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议垃圾分类处理的论文范文

浅议垃圾分类处理的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议垃圾分类处理的论文范文

  垃圾分类处理不仅可以从垃圾中分离出很多可以从新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议垃圾分类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垃圾分类的论文篇一:《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

  【摘 要】PPP模式的垃圾分类管理为推向高校,首先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试点工作。针对高校在实施PPP模式下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确保垃圾分类顺利进行,同时为垃圾分类在高校的改进与推广工作提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学生管理;垃圾分类

  近年来,广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垃圾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工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013年广州市制定《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并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模式试点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在居民社区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广州市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轻工)、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研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高校。于2014年9月进驻广轻工学生宿舍区,并投入使用。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结合垃圾分类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故本文将针对高校在实施PPP模式下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

  1 PPP模式下校园垃圾分类运行方式

  学校联合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学校后勤集团、学生工作处等多个部门采取行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结合高校垃圾种类及特点,研发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是由智能密封式垃圾点、后台大数据处理系统和积分兑换系统组成;学校后勤集团主要是结合智能系统的需求,对垃圾及时分类处理;学生工作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系统,确保垃圾正确投放。

  智能系统与学生一卡通相结合,可以实时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垃圾投放者的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可在1至2秒钟完成。学生只要按照分类要求分好垃圾并装袋,放到垃圾箱顶,刷学生一卡通,密闭的垃圾箱盖会打开,将垃圾投入相应的箱体。投放垃圾后,用户投放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也会及时传送至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垃圾投放后,后勤保洁人员每天对分类的垃圾进行核对,分类正确的可以获得与投放垃圾重量相对应的积分,分类不正确的则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提示,通过提醒,提高垃圾正确的投放率。垃圾投放正确获得的积分可以到指定地点兑换奖励。针对投放者心理设计的积分兑换系统,不仅提高了正确投放率,也提升学生投放的信心度,最终使得学生养成正确投放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垃圾分类的正确运转。

  2 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三种方式中属于再使用和再循环的范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客观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绿色校园,将资源循环利用思想融入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1 学生对垃圾分类缺乏行动意识

  曾经有学者提出,高校师生们环保意识较高,定点安放的垃圾桶让大家养成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但是多数高校在生活垃圾产生最大源头的宿舍区、饭堂,垃圾“一桶装”情况异常严重。[3]这种“一桶装”的现象在我校也是存在的。学生公寓在PPP模式垃圾分类之前,垃圾的处理方式是每个楼层设置大垃圾桶,学生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即可。在启用垃圾分类办法后,大垃圾桶全部撤掉,要求学生将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了大垃圾桶简单的投放方式,不愿意到指定地点投放,甚至出现直接将垃圾放在宿舍门口,等待清洁人员来处理。

  2.2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全面

  针对学生生活垃圾,垃圾种类分为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废纸类、其它生活垃圾。在垃圾分类实施后,虽然有同学将垃圾装入不同的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据智能系统的统计,垃圾分类错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大部分同学仅知道“变废为宝”,对于垃圾分类的其他意义了解并不多。垃圾分类标准、方法,很多同学都较模糊。

  2.3 学生对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参与性不高

  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学生社团主要通过宣传纸,手册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方法、标准相关内容,同时在垃圾回收点附近设立摊位,为同学们解答疑惑。但是从宣传的效果发现,主动走向摊位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同学较少,即使有同学拿到宣传纸后,直接丢垃圾桶的现象也是有的。从这些情况发现,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主动参与性不高。

  3 促进校园垃圾分类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在高校实施垃圾分类,教授学生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也会影响周边的社会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会传播到整个民族,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高校实施垃圾分类很重要。高校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投放者对系统的正确使用,为了提高投放的正确率,学生工作处在学生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3.1 办学理念与垃圾分类相结合,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广轻工的办学理念是“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出发点,始终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寻求学校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垃圾分类融入办学理念,不断追求卓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曾经有学者提出“思想决定行为,理论指导实践,先进科学的理论决定理性成熟的行为”。[4]环境问题的改善,不是仅靠一个国家努力治理就能解决的,根源还是需要人类在意识上重视环境保护[5]。因此垃圾分类的成败,关键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意识层面提高,对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具有指引作用。广轻工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方面主要从垃圾分类知识和文化熏陶两个方面抓起。在文化熏陶方面,依靠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优化实现意识熏陶,使垃圾分类思想潜移默化进入学生意识。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主要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BBS等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方法,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以及社团开展知识竞猜等学习渠道加强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认知。

  3.2 垃圾分类思想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高校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使之健康成长,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性任务。以高校为依托和阵地,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于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整个日常工作的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外化为自觉行为。校园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不能仅依靠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或者是惩罚性规定,如果仅是依靠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这样的管理是脆弱的,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德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将垃圾分类思想上升到一种品格,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垃圾分类队伍是最重要的。学校在学生主动性方面主要是将勤工助学与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结合。勤工助学的同学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加入到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这样,在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基础上,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岗位的增加,提高学生在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思想上重视垃圾分类,勤工助学的同学会传染给身边的舍友、同学,慢慢的在学生间相互感染,最终不仅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的自觉性。

  3.3 通过垃圾分类,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对象的主体,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我管理,使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针对垃圾分类,在学生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推进学生民主化进程,启发学生自行约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不同的形式,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垃圾分类,学生组织成立自律委员会、维权委员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PPP模式下的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宿舍区的垃圾桶全部撤离,学生自产的垃圾必须自己分类并投入指定地点。刚进入使用阶段,学生对智能系统的使用不习惯,以前每个楼层都放置垃圾桶,简单、便捷的投放方式出门可以实现,现在全部撤离,需要投放到宿舍楼外的指定地点。有学生会有偷懒现象,尤其是楼层高的同学,会把垃圾装袋后放在宿舍门口,等待后勤保洁人员的帮忙,但是这样等来的是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同学,通过学生社团的加入,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律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另外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

  3.4 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工作

  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师生道德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6]垃圾分类与学生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将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中,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奠定良好基础,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借鉴。优良校风是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传统校风是需要学生一代代的传承。将垃圾分类作为优良校风的一个方面,通过高年级的学生向新生传递,使得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传承下去,不仅提高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有力帮助。

  4 结束语

  将垃圾分类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高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通过成功的经验发挥高校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提高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栏芳.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环境,2012.(2).

  [2]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

  [3]冼灿标,齐水冰,李连和,李可,邵琴,李惠萌.广东高校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节能,2013(10).

  [4]程立军,赵海燕.创新高校校风建设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3(2).

  [5]陈雯.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可行性分析及推广建议[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4(1).

  垃圾分类的论文篇二:《公民参与垃圾分类》

  【内容摘要】垃圾分类不仅可以从垃圾中分离出很多可以从新利用的资源,减少垃圾的产量,降低垃圾处理的负担,保护环境,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公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考验着政府的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要把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作为创新城市自治模式的过程,以此推动政府单一主体、自上而下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转变。

  【关键词】公民参与 垃圾分类 政府主导 社会协同

  一、公民参与的相关理论

  1.公民参与的定义。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公众参与的概念和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步孕育和发展。但公民参与在我国仅仅局限于某些地方,其实践可操作性不是很强,但对于这一理论研究仍然非常缺乏。平时人们所说的公民非常的空泛和宽广,其概念也比较模糊而缺乏科学的确定性,因此很难界定。今天,很多人提到公民参与的时候,往往只会想到公民参与的一些表面,例如咨询、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等,无法深入公民参与的内脏,触动到公民参与的本质。

  俞可平教授认为,公民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民生活的一切活动。[1]他指的公民参与是非常泛义上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投票、竞选、请愿、游说、听证、上访等等。[2]

  贾西津副教授认为,经典意义上的公民参与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试图影响政府的活动,特别是与投票相关的一系列行为。[3]

  我认为,广义的公民参与是有能力参与或影响那些对他们生活有影响的行为决策的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那些影响他们生活的行为决策。狭义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体或公民组织通过投票选举组织代表,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行为决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等,充当政府的合作伙伴,以及对政府实行监督的活动。

  2.公民参与的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公民参与的主体是有参与需求的公民,包括公民个体和公民组织。在本文的案例中,参与的主体是广州市万科金色家园中的所有居民和工作人员。

  二是参与的领域。存在一个公民可以合法参与的领域,这一领域主要是公民利益和公民理性的表达。在本文的案例中,参与的领域属于居民的社区生活,是广州市万科金色家园小区。

  三是参与的渠道。公民参与有各种各样的合法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行为决策。在本文的案例中,参与的渠道主要是该小区的所有居民和工作人员亲自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

  四是参与的内容。公民参与的内容包括:投票、竞选、游行、宣传、动员、游说、听证、上访等等。在本问的案例中,参与的内容是参与广州市万科金色家园的垃圾分类。

  3.公民参与的动机。公民参与的动机是指促使公民进行参与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分为三种:

  (1)自我利益实现需要。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动机,并不单纯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其中还有自身的利益的实现。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人们希望通过参与公共利益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2)自我兴趣发展和成就感需要。公民参与是出于公民对参与对象本身的热情和兴趣,它是作为一种兴趣来发展的。

  (3)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真正动机应当是公民权力的体现和公民精神的追求。在此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共赢。

  4.公民参与的条件。公民参与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

  第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民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4]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公民的参与程度也越高;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参与影响政府行为决策的热情越高。

  第二,与当地的教育水平有关。[5]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公民的参与积极性也越高。

  第三,与当地的政治环境有关。[6]公民的参与一定要有相应的政治制度给予保障,否则就很难有真正的公民参与。

  二、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层次分析——以广州市万科金色家园为例

  本文根据广州市万科金色家园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和公民参与三个层次来描述垃圾分类中的公民参与现象。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如何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等措施来引导公民积极地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企业搭台是指企业为了响应这些立法和政策的执行提供平台,使得公民可以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垃圾分类。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人或公民组织为了配合国家的立法和政策,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来充分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

  1.政府主导

  (一)生活垃圾分四类。《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

  (二)收集容器的设置实行责任制度。《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有物业管理的商品住宅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单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产生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负责。

  (三)明确不按规定分类的法律责任。《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2.企业搭台。广州市垃圾“按袋计量收费”首个试点万科金色家园小区于2012年8月1日将率先实行。首批3个月的专用厨余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8月前发到居民手中。垃圾袋每户专用,有地址和编号。

  该小区分类垃圾桶齐全,居民也积极配合,小区还设了专人进行可回收垃圾分拣归类。此外,物管更把居民垃圾分类纳入每栋楼管理员的考核指标,分类不达标会连累管理员被扣工资。

  2011年3月,位于东风路和农林下路交叉口的万科金色家园小区,就启动了物业公司垃圾分类行动,这也是广州市首个由物业公司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该小区大门旁就有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栏,大堂电梯门的液晶屏也不停的滚动着垃圾分类画面。小区到处都摆放着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都贴着醒目的标识和图片。

  该小区在每栋楼的大堂都设了物管员,为了监督居民们垃圾分类,每天会检查每层楼的垃圾分类,发现有住户没有分类,就会不厌其烦地对每层楼的住户进行“游说”。居民没分好类,物管会被扣分罚钱,以此来推动物管实行监管。

  为了把居民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小区专门配备了一名垃圾分拣工,这名分拣工的薪水也由物业方支付。在小区特设的垃圾分拣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分拣出来的纸类、塑料类、织物等可回收的垃圾。

  3.居民参与。从2012年7月底开始,万科金色家园每户每月得到2卷专用垃圾袋。每卷专用垃圾袋31个,按每户一天2个袋配发。绿色为厨余垃圾袋,可完全生物降解;灰色为其他垃圾袋。袋子上标明了名称和用途,还有详细的分类指引。而且专用垃圾袋“侧身”印上了“身份”信息。袋子上标明的编号对应的就是金色家园小区的住户。编号都是城管委编制的,编号采用实名制,而名单只有万科物管服务中心有留档案,可以保证住户的信息不外泄。

  经过简单粗分后的垃圾还将统一送到分拣站进行细分。小区的物业公司还设有生活垃圾分拣站,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这些垃圾经过专门培训的保洁工分拣二次分拣以后垃圾才运出分拣站。

  三、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纸类等都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其他资源,如食品或果皮物可以堆肥;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等等。所以,及时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如果垃圾分类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1.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作用

  (1)节约资源。通过分类收集,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资源。

  (2)减少环境污染。垃圾中的有毒金属、电池等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深入人心,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工作量。节省了后期处理垃圾的分类工作,降低了处理成本。

  2.公民参与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1)有些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该小区有些住户觉得这样做比较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垃圾分类的激情不高。还有些住户觉得垃圾分类是环保公司和物业公司的责任,不该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更不该通过立法来给公民下达命令,而应该让公民自由选择。

  (2)有些公民认为自己参与垃圾分类的力量很单薄,对整个社会环境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有个别住户觉得自己是参与了垃圾分类,但很多人却没有参与垃圾分类,别人照样在污染环境,觉得自己的力量有限,很难对整个社会产生大的影响。

  (3)有些公民觉得参与垃圾分类要消耗成本。有些住户觉得参与垃圾分类需要自己购买分类垃圾袋,虽然不贵,但还是要自己出钱,而且还要花时间,所以热情不是很高。

  (4)有些公民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而参与垃圾分类。有些住户不是发自内心的保护环境才对垃圾分类处理,而是怕受到处罚才迫不得已进行垃圾分类。

  四、结论

  在近几年中,没有一个政治概念能像“公民参与”在中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那样流行,但界定却又十分的模糊。公民参与作为现代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西方国家民主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探索民主的实践,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民主化浪潮。

  公民参与之所以在中国得到较快发展,是因为它得到了政治上的认同。我国党的领导人把公民参与式的民主创新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新的政策。中共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政治的理性,公民参政的权力会在更多的地方得到体现,民主会在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地区得到普及,民主化的浪潮将一浪高过一浪,最后波及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俞可平.公民参与的几个理论问题,2006.

  垃圾分类的论文篇三:《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基本概念后,对我国相关垃圾分类政策进行了政策分析,总结出我国目前垃圾分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试图提出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垃圾分类,政策分析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天产生的各种生产、生活垃圾的数量几乎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从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出发,实行垃圾分类,充分有效地利用垃圾、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一、垃圾分类

  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2、厨余垃圾;3、有害垃圾;4、其他垃圾;

  二、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属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1、减少占地;2、减少环境污染;3、变废为宝;

  三、垃圾分类政策体制分析

  垃圾分类制度的构建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吸取理论成果。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必须全面做到有法律保障、技术支持、管理跟进、民众参与。我国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有15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完成技术层、立法层、组织层、观念层的“四合一”制度形式,垃圾分类制度的构建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政治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产出,也就无法从完整意义上真正建立起来。

  2010年1月广州市掀起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高潮后,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不断遭遇民众对垃圾分类问题法制、技术、管理保障等方面的质疑,民意中对于目前垃圾分类能够产生的效果大部分不持乐观态度。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其他试点城市。这就意味着,广州政府在垃圾分类制度构建这方面的工作还需努力。

  四、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中遇到的困难

  各地都在积极实行垃圾分类,但是很多的办法都收效甚微,效果远远低于政府的预期。综合分析,是由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道路上遇到了如下的瓶颈:

  1、垃圾分类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垃圾分类作为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其理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文体现,同时各地也有地方性法规规章补充说明。

  2、垃圾分类标准设计不够具体,分类设施标准有待统一

  每个人对“回收”的具体定义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可以回收的东西,其他人可能认为“不可回收”,从而可能导致投放选择不一样,最终达不到垃圾分类效果。

  3、垃圾分类城乡化推进不平衡

  目前的分类推进和试点的工作多在中心城区进行,垃圾分类开展不平衡。郊区城镇或街道加入试点的比例和成效普遍落后于中心城区,并且郊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限于城镇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推进尚未展开。由于宣传普及、设施配备、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郊区尤其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远落后于中心城区居民,郊区分类普及率和推广力度也远落后于中心城区。

  4、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分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不论是居民自发源头分类,保洁人员或拾荒人员的二次后续分类,各环节的各个主体都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垃圾进行层层挑拣和收集。其中有以进城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体的“拾荒游击队”为主要从业人员,由于该群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作业队伍不规范,收到经济利益驱动最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以经济利益为本的”捡垃圾“意识,对一些经济利益小但仍可资源化的垃圾,如部分玻璃瓶、非塑料凳不进行分拣;二是个别人员通过在硬纸板中掺杂沙子或水增加质量以获得更高利润,减低了垃圾回收的品质。

  5、垃圾分类后续资源化程度不高,方式粗放

  由于对低经济价值的垃圾不予回收或回收比例低,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对减量化的明显效果;有由于对回收的品种进行掺杂处理,导致品质不高,加之目前资源化技术较低,导致垃圾分类资源化方式粗放、附加值较低的局面。例如掺杂后的废纸板不能满足高级资源化的需求,许多废纸板原料仍需依赖进口;不同种类的塑料混合再造塑料粒子,最终也只能再生产价值低的一般塑料制品等。另外,除常规资源化产品外,目前对于废干电池尚未开展再利用。

  五、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拿出对策来解决问题,以更快地促进我国垃圾分类的发展:

  1、深化法规操作性,加强配套制度政策研究

  垃圾分类首先要有法规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来保障,并且相关的法规制度应避免过于原则性,应结合区域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广州出台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对分时段收运、处罚等都有较细致规定;北京在18个区县600个校区试点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来深化垃圾分类。因此,各个地方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来提升垃圾分类的法律地位,并辅之以配套的政策研究,明确责任主体。

  2、完善垃圾分类标准

  在分类设施规范和设计上,应将居住区和公共场所分别对待。在居住区垃圾分类方面,对废报纸、塑料瓶等便于积攒和堆积的垃圾,回收价值较高,因此不需要配备专门的分类收集设施。但对碎玻璃、碎纸张、塑料薄膜等回收难度较大、回收价值较低的废弃物,由于其价值必须通过量化累积才能体现,因此应配备标志明确的专用器具或定期上门回收,方便居民分类投放,促进公众对分类的积极性。

  3、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城乡差异

  针对中心城区的垃圾分类推广方法不一定适合远郊尤其是农村地区。在今后的垃圾分类开展工作中应考虑郊区城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农村地区有空间存放暂时不用的东西,又由于居住较为分散,分类后集中的经济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村集、镇收运、区处理”收运模式是否有利于垃圾分类是开展值得商榷。对于农村垃圾应就地生化减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其品种考虑是单独分类收运处置还是进入日常生活垃圾处置。如有机垃圾可以固定堆肥,而具有较高分类回收价值的农用塑料薄膜则可单独分类后再利用。

  4、规范废品回收行业,鼓励垃圾产业化

  垃圾产业化是促进垃圾分类的最终长效动力,可以从促进废品回收行业和规范从业人员两面着手。促进废品回收汗液就是要拓宽打通目前市场不能自发回收或覆盖不全的品种,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回收点的数目和覆盖率。而回收网点的设置应由政府来牵头,尤其是中心城区土地稀缺,回收网点的建设智能由政府来推进。

  5、规范从业人员

  一方面要认识到拾荒者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该现象对市容治安的负面影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30万拾荒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如何规范从业人员,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的“拾荒者合作社制度”值得借鉴。为解决城市垃圾回收问题,巴西将分散的拾荒者组织起来,规范回收大军的同时,又增加了就业岗位,目前巴西有50万人从事垃圾回收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J].环境保护2000,(8).

  [2]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9).

  [3]张亚尊,张磊,张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1.浅议从众心理的论文

2.浅议环保教育的研究论文

3.浅议社会和谐的毛概论文

4.浅谈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5.浅议廉洁教育的论文

6.浅议挫折教育的论文

23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