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毕业论文范文

  城市生态化及生态城市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009-02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其规划对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步骤的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城市生态化 生态城市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总数达到655个,比1991年增加176个,增长36.7%,平均年增加11个。城镇人口比1991年增加90.3%,平均每年增长5.6%。城市化率提高到45.68%,比1991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化快速发展已经带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应走生态化的道路,建设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城市,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城市生态化及其规划对策

  城市生态化是指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是为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都相对落后,这些因素要求我们为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不仅要考虑到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还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生态规划。据此,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和谐

  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城市生态化的规划应从城市与环境的和谐观出发,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系统内的和谐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和利用已有的自然因素,加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接触和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与环境容量

  首先在在对城市已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测城市未来的可能的发展规模。其次在分析未来影响城市成长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分析,预测城市未来合理的发展规模。最后,要从自然因素研究城市允许的承载力,确定城市的规模与环境所允许的容量相适应。

  (三)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绿地规划环节比较薄弱,对绿地总量和布局缺乏定量的分析研究,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所以,城市生态化规划需要走出现代化城市以烟囱林立、高楼林立为标准的误区,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降低建筑物的密度,保证道路的宽敞和绿荫化,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排水条件,加强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力度,构成点线面的立体交互、网状连接的多元绿地系统,以满足生物因子适宜生态城市的需求。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持依赖于高效现代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通过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能源及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障缓解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目标的实现。只有高效现代的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才能实现城市的生态化。

  二、生态城市及其创建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目标及内容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不仅是指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还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型经济、高尚的生态文明和高境界的生态道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工营造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再生能力、扩充生态容量、提高生态承载力,创造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体,使人类和自然健康共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加强城市生态文化、生态法律、生态政治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的普及;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布局、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湿地比例;建设城市交通系统、改造交通工具,缓解交通对城市生态化的不利影响;改善城市生物的生存空间、保护和发展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等环保型生态产业。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1.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所以要将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运用生态经济系统观、生态经济平衡观、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规划与建设。

  2.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相结合。生态城市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关系和经济关系密切相连,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相互制约。所以,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到生态环境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布局,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的有机结合。

  3.建设模式和客观实际相结合。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结合本城市的实际情况,依据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特征,选择适宜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规模,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

  4.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相结合。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确保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不得高于资源再生量,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开发利用与节约并举,以延长其使用的期限,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绿色新能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的创建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90)在全面分析和总结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致力于疏浚城市内部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设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力求为居民创造多样的自由生存空间;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取消汽车补贴政策;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Richard Register提出的这十项计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城市实际出发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本文认为,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生态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只有将生态城市的建设成为全民自觉履行的义务,才有利于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速度。

  第二阶段:是实验阶段,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建立试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积累经验,为其他城市的普及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以及城市生态经济结构,将生态化建设普及到其他城市,为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加强生态恢复,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

  第四阶段:是成型阶段,人们自觉维护生态城市的生态平衡,并通过各种技术、行政的手段促使其持续发展。

  三、总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称“中国的城市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大事之一。所以说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生态化建设也已经在各个城市开展。但要明确一点,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完善的生态规划、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和前瞻性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

  [2]张秋根.生态市建设的理论分析.生态经济.2001.

  [3]黄加林.构建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

  [4]王金南,邹首民,洪亚雄.中国环境政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牟永铭.浅析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评价.生态经济.2009.

  
看了“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的人还看:

1.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2.毕业论文措施怎么写

3.本科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

4.论文内容摘要格式

5.学术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26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