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2000字的课程论文格式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课程论文,是每个学生都要写的,而它的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篇论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篇一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创业型人才,开设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设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模块,围绕课程模块,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肖开红(1979- ),男,湖北红安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基于集群理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GJYJ-A13)和201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SJGLX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而实现就业人数有397万,就业率为71%,仍有大约162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这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势在必行。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本文就高校创业教育对应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

  一、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概念

  自创业教育概念提出以来,陆续有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含义进行界定。谭菊华,邱东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杨志坚认为,21世纪的失业者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整个社会创业能力低,导致新兴产业少,进而难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性地就业。Hemandez Gantes,Victor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雇员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即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二、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设置

  1.课程模块框架。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围绕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建立由四大模块课程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框架。课程框架中的课程模块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创业教育的使命,如图1。四大模块课程不是以孤立的、单独的、毫无联系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成体系的。课程模块以创业教育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创业教育教学计划为核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及影响这些课程运行的各种关系,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

  2.课程模块分析。一是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意识是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今后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无数个创业成功典型的分析可知,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往往能够洞察细微之处,最终创业成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兴趣、动机和观察能力。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设三个子教学模块:创业入门教学模块、创业心理教学模块和创业哲学教学模块,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日常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使其具备从事独立创业的基本能力和气质,提高责任意识和动机,具备较为完善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体系。

  二是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者除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从现实经验来看,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行业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财务知识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开设课程,组织教师研究、编写较为适宜的系列教材。创业知识类课程主要开设创业经济模块和创业管理模块,可考虑开设的课程有“战略管理”“市场销售管理”“公司金融与理财”“人力资源管理”“合同法”“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经济管理能力与意识。

  三是创业能力类课程。创业者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专业技术技能是创业者利用自身的某种特长谋求生存,继而发展的特殊能力,也是使组织获得独特能力的源泉;管理能力是对公司资金、人才、外部环境的一种优化组合的能力,通过发挥管理能力,使企业外部机遇转化成为企业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企业家能力主要是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创业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外部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抽象,发现外部环境隐含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创新能力类课程开设人才管理教学模块和团队训练教学模块两个子模块,可考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公司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通过学习课程,为学生从事创业工作提供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

  四是创业实践类课程。创业教育需要实践体验环节,加深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占有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过程包含大量的隐形知识,不通过实践体验环节,往往难以获取。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块中必须有创业实践类课程模块,且比重要大于其他课程模块。创业实践类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创业实务教学模块和创业设计教学模块两个子模块,课程可有选择性地考虑开设“小企业管理”“创建品牌与品牌管理”“创业咨询”“创新评价”“创业投资”等经营管理实践类实践环节,以及“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创业专题讲座及报告”“创业实践”等生产操作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类课程的开设,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篇二  

  作者简介:韦柳(1981-),女,壮族,广西柳江县人,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教师。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大力关注,作为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桥梁的就业指导教师,更应重视就业指导课,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困难日趋复杂,这就使得他们迫切急需教师的指导,促使他们顺利就业,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彰显其重要性。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中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2008年起列为公共课,将伴随学生大学四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材陈旧,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师资队伍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有待更新

  综观各高校在选择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教材时,不少地区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实用性,一些教材存在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甚至还出现与社会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一些案例实例未能充分利用本校实例,缺乏说服力和代表性,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有的课程内容常限定于简单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求职、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的推荐学生,对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涉及较少或不够深入,这样的教材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新要求。

  2.教学方法有待转变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现学现用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实用性,这就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目前许多教室场地是能容纳超过100人的多媒体教室,再加上有限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设备,不少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制”。在这样的大教室大课堂上进行授课,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授课缺乏针对性,忽视个性化辅导,教学方法往往受限于讲授法,教师理论性内容讲的多,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内容讲的少,教学缺乏系统化、信息化、市场化,互动自然就少了,其他教学方法无法顺利实施,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不想或不愿意再听课的不良现象。

  3.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之后许多高校实行就业指导教师持职业指导师资格证方能上岗授课的浅规则。据2012年8月河北博才网公布的一数据,当时全国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只有1万人,而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可看出这支就业指导队伍缺乏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主要由校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德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来担任,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两课”教师、系(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等。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兼职,专职的少,他们的学历结构及专业背景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全方位、专业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缺乏系统的与职业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职业咨询、职业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另外,高校没有充分整合利用好社会资源,没有积极调动那些具有丰富社会工作阅历的社会人士一起参与到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去。这些因素都使用得不少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影响了指导效果。

  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对策

  1.教材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及时推进课程改革

  各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这一课程,对就业指导课教材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很难有一本全面、长期、稳定、适用的教材,所以随便一本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并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适用,要能使用只属于自己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议各高校能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专门适合本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因此高校在选人上可以考虑由那些有经验、高水平、高学识的教师或专家组成,经过他们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查阅,充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合理论证,再结合本校实际特色情况,并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更新,最终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大纲,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材。

  2.充实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目前世界各国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常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虽然我国也有不少教师也在开始运用此类教学方法,但是力度还不够,建议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化大为小,化整为散,充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把讨论、阅读、视听、示范、小组讨论、行动实践、教授他人等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除了运用好参与式教学方法外,也要辅之以其他方法,如现场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实现听与看、学与想、教与研、动与静的有效结合,达到共管齐下的效果。同时,建议教师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思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壮大队伍规模,各高校可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再聘请一些既有社会工作阅历,又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社会成功人士来充实队伍,从而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新时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涉及教育、心理、管理、公共关系、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因此,社会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要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要求更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另外,就业指导教师还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咨询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协调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教师才能成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魁中.试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4月

  [2] 王利娥.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3期

  [3] 张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改进[J].科技信息,2009年第4期

  [4] 《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32/2008-04/77645.html

207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