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高中法制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法制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高中法制教育论文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中法制教育模式和方法,对推进新课程改革下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法制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法制教育论文范文一:我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法制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明确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关键词】:化学教学;法制教育;法制观念

  【中图分类号】G40—03

  【正文】: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法制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明确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伸张正义,惩恶扬善。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同样也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化学是法制教育的隐性课程,但依托化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材料,抓住适合的契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就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

  一、进行人身安全等法律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时常发生,危害自己甚至累及他人。生命意识、安全意识教育时刻都不能放松。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教会他们如何避免伤害,学会自救与救人,避免有意或过失犯罪。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安全生产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学习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爆炸概念时可适时联系2010年“2·26”广东烟花爆炸事故,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村民杨某非法燃放烟花,引爆家门前堆放的烟花,造成21人死亡,48人受伤。两名涉嫌肇事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肇事责任人已先行交纳事故处理费800万元,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个案例警示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最终可能导致血的代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法律产生一种敬畏等。

  二、进行环保等法律教育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规范学生行为,废弃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因为化学废液情况复杂,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含有重金属离子、有的是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应根据具体情况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也可同时联系社会现实中水质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如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导致水源水质被污染,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

  在学习水资源内容时,分析“节水标记”的寓意,呼吁学生“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如何节约水?应怎么做?同时,通过“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赤潮”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等案例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和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以及石油污染都严重的违背了《环境保护法》、《水法》。污水处理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主要有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社会生产用水中不应盲目追求GDP的增长,目光短浅而忽略科学发展,常常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这样让学生产生爱水、惜水意识,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打下基础。

  三、进行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法律教育

  选修3《化学与生活》的“食品添加剂”的学习中,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即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等要符合国家标准。严禁将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添加剂使用,或者超量使用添加剂等。结合《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适时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引起大头娃娃和肾结石的添加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法分子以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为原料,研制出专供在原奶中添加、以提高原奶蛋白检测含量,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危害。

  学习乙醇、甲醇的性质与用途时,适时列举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制造劣质假酒,发生中毒事件屡屡发生。而食品卫生法中明确规定严禁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饮用后能使人视力降低、失明,严重的可使人中毒致死。类似的案例有酒店的地沟油食用问题、霉变的过期大米加工消售、吊白块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明矾粉丝问题,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通过图片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道德不仅是人们信赖法律的客观依据,也是人们进行法律活动的动力,没有道德的支持,法律便会陷于瘫痪。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将德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工业上合成氨的教学中,教师顺其自然的谈及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他不懈追求与探索最终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于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是具有世界里程碑意义的人工固氮技术的重大成就,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福音。人们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人。”191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因哈伯合成氨的杰出贡献,授于他诺贝尔化学奖。同样是哈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研制出军用氯气罐,一次战役中德军将上百吨氯气吹放至法军阵地,致使5千多人死亡,一万五千人中毒,哈伯遭到各国科学家的强烈谴责。从此各国竞相开启研制化学武器的先河,哈伯成为人类的罪人。聪明的罪犯比无知的笨蛋对社会的危害性大的多,而如今的一些高科技犯罪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失败。

  总之,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知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建构人对社会的责任心。

  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不是某一门学科的责任和义务,各门学科均要适时、适度的渗透,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较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尖端人才。

  高中法制教育论文范文二: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语文学科有特殊性,能很好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同时,语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全的法制意识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主动担负起教育青少年的历史重任,强化对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思想的培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在教学中贯彻法制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富内容的同时可以渗入许多法律知识。讲授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而且,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如学习《陈情表》一课时,我们可以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和“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心。教师可借此给学生讲一讲对长辈的孝顺和赡养义务。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赡养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有精神上的慰藉。这些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不遵守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

  又如,小说《包身工》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只有十五六岁,住在恶劣的条件中,接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压榨。还有一个典型的形象“芦柴棒”,没有名字,备受虐待。讲课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我国的《劳动保护法》中有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或招用童工。”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法律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公德类材料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运用学生的作文进行法制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这篇作文中的事例:2013年12月3日,高中女生琪琪从陆丰望洋河桥上跃下身亡。前一天,因怀疑她偷窃服装,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她成为身边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的对象。对此,网上议论纷纷,几个网友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去分析造成琪琪悲剧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也已打破道德底线,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店主只是怀疑琪琪偷服装,并没有确凿证据,却罔顾法律将其照片发到网上,引发人肉搜索,并发布侵犯他人隐私的信息,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琪琪事件”里,网络暴力正在腐蚀人们的心灵,扰乱社会秩序,触犯道德底线。教师要通过这些告诉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要学会甄别,不要做网络暴力的幕后推手,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再看2015年的全国卷高考题:因父亲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小陈迫于无奈,也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个作文可以从“情”和“法”方面立意,可以批评老陈的漠视法律,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可以赞扬小陈的坚守法规,用法律来维护亲情是爱不是害,不为亲者讳是法治精神的体现;给警方写信可以写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时需重视隐私保护。

  针对2015年8月18日出现在邯郸街头的“警民对跪”一幕,教师可让学生写一个评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跪事件”的背后是我国要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的结合,首先要大众破除“人情高于法”的执念。

  三、通过语文字词教学介绍法律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对某些词语的解释,教师可尝试从法制的视角来分析。如讲解“赡养”时,教师可将“抚养”与之相比较,告诉学生父母抚养孩子是无条件的,是不可推卸的义务,未成年人出生后有享受父母抚养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每个成年子女的义务,同样父母有让子女赡养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在享有某种权利时就必须承担对等的义务。通过对“赡养”“抚养”两个词语法律角度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更明晰,而且能使学生对权利、义务的相对性有初步的认识。

  有些语病题也给我们提供了法律教育的机会。如2015年保定调研考试的一个病句题:四部门联合通告指出,司法机关对2014年12月1日前自动投案的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本是没有语病的句子,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减轻和从轻是重复。在试题讲解时,教师可给学生解释一些法律概念:减轻处罚是指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处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对行为人适用较轻种类或者较小幅度的处罚。

  总之,语文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同时,法制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动脑筋,找办法,利用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52-53.

  2.宫慧芳.浅谈如何在语文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速读旬刊.

浅谈高中法制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法制教育论文

2.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

3.初中法制教育论文

4.法制教育小论文

5.浅议法律教育论文范文

6.法律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7.有关法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140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