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

  随着物流行业成为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一,该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物流服务行业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篇一

  《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

  摘要:根据企业配送中心职业岗位要求,梳理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构建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从而明确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配送中心;岗位职责;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86-02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模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避免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本文以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课程开发理念,对高职《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一些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从学生认知规律的技能开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同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是高职院校认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做什么工作,课程就教什么”。通过调查,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配送中心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是做仓库管理、分拣、复核、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未来几年后可能会做到仓库主管。根据这种职业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是:结合高职学生在配送中心的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学习情境;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每个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设计配套的工作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根据配送中心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如下:(1)信息员。会操作相关的物流软件,能填写和实时传递仓单和订单;(2)仓库保管员。能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据、货物保管和养护、堆码、盘点、出库;(3)分拣。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填写出库单、配货单、送货单,能配货,能正确操作相关的设备;(4)复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整理货物,核对配送货物和单据,能正确使用打包捆包设备。

  (二)提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涉及十个服务项目:(1)商品结构与库存管理;(2)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3)客户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4)根据需要确定配送时间安排;(5)缺货率控制;(6)退货处理;(7)流通中的拆零工作;(8)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及门店编号管理;(9)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0)建立客户服务窗口。

  根据以上十个服务项目,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有以下一些:(1)商品检验和仓储业务。主要任务是检查并接受货物的数量,质量验收货物,办理入库手续;(2)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堆码、库存和出库工作。主要任务是保管和维护,根据库存商品的要求,合理堆放货物,办理货物的出库手续;(3)客户订单的处理业务。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订单,了解各种货物数量的总需求,将订单任务分发到各个职能部门;(4)分拣业务。主要任务是根据订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分拣;(5)流通加工作业。主要任务按客户订单要求对某些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6)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主要任务是送货车辆的合理配载和车辆的合理调度;(7)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主要是配送路线的优化;(8)退货处理。主要是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妥善处理客户退货;(9)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作业。主要任务是对拣选区或分拣区的货架,自动分拣机补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学院先后与沃尔玛武汉光谷店、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大道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定期进行仓储配送业务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从“企业认知实践”到“企业课程实践”,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系列学生企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行”活动,每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在此期间,专业教师收集了企业相关素材与案例,向企业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企业实际案例,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讲授中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到相应企业去实习提供了岗前培训,提前了解企业。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置情境,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获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评估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中的订货子模块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设置:月末,沃尔玛武汉光谷店食品类的方便食品进行盘点,经过盘点,发现如下情况:有6个小类商品短缺,1种休闲食品快过期,6件商品塑料包装发生破裂有变质现象。思考题:盘点的流程和内容是什么?盘点发现:商品短缺如何订货?商品变质后怎么办?工作任务:对仓库中指定区域的货物数量进行盘点,并检查货物质量情况,检查保管条件、库存状况,审核仓库账物吻合情况,结合上期盘点记录,分析3种主要货物的流量情况,给出订货的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库存分析报告。

  (三)课程实践

  让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到企业的仓储配送部门进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我听过,我会忘记;我学过,我会知道;如果我做过,我会记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可能采用一种结构化考核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20%、50%,充分体现“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思想。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结合,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量化。

  通过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的改革,确定了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建立一个以职业岗位操作过程为导向,融入行业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理念与实践的整合;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在配送中心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磨练,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汝宇林,郑劲,伏可夫.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解读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5-5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0.

  [4]肖红梅.基于工作岗位岗位职责的《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探讨[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2).

  [5]林韶春.工作怎么做教学怎样教――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篇二

  《 配送中心管理优化探讨 》

  [摘 要]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配送中心广泛出现在零售、邮政、公用事业、工业制造、烟草、物流配送等不同行业。但是由于配送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采用条码系统,优化内部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 配送中心 条码系统 优化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配送中心广泛出现在零售、邮政、公用事业、工业制造、烟草、物流配送等不同行业。对于一个配送中心来讲,保质保量和快速响应就是其生命力所在。从笔者的调研情况来看,现在很多配送中心都使用了仓库管理系统WMS,该系统也能较好地完成现有业务处理,但是由于配送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WMS系统对于一些业务的处理也就有了一些局限性。

  一、库存信息的准确率较低

  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单据信息的录入严重滞后于业务发生时间,造成了实际物流与信息流的差异。

  目前WMS系统中得到的货物进出数据,主要是接收小组和库管小组录入WMS系统,其中接收小组只负责货物进入环节的系统录入工作,库管小组负责货物出库单据的录入,以及退货和返修入库的录入。当各小组实物操作完成后,所有单据才汇集到办公室统一录入系统,所以这就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延迟,很难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库存信息准确率低、实时性差为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带来了较多的问题,例如:

  1.库存管理、库存预警等工作大都需要以实物清点的数据作为依据,而无法由系统自动生成,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2.配送中心各存储区为了保证配送及时性,安全库存MIN、MAX值设置偏大。

  二、问题货物信息不易追溯

  现有状况下,WMS系统中无法提供货物的追溯功能。随着客户对配送中心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系统从货物进入配送中心开始到离开配送中心的所有状态信息均能及时、准确的跟踪。例如货物由集装箱送至配送中心开始,到最终出配送中心,随着存储状态的变化,货物的资料信息里就必须记录它所属的集装箱、托盘、订单、原包装、标准包装等等信息。

  三、库存先进先出(FIFO)的控制问题

  库存的先进先出是客户的现实要求,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问题:

  目前,配送中心主要靠手工作业,将先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外面,而后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的里面,通过这样做来保证货物的先进先出。但是人工操作易出现差错,较难保证所有货物都能严格按先进先出的顺序取货。

  由于对某批次货物的质量有怀疑,暂时将其转至待处理区,但后来这部分货物排除了质量问题,待处理状态被解除,这时候货物出库的先进先出顺序已经被打破。

  四、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

  这里的不可控数据是指现在WMS系统没有这类功能,但实际运作中需要管理的数据。

  1.托盘、周转箱使用过程管理。现有状况下多数配送中心的托盘、周转箱的管理只有在接收小组的入库管理,但没有托盘、周转箱的使用过程的管理,在使用托盘、周转箱的其它小组中,托盘、周转箱的使用数量基本上是靠人为经验来判断,这就容易造成托盘、周转箱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预期使用量而造成一些问题。

  2.发运单据的自动生成。在现有状况下,很多配送中心发运单不能由系统自动生成,只能手工记录;人为参与的工作出错率较高,而且现在很多客户要求发运遵循一车一单原则,这又增加了人工操作的难度。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考虑:

  1.技术方面。主要是使用条码管理技术,例如采用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条码管理系统。

  条码管理系统前台应用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条码打印机,打印机(用于打印出、入库单),AP连接后台数据库;构建局域网,所有手持终端通过无线AP接入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为了确保通讯的通畅,服务器端专为每个终端开一个通讯端口,每台终端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这样可以防止数据通讯出现混乱。

  条码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功能模块:

  (1)货物入库。

  ①可追溯货物扫描。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后,显示同型号同批次的不同货物条码,主要功能:追溯问题货物。

  ②返修货物入库。由手持终端申请入库单号并扫描返修包装条码后,系统返回该货物数量,输入准确数量确认后入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包装货物入库。

  (2)货物出库。

  ①正常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或申请出库单编号后,扫描包装条码提交系统出库并打印出库单。主要功能:完成正常出库并提交系统。

  ②返修货物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出库单及包装条码后,经过系统的确认,货物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货物的出库。

  ③计划外出库。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出库单编号后,扫描包装条码后输入计划外出库数量并提交系统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计划外出库并提交系统。

  (3)库存货物管理。

  ①货物上货架。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和货架库位编号,经过系统核对后提交并记录货物状态。主要功能:核对货物上货架是否正确并记录货物状态。

  ②货物进入待发区。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标识货物进入待发区。主要功能:记录货物在待发区的状态。

  ③货物剩余数量确认。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返回其剩余数量,经核对货物数量后提交。主要功能:标注该货物的出库完成并剩余的数量。

  ④再包装计划下载。由手持终端扫描再包装计划单号和托盘号及货物条码后,返回该货物的数量,确认该数量后提交系统保存。主要功能:按计划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再包装,并确认货物数量。

  ⑤拼箱。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拼箱号后,扫描原包装条码提交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拼箱工作并提交。

  ⑥拼箱内取货物。由手持终端扫描拼箱号后,扫描货物条码提交系统取出拼箱内货物。主要功能:完成取出货物并提交系统。

  ⑦盘点。由手持终端扫描盘点单号和货物条码,传回该货物的默认数量,如果已启封输入盘点数量。主要功能:根据盘点单号完成盘点任务。

  ⑧货物数量修改。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返回货物库存数量,经过核对后输入新的库存数量并提交。主要功能:修改货物库存数量。

  2.管理方面。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从硬件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而信息平台从软件上为配送中心提供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用以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自动设备和技术与信息平台的集成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实时性。

  但是,除了先进的物流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与优秀的信息系统平台之外,还必须有规范的管理为依托才能发挥作用:

  (1)针对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可以将系统的单据录入工作下放到各个小组,由他们自行完成实物交接和数据录入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实物的流动信息可以尽快地在系统内得到体现。

  ②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变化的信息,自动处理安全库存等临界状况。

  ③库存控制小组对数据控制的重心也可以转向单据审核和业务数据分析等方面。

  (2)针对货物信息不易追踪的问题,除了信息系统实现及时、完整记录可追溯信息之外,要真正做到信息的可追溯性,对管理方面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跟踪货物信息不光需要系统记录货物变化的每一个状态,而且要求在每一个状态变化时,操作人员在实物操作时必须对应准确的货物。例如:操作人员一次开了三个托盘,这三个托盘中的货物都是同一种货物,但因为这些货物出于不同的托盘,所以货物的托盘来源信息就不同,在录入系统时就必须按不同来源货物分别下账,否则就会出现实物和系统数据的不符,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开托盘后填写反馈记录,必须按货物、托盘的对应关系如实填写,并且在取货时,也需要按要求的货物信息取货,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下账的正确性。准确的实物操作和正确的系统信息跟踪是快速响应货物追溯的保证。

  (3)针对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问题,操作人员必须按单据上所标明的出厂日期或保质期取货。

  (4)针对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需要在系统中增加条码对周转箱、托盘使用过程的管理,同时各个小组也需要良好的协调和密切的配合。

  应用条码系统管理后,配送中心能够准确记录库存信息,条码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配送中心对问题货物的追溯,另外,条码系统取代了原先手工取货的环节,在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上也更加严格。当然同时离不开配送中心的规范管理,条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储雪俭:物流配送中心与仓储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邬星根:仓储与配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篇三

  《 浅析配送中心库存管理优化办法 》

  摘要:本文对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配送中心在库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作为配送中心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之借鉴。

  关键词: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库存成本;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62-01

  现今,随着物流业在我国发展的蓬勃发展,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而存在的专业性配送中心也越来越多。对于一个专业的配送中心而言,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而又不影响自身的正常运作,同时又能保障合作伙伴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与持续性,不仅直接关系到它的经营效益,更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库存管理概述

  (一)涵义

  库存管理是指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生产及服务的顺利进行为前提,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的一项活动,从而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物流效率,进而使企业赢利的目的。

  (二)重要性

  1、维持生产的稳定。采购物品需要一定的提前期,这个提前期存在一定风险,有可能因延迟交货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生产的不稳定。因此,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就要求企业根据生产及市场情况制订合理的库存计划。

  2、平衡企业物流。库存在企业在采购材料、生产用料、在制品及销售物品的物流环节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3、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库存的材料、在制品及成品是企业流通资金的主要占用部分。在企业资金一定量的情况下,库存这一部分资金占用过多,其它部门占用的资金就少,泛指,减少库存有利于资金流向其它更需要使用资金的部门。因此,库存控制是企业内部平衡流通资金一种方式。

  (三)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的内容

  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就是以管理库存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集合,是对配送中心的库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产品等)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与配送中心的经营目标确定配送中心的库存量、订货时间、订货批量等参数。

  二、我国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的软硬件基础较差

  国内许多配送企业基础设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作业工具和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配组、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计算机应用仅限于事务性管理;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缺乏对科学的库存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与利用

  配送中心在运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订货产品的质量、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要减少不确定性对配送中心的影响,首先应当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而目前大多数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工作是以经验为主乃至主观臆想来设定安全库存、订货时间、订货批量等参数,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旨在对运营业绩和效率进行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与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用于判断是否完成预定的任务与目标。当前,大多数配送企业缺乏一套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些企业即便有也比较粗糙,无法对库存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控制与评价作用。

  (四)物流理念落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从业人员

  许多人将配送中心理解为连锁企业的批发中心、集货中心或连锁超市的综合仓库,对配送中心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静态仓库”上。其实,配送中心发展至今,已不再只是普通仓库。此外,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普遍存在物流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普通的物流操作人员过剩,使得配送中心约60%左右的人员出现闲置和重复配置;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经济、管理、技术等知识的中高层次物流人才又很缺乏,从而影响了配送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配送中心库存管理优化办法

  鉴于对我国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现状的分析,对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活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个高效的配送中心离不开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支持。配送企业应该更多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录入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等,来提高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各配送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的信息化技术。此外,注重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二)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

  改变目前配送中心以经验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透彻理解库存系统的各要素组成、特点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库存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例如存货ABC分类管理方法,经济订货量模型等来提高实际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库存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配送中心进行库存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对绩效评价指标的正确选择,应基于配送中心的运作特点和要求,主要可从库存控制成本、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控制质量以及仓库布置水平等方面去考虑。

  (四)加快库存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具有较高专业能力与素质的管理队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专业化的配送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库存管理观念,充分重视并加大精力与资金投入到对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库存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库存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仁敏.现代物流及库房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

  [2]刘斌.物流配送营运与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9).

有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论文推荐:

1.配送管理论文

2.仓储和配送管理论文

3.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4.门店运营管理论文

5.有关服务运营管理论文

6.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163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