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少一些责怪,多一些赏识,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欢迎浏览。

  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篇一

  《 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

  摘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励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让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爱学生;尊重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多年,经常会遇上一些“难教育类型”的学生。特别是本年度,笔者接手九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接触几天后,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主观意识较强,容易固执己见,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日常表现为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卫生习惯也特别不好,无心学习,爱吃零食,虽屡经教导却经常旧病复发。为此,笔者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但收效甚微。最严重的一次是代课教师找到笔者,很是气愤地说,班上学生如何如何不听话,课简直没法上了。弄得笔者心里也恼火得很,跑到班上对全体学生狂轰乱炸一通,勒令全体学生,这些事情如若处理不好,谁都不许去吃饭。此语一出,就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随便,我们反正已经习以为常了,反正是被老师们贴了差生标签的学生。横竖都是要挨批的,干嘛要好好表现呢?”听到这些话,笔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又把这几名学生叫出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情是处理了,可事后静下心一想,同学们说得也在理。从接手这个班起,笔者几乎一天都不中断地听到这些言辞,弄得自己都烦了,有些心灰意冷了。笔者班上的孩子们也许和自己一样吧,他们又何尝不想受到称赞和表扬呢?这些孩子们之所以会成为这个样子,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们对这些后进生犯错误、出问题的原因,往往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教育时只知严辞厉声,以冷漠轻蔑或傲慢的态度对待他们,甚至对他们讽刺、挖苦。其结果只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即采用赏识教育法,效果一定会更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励孩子的内在动力,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大力表扬。教学中教师若能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贴上有利于成长的标签,那么就会使优秀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般生奋发进取,后进生后来居上。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做好赏识教育呢?笔者认为,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赏识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读懂孩子

  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让自信在孩子的心中种植下希望和感激。笔者曾经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换只手举高你的自信》。文章礼赞了一位善于赏识学生的教师,他对于“差生”先是尽量看到他们的长处,再做耐心的启发:“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接着是满怀善意的诱导:“以后老师提问题时遇到你懂得问题你举左手,不懂得问题你举右手……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回答。”此后,该教师又通过细心地统计,指出该生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少。教师实时地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的良苦用心, 终于使这名学生超越自己,他的爱心使一个“哑口无言,当众出丑”的后进生考了全班第一,并最终考上了大学。就是这位教师的赏识和爱,成为这个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一句话,赏识教育比棍棒教育更能出人才。

  二、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走进新课程》一书指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我们不能忘记: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并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

  三、赏识孩子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个学生:赞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及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笔者班上的魏同学是一个特调皮的学生,为了帮助他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笔者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虽然常常有同学跑来向我告你的状,可是,在老师的心目中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我发现每次值日或劳动,你总是那么积极认真,一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可是你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热情,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充满热情,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温习功课,争取好的成绩,做一个好学生。”当他看到必须给他写的这段话后,他主动找到笔者说:“老师,不说别的,就冲着你写给我的这段话,我也得好好学习,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老师,看我的行动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果然说到做到。在学期末考试中,成绩前进了一大步。由魏同学的事情让笔者深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导致成功。

  四、赏识孩子要贴近孩子

  赏识孩子就要贴近孩子,努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我们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善于“一刀切”,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其实,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分数低,你可以看到他的诚实,坐不住,好动,你可以看到他的精力旺盛。笔者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平时被视为语文水平差的学生中,仔细研究,他们的语文能力中也有强项。有些学生字写得歪七斜八,文章写得前言不搭后语,但和他人闲聊时口才好得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只有贴近孩子,才能发现他们的优势,并因势利导地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笔者班上一位张姓的学生,属于“三懒”(手懒、心懒、脑懒)学生,教师们很是头疼。笔者通过了解观察,发现该生的一张嘴可谓能言善辩,用有些教师的话说,就是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并且该生对画画特别爱好,就是不爱动手。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笔者将班上办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他,第一期板报就在学校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笔者在班上公开表扬他,之后,又利用学校召开运动会这个契机,动员他写广播稿,开始他是口述,其他学生写,每播出一篇笔者就及时地表扬他,同学们也夸奖他,经他口述的多篇广播稿播出后,班上的学生就极力动员他自己写,他的兴致也越来越高,写的广播稿也越来越精彩。在这两件事情之后,笔者发现他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且对教师的态度也开始恭敬起来,再后来,县上开展征文竞赛活动,笔者又鼓励他参加,他也很看重这件事,结果还获得了二等奖。通过这件事,笔者深深体会到,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将自身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五、赏识孩子就要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俯下身子走进去,你就会发现事情也许不是那么糟。笔者班上的李同学,性格有些古怪,对教师的问话向来是闭口不言。一天早上,笔者上早自习,发现他竟然趴在课桌上睡着了。下自习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想问一问情况。但任你怎么问他,他不是低着头,就是眼睛望到一边,不做任何回答。笔者心里有些火,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因为在这之前笔者曾多次试图和他交流,他总是爱理不理的。想到这,笔者就变换了一个角度,对他说:“其实作为学生上课偶尔睡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也是当学生过来的,我上学的时候曾因为不喜欢学物理还在物理课上睡着过,为此我的老师还狠狠地批评了我好几通呢。再说,我把你叫来也不是想批评你,我只是想知道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打瞌睡,假如是因为你身体不舒服而我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批评你,你岂不是很冤枉,如果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是别的原因,老师也要弄明白,这样老师也好知道究竟该怎么帮你呀。”话说到这里,李峰才把头抬起来并且面向笔者。在笔者的印象中,这是自己带他班主任一个多月来,第一次正面望笔者。接下来的事就顺利多了,他主动和笔者谈起话来,他说他没想到作为教师的笔者,在上学期间也会有违纪的时候,他觉得能当教师的人,在上学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肯定都是超棒的。笔者说:“怎么会,是人都会犯错,关键在于犯错之后怎么去处理。”经过这番谈话之后,笔者发现李峰变了很多,路上碰面他开始主动和笔者打招呼,课堂上他开始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业也开始交了。同学们都说,李峰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总之,笔者认为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确立这样的信念:没有完全不可造就的学生。对教育者而言,学生身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的眼睛。只要我们能够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这些孩子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篇二

  《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有关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推荐:

1.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2.浅谈小学赏识教育论文

3.浅谈小学生的赏识教育论文

4.小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5.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

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少一些责怪,多一些赏识,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家长赏识教育论文篇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成长、成才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生受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家庭教育论文,供大

  •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 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
    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课堂,当然也是永远的课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篇一 《 家庭

  • 家长教育观念论文
    家长教育观念论文

    家庭教育是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家长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受教育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

166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