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一: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创新初探

  【摘 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中学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中学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语文;策略研究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语文学科毫不例外,并且只有促使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如何巧妙、有机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实践。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以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商量,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与教师自由交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拘束、不畏缩、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其次,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学法指导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真正形成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造互动。

  2.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品格,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为语文学习与创新提供内动力。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无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中华历史坚韧朴实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教材中古今外的先哲贤士们为追求真理、寻求科学而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会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

  3.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室的布置上,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相映成趣,板报展评篷壁生辉。课间,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讨论妙语佳句。适时地开展语文知识竞答、热点问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关注生活、感悟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创新。

  二、强调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1.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习上,学生只有存在疑问,在认识上才能感到困惑,产生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的教学切入口,问题力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另外,教师不仅自己精心设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造就学生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违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上的批判精神。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2.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在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问题。小到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对各种语文材料研读时,要启发学生各抒已见,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选取新颖而独特的观察、认识角度去探求事物,表达出自己不俗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训练自己的语言思维,使带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写作闪亮登场。

  3.培养想像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在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训练他们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想像未来,去创造作者没有创造的东西。如文中的人物神态、场面气氛、故事情节、诗歌意境、未尽之情、言外之意等材料信息,都可以延伸、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像。作文教学要从模仿范文,抄袭文章以及人云亦云中解脱出来,通过进行补写型、续写型、扩写型、改写型、想像型等写作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写作时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行文布局便会八方辐射,思如泉涌,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生活中,思维自由驰骋。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

  如果把学生整天禁锢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学生将失去充分发展的思维空间,只有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2.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安排语文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前,课尾时间安排学生自我训练,以求日积月累。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五分钟朗诵、每日名句欣赏辅助性课堂活动等。更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每节课内的主体活动。如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可以考虑以课本为本,进行迁移训练。进行课文内容总结时,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迁移训练。也可以单元为网,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单元内容设计专题语文活动。如根据戏剧特点,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其次,以课外阅读为辅,开展语文活动。向学生推荐订阅报刊杂志,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摘抄、剪贴、日记、随笔等形式做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展评、辩论会、课前讲话,阅读欣赏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

  3.投身社会实践,展望未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才能

  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通过展览会、报告会、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开拓、拼搏、创造精神,同时让他们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勾画未来的美好前景。通过实践,学生充实了课本知识,训练语言实际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循环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用创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二:浅析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中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生学好语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这个要求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提出来的,实际上,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相比,与情感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似乎更强调情感性。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来看,被精心选编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文学作品,不乏名家名篇,而“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把自已的过去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2.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人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样,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情感科学,其教学活动也少不了情感的伴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没有情感的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低中学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1.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情境,传达情感

  语文就是情感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情感是学语文的灵魂,如果不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领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意味,那么学语文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学语文缺乏感情的滋润、心灵的陶冶,势必造成他们精神之源的干涸和心灵之花的枯萎!只有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则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采,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各种精神情感。

  3.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桂林出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能读出韵味。

  4.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 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语文学科自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更离不开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只有让情感充满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亚楠.浅谈语文课情感教育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1,(10).

  [2]陈波.浅谈语文情感[J].科技信息,2008,(35).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论文

2.浅谈文学教育论文

3.浅谈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4.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5.浅谈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6.浅谈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7.浅谈教育与人的发展论文

144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