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论文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人类知识和信息的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集散地的作用受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新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移动图书馆是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延伸与拓展。文章首先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概念,接着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字图书馆的概况和移动服务的需求,分析探讨了移动图书馆实施的技术难点,并以该馆为例,提出了一个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框架。

  1移动图书馆的介绍

  1.1 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移动图书馆也称手机图书馆,或者无线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是用户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以无线方式获取图书馆服务、访问图书馆资源的一种新形式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

  移动图书馆是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形态,其实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手机终端、无线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因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标准而各异,主要实现方式有I-MODE、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IDB(Internet Database): I-MODE是日本NTT DoCoMo(日本电话电报移动通信公司)于1999年2月推出的无线互联网服务模式;IDB是韩国无线数据库的核心技术,韩国西江大学2001年7月与WISEngine签订协议,推出IDB模式的移动图书馆[2]。WAP技术已经成为被业界普遍接受的无线联网方式,且在图书馆界应用广泛,本文涉及的移动图书馆系统采用WAP方式实现。

  1.2 移动图书馆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

  普遍意义上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始于2000年日本。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月应用日本NTT DoCoMo公司推出的I-MODE手机上网模式开发了移动图书馆的雏形,系统为I-MODE手机读者提供在线书目查询、催还、预约、续借、即时通知等服务[3]。

  直到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才在国内开创了移动服务之先河,该馆最早建立短信平台开展基于手机短信息的推送服务。国内公共图书馆首先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是上海图书馆。随后,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和重点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个性化服务,如国家图书馆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庞大的资源库,可为读者提供20余种报纸和1 000余种图书资源[4];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移动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部分电子资源的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

  1.3 移动图书馆项目难点

  1.3.1 安全认证和数据管理。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两种网络环境存在天然的差异性,在安全性的表现上传统互联网更胜一筹,而认证和后台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因此,基于Web的认证和后台管理是必要的,如何把基于Web的后台与前端的移动服务无缝融合,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另外,用户的检索行为及其检索结果应该成为在移动图书馆和传统数字图书馆之间可以共享的资源,读者操作产生的行为数据也应该在两种系统之间实现同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

  1.3.2 移动终端的复杂性与多样化。便携式终端从操作系统、浏览器类型到屏幕尺寸都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而移动应用开发是典型的设备驱动型开发,用户的移动设备完全决定了系统的页面风格,甚至页面展示程度。因此,如何在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设备的差异性前提下,确定一个尽量遵循标准的开发设计准则,以提高满足用户的整体比例,无疑是项目难点。

  1.3.3 服务费用和访问模式。无论是短信发送还是WAP网站访问,无疑都会产生服务费用,如何向读者提供免费的网络环境也是图书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国目前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各家针对3G网络的应用大多以流量计算并且上网资费偏高。即使是同一个运营商,其计费和访问方式也分为若干种,其访问方式和资费标准完全不同。因此,要建设一个真正全方位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满足读者便于获取、免费获取的需求,就必须全面考虑并尽量解决这些问题。

  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字图书馆概况

  作为独立院校图书馆中的佼佼者,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从2011年开始进行建设移动图书馆的前期调研,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得到了可操作性的项目依据。

  2.1 数据获取方式

  2011年底,笔者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了目前珠海市几所大学的图书馆系统以及移动图书馆系统应用情况。当时比较典型的自动化系统有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深圳市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开发的ILAS系统,以及我馆使用的以色列ExLibris公司开发的ALEPH500系统。汇文和ILAS系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国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ALEPH500系统是目前全球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领跑者,2000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成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本项目调研之初,整个珠海市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只有一所高校馆。

  移动图书馆是基于现有数字图书馆产生的系统需求,它是原有数字化服务的延展和深化。移动图书馆提供各种读者最关注的服务:书目检索、个人信息查询、预约、续借、图书馆公告通知、新书通报以及各种提醒通知等等,这其中的大部分功能都必须与馆内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因此,如何在现有系统上进行功能抽象,从而实现两个系统的有效集成是移动图书馆成功实施的基础。

  实现系统间的集成与交互一般有两种方式:通过系统接口进行访问交互或者直接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从系统安全和运行负载角度考虑,通常不建议对正式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ILAS系统使用自行开发的数据库,不能像Oracle数据库一样直接访问,也没有提供对外集成接口;汇文系统使用Oracle数据库,但是同样不提供对外集成接口,珠海某高校的移动图书馆就采用了直接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式开发,导致项目开发难度增大,系统运行也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后期的维护不能得到保障,据悉,该系统目前已无法正常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   因此,基于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项目决定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服务功能必须基于标准接口进行开发,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

  2.2 ALEPH500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既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平台,也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我馆使用的是以色列Exlibris公司旗下的ALEPH500系统,该系统无论是在系统的开放性、可靠性、灵活性还是在全面支持业界国际/国内标准方面都表现优秀。系统基于开放的 Oracle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所有数据库定义和设计文档对用户完全开放。同时,ALEPH500采用全面的表驱动(Table-Driven)模式实现动态参数化功能配置,因而能够提供强大的系统灵活性。另外,ALEPH500全面支持业界标准:不仅支持各种MARC格式,还支持Z39.50、OpenURL、SIP2、NCIP、SRU、UNICODE/ISO10646、ISO ILL等国际标准。最重要的是,针对数据读取,ALEPH500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可靠的数据交互中间件――X-server接口,它是一个基于XML、Web Services形式的Open API,为开放第三方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5]。

  2.3 图书馆现阶段服务介绍

  图书馆目前提供以下五个功能模块的服务:Web OPAC、编目、采访/连续出版物、流通、馆际互借。其中,编目、采访/连续出版物属于图书馆内部工作的业务模块,流通和馆际互借是服务与读者的交互性模块,而Web OPAC则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块,读者可以在OPAC上完成除了借阅归还之外的几乎所有服务,包括书目检索、预约、预定、续借、更新个人信息等等。移动图书馆最关注的就是读者服务,读者最关注的显然是OPAC提供的服务。

  3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建设思路

  我馆拥有丰富的中外文图书和电子资源,为了结合移动通信手段更方便地向读者揭示馆藏,同时把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层面,我馆于2011年开始关注移动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单位,有着较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拓展服务的同时必须考虑服务的实用性和效率。

  3.1 项目定位

  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二者有着无法分割的内在联系:目标资源高度相似、读者需求高重合、用户群基本相同,这些都决定了移动图书馆可以完全继承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资源,移动图书馆的开发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促进这种继承性的顺利实现,从而让用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方式获取感受良好的服务体验。

  在此前提之下,确定了“基于服务”的 “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项目定位:立足于我馆数字图书馆基础和业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依托于现有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与之高度集成,建设能够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移动终端访问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3.2 系统框架

  3.2.1 系统整体架构图。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从应用角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用户体验层、业务处理层以及提供数据源访问的第三方系统。

  用户体验层直接面向用户,生成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负责将用户请求信息发送到业务处理层,然后按照HTML语言规范把返回的信息动态生成文档返回给用户;业务处理层对业务功能进行控制,生成通用功能接口,以便上层模块通过调用来传递业务流程;第三层为支撑系统,包含提供支撑调用访问的第三方系统及其资源系统。

  3.2.2 系统网络拓扑图。整个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下图左侧长方形框内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框外为外围设备、手机用户及管理员用户。左侧框内由三个部分构成:上方为提供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服务器:WAP服务器、短信平台以及后台服务器,下方为图书馆内其他业务服务器,通过内部交换机上下两部分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4项目总结与思考

  本文源自图书馆实际项目,从面向用户基于服务的角度对移动图书馆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我馆进行了项目实施与建设。截至2013年底,整个系统已经在我馆安装部署,投入试运行,读者反馈情况良好。

  值得肯定的是,本项目结合实际延伸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并将读者最关注的需求进行了移动拓展,从而使用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方式获取了更加便捷的移动体验。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和精力有限,系统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一方面,4G网络日益普及,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技术革命对服务形态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数字版权问题是图书馆界无法回避的双刃剑,愈来愈规范的数字版权与一站式的服务需求之间如何调和,是图书馆界无法回避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服务的移动图书馆研究相关文章:

1.基于新媒体时代公众需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论文

2.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3.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

4.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论文

5.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与发展对策探析论文

6.新时期社区图书馆建设综述论文

7.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研究论文

5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