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结论文2500字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结论文25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结论文2500字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2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2500字论文篇一:《浅析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急迫性和践行性》

  关键词:需求理论;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

  摘要:从社会对诚信的迫切需要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论述了在大学校园开展树立大学生诚信的必要性,并在如何更好树立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当社会各界对当代人们的道德水平是提高或是滑坡了,争论不休时,大家却在一个方面达成共识,这就是当今社会诚信道德严重缺失和滑坡。而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也不再是一片净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为此,现在很多社会人士悲叹,“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素质却越来越差”。特别是由于网络这种虚拟和数字信息的出现和不正确的市场经济道德观的流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模糊不清。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更应是社会的需要。

  1树立诚信—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个体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是人文素质教育目的表现的两个方面,其中个体需要满足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关键,社会需要的满足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任务。人文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正是在于追求以整个社会需要满足为表现的社会的发展。而根据大量国外和国内的经验,诚信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作为社会发展的育人基地——高校,诚信教育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1.1树立诚信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当代中国更需要如此诚信的精神,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他人服务的高尚品德。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于国家和社会事业。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概括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又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从社会需要方面讲,树立诚信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之重。

  1.2树立诚信是培育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

  如今大学生考试作弊频繁发生,校园“职业枪手”发展迅猛,研究中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东拼西凑,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求职提供虚假覆历,就业违约,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些不诚信、不讲信用的行为都破坏了校园公平竞争的学习秩序、破坏了学生间的友谊与信任、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损坏了学校的声誉。从长远看,这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也会对中国的百年人才培养造成严重的危机。为了不让这种不良的学风和校风继续下去,树立大学生诚信迫在眉睫。

  1.3树立诚信是国家政策在大学健康开展的基础

  比如,国家对大学生的助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种是奖学金。本来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可以说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民心工程。而结果让国家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的是,好多大学生造假骗贷,更有些大学生毕业后逃避还贷。这些不诚信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不知道国家这一民心工程到底还能撑多久。另一奖学金制度,本来国家是要用物质奖励的办法来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让人失望的是,最后获得奖学金的很多是些弄虚作假“品学兼优”的学生,而真正讲诚信、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只能望奖兴叹、扪心自问—为什么自己这么老实!如此下去大学生又怎能诚信?国家的助学政策又怎能有效推行?因此,树立诚信是刻不能缓。

  1.4树立诚信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其快捷性、方便性、卡通性、娱乐性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的问题。上网聊天结识一些或虚或实的朋友,知道一些或实或假的事情,由于网络交往使人们行为的虚拟化、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因此,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信任对方,则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导致电脑犯罪。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能否正确使用网络,不出现互相谩骂、攻击,不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

  1.5树立大学生诚信是我国公民诚信教育的切入和突破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因为,首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以后到社会中身体力行,对全社会树立诚信道德能起到很大引领作用。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仍在塑造和形成阶段,内在道德并未牢固成形,树立诚信道德会相对较易。最后,大学生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强,在好的环境氛围下,容易形成牢固的诚信道德观。

  2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践行机制。

  要想使大学生树立诚信,重在践行,重在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外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是说,要让大学生树立诚信,就必须用更大的力量加强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的建设。

  2.1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机制

  教育是树立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外部机制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认知教育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德教为先”。这里德教指的就是道德认知灌输教育。西方德育大师涂尔干曾强调:“强迫学生去接受道德实事、道德价值和行为确实不好,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成为的那种是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人,而由社会所需要的这种人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潜能之间存在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会的要求去限制、规范我们行为、欲望,我们就不能形成一种社会人格,甚至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这一过程虽然痛苦,却是必要的,如果说这就是灌输,那么灌输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诚信认知教育中,我们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给大学生灌输诚信的思想,使他们深深懂得诚信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道德、经济、社会等价值。从而使大学生对诚信有全面地认识。这是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践行机制的前提。

  2.2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修养机制

  诚信形成的内因在于修养机制。古人云:“君子养心莫于诚”,从《礼记》的“忠信以为宝”,到《周易》的“人之所助者,信也”,从孔子传诵千古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孟子的“诚着,天之道也”,到墨子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都表明我国先贤们格外注重诚信修养。诚信道德的修养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教”,这与诚信认知教育主要采用“他教”的灌输式方法不同,学校和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在于大学生自己。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指出:“道德有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自主或自觉。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就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道德内化的基本过程,这一内化的进行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依据的。”所以在诚信修养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漠视学生主体的灌输模式,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要多和实践、实例相结合,从而促使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内化,提高诚信德育效果。

  2.3建立健全树立大学生诚信的示范机制

  首先,学校要规范自身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1)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必须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2)学校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善于借助舆论力量,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抨击和处罚各种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行为,并将不诚实的行为公开化,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这会在无形中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得到提高。其次,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言必行,行必果”,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激励机制和信用档案机制

  鉴于我国大学生和社会的诚信现状,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1)诚信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企业赞助等形式,设立大学生诚信基金会,每年组织大学生的评比,对优秀者及时表彰。(2)诚信档案机制。我们应该借助专业资信机构对大学生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加强对大学生信用的科学管理,既由第三中介机构把分散在金融部门和学校有关方面的大学生个人信用和信誉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储存,形成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金融部门和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信用评价体系更加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好的约束机制,走出校门时有更为直观其信用水平的载体,进而为有效地培养巩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同时也为推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作示范窗口。无疑这种做法应该成为高校积极探索之路。

  注释:

  【1】[美]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2500字论文篇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其诚信品质受到了挑战和质疑。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探究成因和提出纠正策略是积极的应对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道德规范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情感真诚,言行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诚信已成为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基石。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旺盛、进取心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还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过去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现在有些大学生即使自己不作弊,也不会指证别人作弊,甚至还为个人的作弊行为得逞而庆幸。在考试过程中,有的学生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书本、笔记,在考试中交换试卷或以借用工具书、文具等方式传递答案,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偷看有关资料,雇用“枪手”代考等,作弊手段无奇不有。

  2.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但是有的大学生却恶意拖欠贷款。他们毕业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个别学生在毕业后故意中断与学校的联系。还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为了个人或家庭的经济需要,用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获得贷款后没有按照借款协议要求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其他消费。

  3.就业当中的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简历。有些毕业生的确发展全面、非常优秀,不过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弄虚作假,例如:涂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夸大个人能力水平。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不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也未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有机会就立即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遇到条件更好的招聘单位,宁愿缴纳违约金也要毁约。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网络盗窃、诈骗、诽谤、攻击,竞选干部以及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这不仅有损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而且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和发展过程中,有些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例如: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社会信用对每个人的影响还不够直接和具体,人们还没有充分感受到社会信用体制对个人生活的保护与约束;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将诚信状况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致使诚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深。

  2.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抱有很高的希望和无限美好的期待,但不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别注重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的家长就有许多不诚信的恶习,如阳奉阴违、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会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校中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

  长期以来,高校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因为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理想。教育内容还是以一般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多为传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结合起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诚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应有的实践环节;一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起了负面作用。

  4.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

  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乐观向上、充满激情,注重良好品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他们的阅历浅,容易因受挫而产生消极的心态,出现“非此即彼”的两极化心理,也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从而影响诚信品格的形成。另外,在求职就业方面,大学生比较注重专业对口,注重所选择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缺乏吃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这也很容易让他们偏离诚信。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档案,就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如户口所在地、个人身份证号码、家长身份证号码、个人联系方式、家长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表现,判断学生的诚信状况。学生的诚信状况要与发展党员、评优奖先、申请助学贷款、求职择业等联系起来。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档案记录要真实,不能流于形式,同时要有专人管理,还要有书面和电子信息,便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查询。

  2.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注意教育形式和方法

  大学生诚实守信应该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在学习方面,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中没有作弊行为;在生活方面,艰苦朴素,合理消费,不以弄虚作假来获取国家奖助学金;在人际交往方面,不阳奉阴违、恶意中伤他人,要真诚待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社会实践活动上,积极参加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在求职择业中,要尊重个人实际情况,不夸大自己,向用人单位提供自己的真实材料。在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上,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不同的形式设计。

  3.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想要加强诚信教育就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诚信,要想发展就必须诚信。在政府层面,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诚信典型,倡导诚信美德。社会各个系统在择录大学毕业生时,应考虑毕业生的诚信状况,把诚信作为录用的必要条件。银行系统对有不诚信记录的毕业生要加强控制力度,对其与银行的交易要有一定的控制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文化,弘扬诚信美德。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要优势,树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考试考勤、课外活动中。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引导作用。总之,只有使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影响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诚信教育浓厚的氛围中,大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并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朱云林.注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陈思坤.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2500字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

  【摘 要】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越来越被社会所看重。本文主要简述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含义,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宗旨。

  然而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显现:学风不正、考试作弊;故意拖欠学费及助学贷款、网络道德失范等。在社会制度的碰撞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管社会怎样变化,都应把培养学生的真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诚信品质,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现行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

  1.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术诚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群体的一员,也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消极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充斥着假文凭、假证书等,引起了莘莘学子内心的种种波澜;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的虚假广告以及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引人关注的名人弄虚作假,炒作或者剽窃等等,也让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开始热衷于各种造假,投机取巧。

  2.受校园因素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包括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但受我国升学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诚信等精神层面的德育教育,导致德育教育的成效低下。

  3.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且其迷恋网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妥善处理情感问题。由于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当今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只顾追求个人名利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小我的观念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同时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的信息量大、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较强,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的不利影响:在遇到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时,往往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不能辩证的看待。因而,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做出失信行为。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校诚信教育工作

  要把诚信教育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凸现出来,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思考,具体安排。同时,完善学校规童制度,以制度约束学生。学校要根据学生诚信的实际,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手册》,形成以制度、责任抓学生诚信教育的工作格局。

  2.充分发挥高校“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中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比重和内容,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针对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高校应将诚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楷模作用。

  3.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通过舆论宣传诚信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倡诚信;同时也要将不诚信的反面教材适时曝光,将不诚信的危害展示在公众面前,警示人们不可逾越二是要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对学生的诚信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对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计量评级,最终形成学生诚信的定性判断,判断的结果将提供给以后的用人单位参考。

  4.完善体系,夯实基础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学校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教师诚信素质。二是完善诚信教育内容,丰富诚信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可涵盖大学生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应抓好四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忠诚正直教育,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怀有深厚的爱国之情,崇高的报国之志。其次是道德责任教育,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是规范法制教育。规则法制与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大学生的行为要符合规则的约束、法制的监督,大学生应当遵守规则法制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还要受法制规则的保护。第四是爱岗敬业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真诚务实,重诺守信,树立良好的就业形象规范自己的择业行为。

  5.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高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不断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观念,形成人人讲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从高校角度,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改变过去只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成绩、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观念。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全面育人、德育为先”的观念,重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努力做好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实实在在地营造诚实守信的育人氛围。以校训、学风校风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置身于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诚信,认同诚信。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依托社团、网络、宿舍、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基地等阵地,通过精心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鼓励,在参与中受到熏陶。使诚实守信成为构成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特质。

  6.利用网络媒介,加强诚信教育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最能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平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高校可以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上的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建立网上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在交流中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培养判断是非能力,让他们在多元的价值体系中学会鉴别、选择。同时,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参考文献:

  [1]宋志军,王运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0

  [2]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2500字论文篇三:《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 要】:论文从社会对贷款大学生所提出的诚信品质要求与当前贷款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状况之间的矛盾出发,提出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了解研究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规律,最终培养贷款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关键词】:诚信教育 助学贷款 大学生思想教育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用于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至今已十年。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贷款大学生毕业后不按约偿还问题突出,银行以此为由不愿放款给在校大学生,因此,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一直不顺畅。在分析大学生违约原因后发现,诚信意识缺乏是贷款大学生违约的主要原因,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贷款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从高校采取的诚信教育措施中发现,高校诚信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未能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得诚信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因此,论文从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矛盾即社会对贷款大学生所提出的诚信品质要求与当前贷款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状况之间的矛盾出发,提出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充分研究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规律,在贷款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中完成策略形成向道德养成的过渡,最终培养贷款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在策略形成时,首先形成的是与自身利益相结合的初级道德概念,此时,受教育者的诚信概念总是和自身具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其特点是,将诚信理解为一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策略,这种道德仅仅体现为尊重和遵守市场和交易的规则。就贷款大学生而言,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会认为,按时还款、遵守诚信可以使自己拥有诚信记录,以后可以利用自己的良好记录获得更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借贷机会。在道德养成阶段,受教育者对诚信的认识就发展成为一个与他人利益相结合的高级道德概念,此时,受教育在诚信认识方面已经开始考虑他人的利益,其特点是,尊重并维护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就贷款大学生而言,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诚信行为可以为下一届争取到更多贷款的机会,会感到自己有责任维护其他贫困大学生的利益。在这个阶段,具体的诚信经验,成为自己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指导自己言行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个内在性道德概念。

  与诚信认知水平相联系,受教育者的诚信情感的发展也呈现出直觉和理性两种不同的水平。在策略形成阶段,受教育者产生的是直觉的道德感,其特点是,由具体的诚信情景引起,如一次按时还款得到赞扬,产生的非常迅速而突然,具有诚信行为迅速定向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策略形成阶段,受教育者讲诚信看作是一种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所以诚信情感的意识不清晰、自觉性低。

  具体表现为:

  一是把诚信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律令,其诚信行为是真正出于“我”的需要,而不是被动的、不得已的或是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二是把诚信行为同义务结合起来,因为在这个阶段,受教育者已经具备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它强调的是诚信主体的诚信自觉性,诚信行为是受教育者在诚信认知、诚信情感、诚信意志的指导和驱使下,由低级到高级、由他律到自律的多次反复、强化、积累而形成的。在诚信策略形成的阶段,诚信行为基本上是带着强制性、遵从性的行为和不得已性质的策略行为,具有利己性质,而非亲社会性质。在这个阶段,受教育者把诚信作为谋求利益的策略选择,己经能够将诚信行为固化下来,但这种行为缺乏内在的道德动机,因此,行为不能离开外界的约束和监督,稍有放松,就可能发生诚信行为的倒退。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理解的是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他们视诚信为策略。在贯彻这种策略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行为客观地为其带来了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客观地维护了他人与社会的利益,这样会使他们重新思考究竟是什么给自己带来社会资本的积累,是什么给自己带来道德情感上的满足,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单纯的自我为中心,还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违约学生会逐步认识到自己按时还款,不仅仅是为了换取良好的诚信记录,不仅仅是借此要求自己以后可以享有更多的贷款机会,而是慢慢体会到自身除了经济利益的需要,还有了对人的尊重、承担责任的需要。

  人的道德意识就是对这种意义关系在观念状态中的建构。在对贷款违约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受教育者理解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他们认识到违约不是一件仅仅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受教育者如果能够从策略形成过渡到诚信道德养成阶段,那么最本质的变化在于,诚信行为性质的改变,即从亲自我行为改变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呈现,关键不在于对诚信行为规则的认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受教育者对他人以及他们所处境遇的理解。如果违约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个人违约将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体会到他人因为不能贷款所遭受的困难处境,违约学生就会摆脱单纯自我的状态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和道德感。

  总之,大学群体失信现象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一致。绝大多数大学生深知诚实守信的道理,即在道德认知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关键是缺乏实践道德行为的勇气和行动,这是由于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的缺乏和薄弱,所以导致诚信道德行为的不稳定。那么怎么解决诚信道德行为不稳定的问题呢?作者提出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两阶段理论。根据受教育者发展水平一与接受能力,这两个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同。在诚信策略形成的这个阶段,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主要学习到和体验到经济学意义上的“诚信”,所以组织体验式活动和完善诚信管理工作就成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手段。

  反观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诚信道德养成这一教育的高级阶段,这使大学生不愿意也无力接受诚信教育,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也就不可能充分激发和调动,所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排斥情绪。而遵循“两阶段说”的诚信教育规律,就可以很好解决目前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具体矛盾和问题,即能够使贷款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能够使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需求保持一致。


猜你喜欢:

1.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2500字

4.浅谈诚信教育的相关论文

5.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论文

6.大学生如何践行诚信论文

226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