损失的可能性的时候,人们对于这种模糊性的厌恶和回避心理就更加强烈了。

  三、证券市场常见的特殊现象及其分析

  1、日历效应

  日历效应是指金融市场内与日期相关系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动的现状,常分为两种:一周效应和一月效应。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他们总结出周二及周五的收益率最高,而周一的收益率会低于一周中的其他时间,但周一的收益率偏低也不是这一天的结果,而是上周五收盘和开盘的价格差,因此,这又被称为周末效应。他们继续研究,发现一月份的收益率很高,而且每年一月份的收益率都是全年中最高的,特别是小公司,这种现象更明显。我们看一下1941到1991年以来,小公司一月份的股票收益率是8.06%,而大公司却只有1.34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精神账户,他们倾向于把新年作为新的开始,那年底就成为结算的时间,这就是一月效应的解释。而周末效应则是由于投资者的情绪在周五比较高昂,反之周一则比较低落。

  2、赢者输者效应

  1985年,塞勒找出了赢者输者效应,他是根据5年终的数据总结出来的这个规律,数据显示,未来三年中收益率最差的比收益率表现最好的高了四分之一,这组最差的股票在未来的收益率上比原来表现好的股票的收益率高的现象就是输者赢者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输者因为失败的教训而对其进行总结,所以之后获得了成功,而赢者因为之前的成功产生代表性直觉、锚定等心理特征,因而在形势变化的时候还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从而走向失败。   3、规模效应

  一般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大于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且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1月份的现象就是规模效应。产生规模效应的原因是投资者把公司大小和投资风险联系起来,投资风险又和收益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公司越大,风险越小,其收益越低;公司越小,其风险越大,其收益应该越高。

  4、盈余公告效应

  在有效市场理论中认为上市公司公布了赢利消息后,公司的股价马上会有变化,让投资者失去了大的收益。这种效应是由于投资者的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造成的。因为,公司上市后公布的财务情况会让投资者产生一致性的投资行为,这就造成投资者都马上就抛或者都继续等待看涨,这种心理状态就造成了盈亏公告效应,公司数据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行为。

  四、根据行为金融学进行证券投资的方法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也带动了人们的投资热情。人们的正常心理状态是把几个月中收益率较差的股票卖出,把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买进,这其实就是一种反应过度心理,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而进行了过度自信的投资。

  而机构投资者就是了解了大多数人有这种心理后而采取的相反的投资方法。我国长期存在的跟庄现状从原因上说,就是个体投资者跟随机构投资者买几年中上涨幅度小或者下跌的股票,而卖出获得较大收益的股票。

  选择投资方法时,因为我国证券市场连弱势有效都无法满足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图形分析法,当大量的豆子这都相信这个方法的时候,由于羊群效应的作用,技术分析就可能会使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此外,由于赢者输者效应的存在,给投资者的启示就是,当投资者获利的时候要注意要理性的看待自己观点,不能固守成见。而当投资者亏损时也不要泄气。在形势变化时要多观察和收集信息,把握机会多改变投资方法。

  短期投资者还是适合采用日历效用,周一卖出,周三买入,年末买入,次年初卖出,这种投资成本小,收益还不错,实在是很实用。投资较大者适合选择规模效应,卖出大公司股票,买入小公司股票。想获得长期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载盈余公告效应,买入好公告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争取长期获利。

  对于一些第一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如果开始价格很低,长时间也没有上涨变化。这时,资金较多的投资者可以进行买进,等股票真的上涨后马上出售,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大的收益,这种方法适合资金多的投资者,往往能获得丰厚收益。(作者单位: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

  参考文献:

  [1]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在中国的证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苏同华.行为金融学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王翠春.有效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J].现代企业,2008,(8).

猜你喜欢:

31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