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

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

  在行政管理学诞生后120多年里,无数行政管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和实践者就不同角度对行政管理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各种理论观点相互冲入同时又相互融合,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把握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一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动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新形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围绕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

  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它要求教育也要立足国情,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效用,是幼儿园管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频率,更好地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办园效益,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管理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扩大和拓宽幼儿园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发挥团小组、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实行园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园内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园内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精神,增强“园荣我荣,园劣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二、当前幼儿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发展既是令人鼓舞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仍对幼儿园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少数幼儿园园长的素质偏低,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滞后

  一是一些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自主办园意识不强,没有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不注重幼儿园与社区、家长的沟通。片面强调专业教师的作用,忽视社区和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幼儿园管理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幼儿园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检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落后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束缚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上,园长无权决定教职工的聘任和任免;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不能把工作成绩与报酬相结合,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出现以上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没有把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手段引入办园机制。二是不少幼儿园由于长期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办园,缺乏自主办园的思想,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能力,限制了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管理体制无法理顺,管理模式僵化。目前,尽管实行了园长负责制,但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并未真正下放,园长的工作受到制约和限制,使园长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三、加强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人、财、物、时间与空间的活动来完成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不断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另一方面,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更新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将市场理念引入办园机制。在管理中,对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除了让她们担当全园示范班的工作任务外,还让她们承担一些示范观摩活动,并提出科研任务的要求,让其挑重担。对于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让她们参加园级公开活动,并进行某方面的教学研究的任务,给以次重的担子。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要求她们带好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给以较轻的担子。虽然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知人善用,发挥得当,每个人都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能量与工作相符,达到人尽其才的效应。

  (二)建立完善的科学绩效评价制度

  针对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建立物质型的激励机制。物质条件是人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当今,人们更把物质的获得看作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之一。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必不可少,要制订教师考核工作细则,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显著,贡献大的教师更应加大奖励力度。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确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同时,还必须设立了各项成果奖,如,设立级骨干教师奖,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注意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健身房、教工活动室、图书室,改善办公条件,组织教师旅游,安排家属联欢活动等等,使教师们以园为荣,工作更上一层楼(www.suibi8.com)。二是必须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可以使人们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有了精神支柱,才能增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精神动力支配着人的意志,使人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精神动力最关键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为此,必须注重抓好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她们学习师德风范,聆听名师事迹报告,举办演讲比赛,谈人生、谈理想。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当前国际及国内政治教育形势的报告,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爱国热情作为精神支柱。

  (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最大潜能

  幼儿园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给予其多大的空间、余地。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幼儿园的所有教师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一种状态。科学用人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坚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包括注意人的优势互补性等。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组织以及他人的不足。实行优化组合,实现“1+1>2”,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的目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如采用性格互补的组合,避免了因个人性格问题而引发的某些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对本班幼儿情感的培养;采年龄互补的组合,使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的不足,又以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的热情和冲劲影响老教师;采用了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组合等等;采用优势互补的组合,避免各班级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育孩子的不均衡性。只有安排合理得当,教师间工作才会配合默契,反之则会相互设防,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阻碍了每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在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完成的,组合恰当与否,将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安排配班时,必须对教师性格、能力、学识、兴趣、专长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配班中既考虑到互补,又考虑到兴趣志趣的相投,将性格内向与外向,慢性子与急性子、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善于交谈与不善于交谈的教师配在一起;将志趣相同的,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班级特色,对于能力过强的教师与能力过弱的、相互计较或志趣不同的教师则不能安排一起,否则,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年级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相互平衡。每个年级组总要考虑一、二个班起示范榜样作用。对于进取心不够强的教师,则分散到各组,让她与进取心强、工作努力的教师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改变原状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达到结构的优化,才能发挥出1+1>2的能量。

  其次,必须推行动态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商议教学进展,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适时为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引、支持和服务。教师们有了广阔的自主空间,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完全激发起来,在实践中使教师和管理者不断地成长。一是要允许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自主调整班级课程安排,这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且使课程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如教学活动的确定,对本园课程的随机调整等等。二是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园长讲,教师听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师所需确定教研主题,由教师自愿报名、主持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百花齐放,从而扩展了教师们的教研内容,提高了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领域发展情况的能力。改变了家长被动的听,家长会质量降低,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转变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要将这一权力下放给每个班级,让教师们尝试自己不同的方法。当然,“放权”、“放手”、“放心”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管理者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少一些管理约束,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多一些发自内心

  情感与鼓励,使教师们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三是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投入是建立领导与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系统论整体性观点表明,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人们情感统一,合力向前就会发挥部分功能之和难以达到的效果。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师年轻活泼,早晚在园时间长,顶岗任务重,又由于年龄与心理因素影响,她们往往容易感情用事,更易于细微处察真情。因此,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细心体察教师们的心理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如经常性的谈话,适时组织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过问和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有时管理者的一句简单的问候或一次诚挚的拜访,都会换得教师员工的真诚信赖,消除其间的“代沟”和隔阂。如,有的幼儿园每逢教职员工生日,都送上一个生日寿糕或礼品,以示祝贺。礼物虽轻,却包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并孕育了不负所望,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个单位人际关系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环境。其中包括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人的环境和以园内设施为核心的物的环境。前者需要领导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敢于奖优罚劣,注重自身形象的影响作用,积极创设平等文明的工作氛围。后者则需精心设计园内环境色彩与装饰,设施与布局,玩具与教具等,使人感到优美、井然、和谐,实现以境寓情,以情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情感投入与人际关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艺术,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处理好内部、外部的关系

  实施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要真正落实园长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园长集责、权、利于一身,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全园教职工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走“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健康轨道。二是要理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三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项培训,合格者上岗。四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借鉴先进园所经验,发动全园职工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幼儿园各个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奖惩办法,以及幼儿园学习、教研、教学、保育、卫生、安全及资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姑息迁就,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五是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关系,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幼儿园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幼儿园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各个物资供应部门和维修部门;第二,广大家长;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幼儿园的信息传导;第四,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这四个方面属于幼儿园外部管理的范围。现行幼儿园管理一般偏重于内部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管理,影响了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一个幼儿园要形成它的有效管理,必须注意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对外关系的协调将有利于促进内部管理的有序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与各个物资供应和维修部门关系处理得好,可使幼儿园后勤管理处于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仅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依靠广大家长对幼儿园教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强化”效应。三是可利用社会各种机构和部门,通过参观访问、表演等,扩大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王国”,他们必须通过多种社会接触来增长知识,如公园、影剧院、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甚至某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如食品工厂、糖果厂等,让他们参观一些简单的生产过程,了解一些生产现象,也有利于幼儿知识的增长。幼儿园管理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科学化、有效化的必要途径。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性为经常性,变随意性为有意性。要经常注意与协作单位保持联系;不要被动地等待人家的支持和帮助,不是偶然与人家发生联系。这样,在对外关系方而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任何社会的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中,离开了教师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搞不好工作。只有按照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发挥她们的长处,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给教师以轻松的民主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从而提高幼教教师队伍的水平,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幼教事业推向前进!

  2016年行政管理论文二

  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

  政府的基本作用和管理措施的全部目的,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政府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政府的角色还存在着许多\"错位\"、\"缺位\",需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由管制型政府逐步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观念在现阶段我国许多政府官员中,以官为本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官本位意识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单一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各行各业、大小单位都有行政级别,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官本位\"。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转型期,传统的\"全能大政府\"体制出现了以官为本凌驾于以民为本、以经济发展为本代替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追求\"增长\"忽略了福利保障、以统治型为主的政府管理压倒了以服务型为主的政府管理等方面的误区,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赋予政府权力,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显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严重背离于该要求。因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必须予以破除,代之以\"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

  在政府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创新政府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从价值取向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标志着政府管理更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全面发展,否则即是本末倒置。从思维方式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体现了一种思维转换。其特征是政府管理者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决定性作用、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为把人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首要因素与先决条件,而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是以人和历史为尺度,以人的权利为第一要务,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从管理方式上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模式,意味着政府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它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我国政府由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转变成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另一方面,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体来讲,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尽快实现由管制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的职能不再是管制,而是服务。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将使公共权力回归到其为公众服务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体现。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定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因为服务型政府建设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而不是机构的简单精简和办事方法的简单调整。服务型政府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一个为民的政府。\"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根本的位置上,所有的社会发展都要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经济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支撑。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机构改革,使政府组织机构更加合理、科学、高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应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按综合职能设置机构,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解决好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多重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边界,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理\"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通过改革的服务型政府应是:(1)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2)运转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运转有序。(3)公正公开透明。

  首先,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尤其应重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其次,政府将其掌握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全面、真实、准确地展现给公众,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人们可以根据掌握的政府信息适时安排调整自己的生活并可以将政府的工作行为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防止行政腐败,这对于政府树立诚信形象和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政府应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

  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4)廉洁高效。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具有以上特征的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将围绕这样一个核心:为人民、企业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市民们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富裕、和谐的环境中;农村发展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让农民真正富起来;科教文化要\"以人为本\",要以为国家培养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尊重个性发挥,开创更大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财政征收与分配要\"以人为本\",既要保障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又要兼顾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承受能力;政治改革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政治文明,强调民主形式,使人民能把自己国家主人翁的权利与地位真正落到实处等等。

  三、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政府绩效评价对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评价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价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价,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价,虽然在部分地区,部分部门已引入群众考核,但其力度显然不够,导致各级官员为了升迁,以长官意志为准,争上各种面子工程,以人民福利为代价换得政绩;评价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价指标。

  事实上,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应由服务对象评价,政府绩效如何,应以人民、企业的满意度为标准进行评价,以此促进政府自身的完善。评价政府的业绩,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因此,从政府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来说,应该把\"满意原则\"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最终标准。

  它应包含下面内容;经济性评价是要求政府要树立成本意识,节约开支,少花钱多办事;效率测定的是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益评价关注的是组织工作的性质和社会最终结果,效益最终要体现在人民满意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公平关心的问题是,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服务等等。

  推进政府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价,没有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责范围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价的科学合理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要首先明确哪些事情是政府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建立多重评价体制,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党的组织和权力机关(人大)的评价,还应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价,更重要的是引进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价,逐步实理官方评价与民间评价并重,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通过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最终以此作为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依据。这可以使政府机关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从而建立让老百姓高兴和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7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