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

  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它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学生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篇一

  中职学生逆商教育初探

  【摘 要】阐述逆商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中职学生逆商较低的原因,提出提高逆商的策略:发挥家庭对学生逆境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强中职教育对学生逆境教育的支撑作用,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逆境 逆商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12-03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年龄阶段属于“心理断乳期”,这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复杂、最矛盾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提前,心理发育相对滞后,面对理想与现实、高成就动机与低学业水平的双重矛盾,中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抗挫折的能力较弱,易陷入“精神雾霾”难以自拔,其症状轻则迷惘、灰暗、纠结、焦虑、孤独,重则思想消极,不思进取,意志崩溃。

  面对中职生的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困惑,中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商的培育,更要关注学生的逆商教育,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力。探究当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中职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职生的逆商即挫折商,扫除“精神雾霾”维护其身心健康,筑牢应对逆境的心理防线,预防中职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中职教师不可回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逆商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记为AQ),也被称为挫折商、逆境商,是由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人生商数,近年来颇受人们重视。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克服困难、超越极限的能力。逆商(AQ)与智商(IQ)情商(EQ)并称为3Q,被公认为当今人们在学业、事业等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功的必备法宝。大量研究表明,在充满竞争与逆境挑战的社会中,人生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人的情商(EQ)与智商(IQ),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AQ),逆境商数高的人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有句至理名言:100% 的成功=20% IQ(智商)+80% EQ(情商)和AQ(逆商)。由此可见,在智商与情商相当的情况下,逆商对人生的最终成功起着催化剂和砝码的决定性作用。

  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潮,没有人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也没有人永远置身谷底。一个人的成长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坎坷和逆境,汲汲追求没有逆境的生活无异于缘木求鱼,是精神与体力的双重浪费,我们必须接受人必有逆境的事实。遇到逆境,有的人能坚强面对,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无所畏惧,愈挫愈勇,学业优秀,事业有成。有的人一旦遇到逆境,选择退缩、沮丧、灰心、愤怒、绝望、不知所措,就此压抑成性,导致一事无成。决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的逆境商数。

  二、中职学生逆商较低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原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号召本意是倡导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曲解号召的内涵,对孩子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背离了号召的初衷。中职生大多为“90后”,其生活条件与以往的中职生相比有极大的提高,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其过着优越的生活。很多家长事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成长小环境的天然缺陷无法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很难培养学生应对逆境的能力。家长乃至祖父祖母辈,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承担了许多孙子辈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忽视对孩子进行逆境教育,逆境体验的缺失,常使孩子错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永远会享受鲜花与掌声,扭曲了对生活的本真认知,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人一旦有了依赖心理,就泯灭了主动性,学习上不求上进,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碰到问题绕道而走,失去依赖寸步难行。长期无忧无虑、只管单纯上学的生活,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他们一旦初次离开家庭父母独立生活,发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处事能力都很弱小,面对突如其来的逆境和困难,便茫然不知所措,部分学生便采取消极、过激行为或极端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原因。社会变革在带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震荡和行为失范。中职生心理活跃,各种心理素质正在形成但远未稳定,可塑性大,易变性强。社会的急速变化使正处于社会化路口的中职生容易滋生适应困难,难免出现心理问题。中职生以“弱势心态”自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社会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不能及时主动地调节自我情绪,培育理性的视角,适时倾倒心灵垃圾;加之媒体网络的高度发达,学生接收的社会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造成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夸大认识,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造成学生逆境心理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原因。在我国,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学校从教育理念到课程教材教法都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从理论上说有利于中职生的成长,但现实并非如此乐观,传统教育体制的惯性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提出而自动革除。目前。很多学校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意志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训练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初中时在升学压力下,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指标,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得不到正确引导下易形成内向、闭锁、偏激、逆反、自卑的性格,他们遇到逆境时不能积极面对,而是恐惧、悲观,继而逃避。随着人才流动,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加剧,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功利化需求,学生心态日益浮躁,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逆商素质的培育,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目标,自然会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逆商的策略

  相比智商,逆商更多是后天培养的,逆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长期的磨炼培养、提升。只要改善对逆境的看法,征服逆境就具有建设性的精神力量。   (一)发挥家庭对学生逆境教育的引领作用。人生犹如登山,逆境常会不期而至,结伴而行。遇到逆境,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并战胜之。家长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爱孩子的质量与智慧,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加强对孩子的逆境教育,努力培养孩子应对和抵抗逆境的能力。早期的逆境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有利于丰满人的社会化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逆境,第二次影响的力度和广度比第一次要弱得多,若提前进行逆境教育,可以有效抑制孩子遭受挫折后的消极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典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引导孩子从小勇于面对逆境。教育孩子人生千回百转,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逆境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上苍的“恩赐”,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现理想的艰巨性。家长应当改变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代替的现象,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而提高抵抗逆境的承受力。摒弃“只要你学习好,我什么事也不用你做”的陈旧迂腐观念,让孩子明白“吃苦是福不是祸”。此外,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一些磨难教育活动,比如夏令营、军训、驴友队、野外生存以及到实践基地劳动等,有意识地让孩子踏入适度的逆境环境,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从而提高承受逆境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加强中职教育对学生逆境教育的支撑作用。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一墩成功者坚实的奠基石,在人生的金字塔顶,摆满了成功的金牌和荣誉的花环,而它的塔身和台阶就是由一块块被称为逆境的基石铺就,只有踏着这些逆境的基石,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辉煌的顶点。逆境教育有助于克服当代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常见病”:经不起严重的挫折,受不住较大的压力,娇骄有余而坚韧不足,狭隘自私而容不得批评。逆境教育承担着锻造中职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任务。社会正处于多元化的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信息传递的渠道快捷方便,青少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学校必须教会青少年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逆境教育正是增强中职生免疫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耐挫折,抗打击的能力,能让他们变得更坚强。现实中很多中职生接受中职教育是一种被动、无奈,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历不等于能力”,中职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照样大有可为,前途光明。努力使中职生重拾自信、挖掘自身价值,变挫折为机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设逆境教育课程,组织有经验、技巧性强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职生思想精神状况,疏通学生精神上的障碍和心理上的症结,引导中职生正确面对逆境,并学会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的正向激励作用,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中职生积极向上时代风貌,增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焕发学生的极大的学习热情,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心理,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才能、增强自信,减少为难情绪和挫折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教师更应该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构建良好的品格和气质,培养其远大志向。对部分中职生而言,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时,其不能合理归因挫折,及时调整自身的目标和行为,而是坚持己见,继而导致逆境感的产生,不能做到冷静分析问题,积极有效地处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心理和思想教育,引导中职生提高认识,保持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心态,愈挫愈勇,从而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

  (三)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在面对逆境时,应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全面认识逆境的两面性,只看到逆境的消极作用是不对的,还要认识到逆境对个体的积极作用,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勇于挑战。鲍狄埃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要让中职生逐渐明白只有自己才是主宰命运的真正主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面对困难、痛苦和坎坷,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成功。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对待逆境的心理反应和自我调适能力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应对逆境和失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学习成绩、生活水平、人际交往、爱情友情以及择业方面的期望值是不能盲目攀比的,否则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可能越大。中职生应强化自身抗挫素质的培养,在面对不同的困难时,适度运用逆境防御机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合理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改变对事物事件的思考角度,以缓解心理压力;自觉地形成对逆境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不断积累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和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利用情境转移的方法,在受挫时,及时离开或者创造条件改变引起逆境的情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之,冷静对待,以换取良好心态;要合理通过宣泄方法,如到空旷地方高声大喊,缓解逆境所带来的压力;也可以向知心朋友适当倾诉或者采用其他不影响他人的方法,让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及时摆脱心理阴影,投入到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中职生自身对逆境的耐受力和战胜逆境的勇气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中职生应该积极参与更多的、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勤工俭学、帮困助残、职业体验、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学以致用,还可以深入社会、认识生活、体味人生,培养亲社会行为,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实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中职生的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磨炼他们顽强的意志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职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亲身感受社会中的种种困难和逆境,并努力寻求为他人解决困难的方式,不仅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动力,领悟逆境产生的根源,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他人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力量,实现逆境教育的内化,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总之,逆境不仅是人生旅途上无可避免的隐形伴侣,也是个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中职教育担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人的艰巨任务,学校要加强中职生的逆境教育,使他们学会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逆商;让中职生清醒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改变自我,保持乐观心态,自信、自强,在逆境中发掘最有建设性的维度,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构建自身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帆.逆境教育心理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2]李海洲.逆境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篇二

  我的中职学生品德教育之路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正常的管理是一般性质的,对一般事做一般管理。但是品德教育,是贯穿整个班级管理始终的一个教育。需要从班主任自身品德一直延伸到家庭教育。

  【关键词】中职;教育;品德;意志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从事教育岗位已整整四年,也已担任三届班主任,期间酸甜苦辣,新奇与失落,欣慰与愤怒,伴随我一路走来。教书重在教,育人重在德,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一生的命运,一个班级的品德决定整个班级的成败。我的三届班主任任期内都给学生确定过一些目标,思想的改变,行为的些许进步。即让学生自我调整,也让学生被动发现。制度的约束,约束的了行为约束不了思想,德育才是让学生从内心,从内部改变的方法。

  一、班主任的品德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品德水平是班级整体德育的标杆。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反应在各个方面,老师在研究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研究老师。自己的行为、品德逃不过众多学生眼睛的。从自己做起,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前提。

  一个受到学生认可的老师有很多种,首先其实就是让学生认可这个老师。彰显好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承认你,把虚幻的工作做实让学生信任你,把平凡的工作做出色让学生肯定你。

  自我品德形象的树立,可以在学生中通过示范的效应让学生跟随。每次带一个新班,卫生问题必然是一个迎面而来的问题。我在每次新生班的前一个星期里,除了正常的说明,都会在教室里当着学生的面很无意的随手捡起走廊上的些许垃圾,几次过后学生会越来越注意,以至于今天,在教室里任何时候都找不到学生扔的垃圾,每天安排的一个值日生都显得多余。

  品德不是几句话,是与学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慢慢形成的。让学生承认、信任、肯定你,是开展学生工作的第一步。

  二、班级品德初始印象

  本人担任三个班级班主任期间,所讲的第一次课,不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不是学习,而是吃苦教育。毕业三年多的08-25班学生都还记得我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进班第一次课,学生很期待。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正常教育序列,他们在新奇的同时又有散不去的失落。让他们了解技校,是必须的,但让他们了解吃苦,是截然不同的。吃苦是我们先辈的品质,我们什么时候忘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再次体会,让学生直接了解了班主任的教育风格。学生知道,成才先成人。

  三、学生需要的品德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需要提出整体要求,但不宜太多、太细。一方面这种要求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包办,放手让学生去做,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学生也知道对错,他们也知道什么是好的。班主任通过引导、发现,找出他们的关注点,在正确的道德观上给予支持。

  四、学生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自主教育。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 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五、尊重学生,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班主任老师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接任该班班主任之前,我已经将所有学生电话号码全部落实,这样便于老师与家长及时联系。一般问题我尽量不告诉家长,能自己解决并能起到一定效果的尽量在班级处理,这样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如果学生有严重违纪行为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主要还是面对面交流为妥,并且当着学生面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个学生,而不是向家长告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要充分了解情况后,指出问题以得到家长支持。与家长交流要诚心诚意,让家长与学生能同时理解班主任老师确实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打动家长及学生的心,使他们愉快的与你合作。事实证明,老师的诚意比讲一百个道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学生生源素质之所以很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由隔代人教育。时代的变迁,思想的鸿沟,在畸形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从家里获得的教育和他逐渐认识的社会格格不入,逆反心理,尝鲜心理,必然获得了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惯。本人所带的10-5班,现在有十名走读学生,仅有一名能够正常回家吃饭。父母都在工作,无暇顾及,每天给学生钱,自己在外面随便吃。一方面,学生中午三个小时时间,无所事事,另一方面,现时代的学生都是在网络中长大的,有了多余的钱,可能就在休息时间进网吧上网。网吧的复杂暂且不说,没睡午觉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精力听课,学习。

  和这些学生家长沟通,尽量改善学生的生活状况,也是学生自我认同的一个条件。

  学生的品德,是贯穿班级教育始终的一个教育。从班主任自身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知道他们的关注点,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都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要做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先了解学情,再逐步教育。个体分析,整体教育。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檀传宝 .《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檀传宝 .《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中职学生教育论文篇三

  探析中职学生心理教育

  摘 要:中职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着专业学习及就业等诸多压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干预与矫正,才能促使其心理健康地成长。本文从学校的心理教育现状、中职学生的身心现有的心理问题出发,就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如何加强时期中职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教育 对策

  心理教育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本性教育,也是一种关注社会对个人心理影响的社会性教育。从深处讲,它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根部”;从广处讲,它直接关涉个体与周围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探究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年龄一般为15一20岁左右的中职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具有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需要更高的艺术性和更大的“心理投入”。更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的要求。正确、慎重地定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心理教育化解人的心理矛盾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的功能.使它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灵成长的建设性桥梁。[1]

  一、心理教育的存在问题

  1.学校方面。中职学校教育只注重专业技能和就业方面的学习,而不注重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和处理。有的学校以为学生在校平安无事就行,而认为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与辅导。有的学校将心理教育误认为是个别教育,只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宜大量的实施,担心大规模开展心理教育会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招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虽有心理教育机构,但进行实际辅导的效果不明显。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心理状态。

  2.中职生自身方面

  2.1自卑心理

  中职生在初中读书时成绩差,是被老师们排斥或忽略的对象,基于家庭原因,选择职校多半属于无奈之举。到中职学校学习以后,中职生在面临着学好专业技能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就业压力。他们因为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较弱,在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使自己的自卑心理越来越重,导致了消极的学习状态,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自卑心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也是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2交际障碍

  刚入校的中职学生带有一定的幼稚性、幻想性、依赖性等特征。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异性关系中,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的因羞怯,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而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因自负而不屑与人交往;有的在交往中缺乏宽厚、包容,而无法与人交往。特别是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舒适无忧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不正当溺爱,使其任性自我,在与人交往中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很容易与人发生矛盾;另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 岁到20 岁之间,价值观、人生观还不够明确,个人不够成熟,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际时,部分学生会因不够自信而出现语无伦次现象,形成恶性循环。[2]

  2.3青春期

  中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也称为青春烦恼。

  2.4不良个性

  有些中职学生性格急躁、冲动,过分争强好胜,自我评价过高,碰到力所不能及之事,为了“面子”勉强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遇到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也会怯弱退缩。由于不同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地出现矛盾也是正常的。但有些同学不能把握自己,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和集体,同学关系紧张、不合群。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1.家庭方面的因素。从很多中职学生家庭来看,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经常性的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必要的关注。孩子有时处于失控状态,极其容易养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一旦问到孩子的学习不理想时,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极易使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创伤。

  2.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一味地采用严厉的管束教育,用苛刻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出现错误后严厉批评,甚至有些学校采取体罚情况。这些学生从心理角度而言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注和赏识,但是他们往往难以得到必要的激励,因此,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对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3.社会方面的因素。一是不良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很多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二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喜欢上网的中职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中职生凭着自己的阅历、心理品质等,难以辨别真假、分清是非。其中,网络色情、暴力对中职生的影响最大,导致中职生出现很多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很多中职生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三是从社会评价来看,普遍认为职教要低于普教。在中职生就业时,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积极进取心理。

  三、加强中职心理教育的策略

  1.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中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要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使他们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

  2.认真做好入学指导,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中职新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可以组织新生参观学习、生活环境,利用参加集体活动来增进与新同学的友谊。同时教师尽管的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新生的职业意识,清楚以后的就业方向。另外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的开展自我调节,在学生自愿和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其取得的成绩,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更大的发展。[3]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新生入校后,应根据学生情况建立新生档案,跟踪心理变化情况,关注有问题倾向的新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同时要及时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紧张、压力大的新环境极易让新生压抑自我,不能放松心情。所以应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让新生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尽快消除人际之问的隔阂,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能彼此敞开心扉,增进感情,解除心理压力。

  总之,中职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系着中职生能否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不断创新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采取激励性教育方式,鼓励中职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携手确保心理教育质量,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强对中职教育的正面宣传,以促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莉. 挖掘中职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09,(07)

  [2] 陈呈超,李英. 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年度分析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7,(01)

  [3] 李妙兰; 在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书育人( 学术理论);2005 年02 期

有关中职学生教育论文推荐:

1.有关中职生德育教育论文

2.中职德育实践心得体会

3.有关中职德育教育论文

4.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5.浅谈中职道德教育论文

6.中专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7.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155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