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概论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研究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要找出教育学产生的渊源,并且揭示教育学发展的规律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研究并明确这些问题,可以增强研究者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并加深对教育学自身理论的认识和建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概论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概论的相关论文篇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的理性阐述》

  摘要: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也就是人的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问题,作为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休谟在《人性论》中已经做过探讨,基于此,有学者认为,承认“我”与“私”的正当性是约束“我”的膨胀和“私”的泛滥的有效途径,作者认为这也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社会秩序;自私;慷慨;公共利益;人的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但是在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挑战,“自由主义、自我膨胀、自私泛滥”等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为了把好“总开关”,笔者认为可以从休谟政治哲学中关于人性论的预设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爱他人”与“爱自己”

  休谟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个人无法维持长久生存,并且很难满足对物质的无限欲望,因此人类只有依赖社会,依靠协作、分工和互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政治社会,建立规则制度共同遵守,以维持正义,保证大家的利益安全。在这里,“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但这完全是出于“自身需求”。传统教材中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也是在“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辩证关系中探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的价值的内部关系,全面阐述了人的价值、权利及其实现的条件。人的价值指的是具体的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是具体的和社会的,脱离社会的纯粹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人的自我价值(“爱自己”)是个人作为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对个人自我需求的满足。自我需求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其实现途径其一是个人的自我努力;其二是社会应能提供保证个人尊严、满足个人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和手段。人的社会价值(“爱他人”)是个人作为客体通过实践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其实质是个人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为他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互相转化的。一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前提,表现在社会价值以自我价值为前提,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人的个人价值得到保证,即为满足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同时自我价值以社会价值为前提,也就是说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尽可能地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造福,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通过实践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的,我们主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在社会实践中,个人不断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过程,也就是个人自我价值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这里“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二、人性论预设的反思

  休谟的政治哲学是注重人性自私的,但同时“又有有限的同情和慷慨”,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这里他做了基本预设:在有关人性的基本看法上看整个社会政治。他将追求人性地位放在最前面。

  在休谟看来,人性的自私使得市民政府有了存在的前提,人的自私非正义行为造成的后果都会由政府“买单”,促进市民社会的建立。人本着自己的利益而“爱”他人,但“人爱自己胜于爱他人”,否则便不利于社会政治的建立。“我们虽然必须承认人性中具有慷慨这一样美德,可是我们同时仍然可以说,那样一种高贵的感情,不但不能使人适合于广大社会,反而和最狭隘的自然一样,使他们几乎与社会相抵触”。人性论真正的出发点是人性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因为,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又赋予人无限的欲望,但个人满足这些欲望的自然能力又是很弱的,所以人互相慷慨的同时,既损害了自身利益,又使组织社会的力量弱化了,最终导致市民社会的解体。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只承认人性中“爱”,不承认“自私”。似乎觉得“自私”只有反面没有正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私”是对立的,所以早已拒之千里之外。但这样才是真正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我们承认人性中的自私,才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自己、社会,才可以让学生理解竞争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现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承认“我”与“私”的正当性,并不是要否定“爱”。休谟认为因为自私,社会才有了秩序,有了市民社会、市民政府,“社会秩序才能规范、有效”。在此过程中,协作、互助、慷慨就成了一种可靠的“爱”,这种“爱”就成为约束“自我膨胀”和“自私泛滥”的有效手段。我们研判休谟人性论预设,承认人性的“自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使我们能实事求是地探讨人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实效性提供思路。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性阐述的“多”的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理论研究多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武器”多,这个武器指的就是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意识超前,如休谟、霍尔姆次、康德、尼采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本身可供借鉴,但关键是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想武装得更强,要能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把好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总开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理途径多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只限于课堂,加之其教学理论思维的线性式、教育内容的平面式、教育关系的单向式等,则必然导致学生厌学。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实践教学可以采取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注重宣传、善于烘托,弘扬时代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大学生思想高地,不拘一格,全方位、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渗透到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休谟.人性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休谟.人类理解力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3]张翠.休谟政治哲学的人性论预设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1).

  教育学概论的相关论文篇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基础。因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梦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阶层,是未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主体。因而在霸权主义横行的当今世界,实现高校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念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旨在构建高校大学生丰富的思想政治体系,推动中国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科学的教育课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高校学生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理论教学方式来奠定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理论课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特点和文化素质,推动高校学生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特点,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和学习。最终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革命历史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正确、科学的指导作用。另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马克思主义立场、世界观、价值观等的主要理论表达。同时涉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潮的关系研究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得是高校教育者对青年学生展开关于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指导规范,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采用一定的层次性和计划性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教育目标,从而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新时期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革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侧重创新思路的教育;二是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点;三是构建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责任感;四是以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五是完善自我网络道德素养;六是构建法律思维实现法制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在于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需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能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的侵蚀。

  2.符合建设师生共同思想的需要

  共同思想是事物价值尺度的标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构建师生的共同思想和共同理想,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发展,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师生拥有一样的理想目标,坚持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3.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社会深入发展,要求高校学生拥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能力的提高,培养自我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从而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坚定的素质后盾。

  4.符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要求。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培育,在新时期中以创新探究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可持续发展思维等的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标准为主要目的。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先进的经济政治理论、科学的哲学观点和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从而对高校学生发挥正确的人生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理论思想,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规律,进行优化升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思想为指导,发展高校学生改革创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以“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的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筹兼顾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投身于社会事物的改革创新。三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推动学生形成“矛盾”观点看待社会,在解决问题时正确看待问题,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思想,引领高校学生养成改革创新思维,把握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学生在当前社会发展历程中,实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点,抛弃阶级革命。

  (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力量源泉,推动高校学生团结合作关系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强调历史的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同时强调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在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因而在高校学生在唯物历史观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抛弃英雄主义,实现师生、生生等的团结合作关系,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改革活动。另外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能够引导高校开展历史精神宣讲会,运用长征精神、抗震精神、抗洪精神等来引导高校学生养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构建维系整个社会精神的基础,使高校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丰富高校的文化氛围,增加高校文化生活等的创造活力,鼓励高校学生展开积极的社会活动,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思想为发展方向,引领高校学生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同时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为发展方向,能够引领高校学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生拥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新年,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观点。因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观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高校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点为发展方面,创新改革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以生态循环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建立毛泽东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解放心思、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具体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要求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问题,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点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以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点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参与到民主活动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体系。当前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长久性、社会共同思想的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时期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推动高校学生能够养成唯物辨证观、唯物历史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待问题,推动高校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点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推动高校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学习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朝着中级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张文富,屈彩霞.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5]李玲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D].中北大学,2014年.

  [6]刘国胜.当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思考[A].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

  [7]王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175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