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论课堂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

论课堂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论课堂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宏观领域,而且体现在课堂等微观层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课堂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课堂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篇一

  《课堂教育公平失衡的因素分析》

  [摘要]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宏观领域,而且体现在课堂等微观层面。课堂教育公平受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影响。客观方面包括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主观方面包括师德、教师心理因素、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

  [关键词]课堂教育公平;失衡;教师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权利意识的觉醒,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强烈关注。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社会办学力量的补充,教育资源不断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在宏观层面上的教育公平正在不断改善。但是教育公平能否真正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在课堂,因为很多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发生在教育的微观层面。

  课堂教育公平是指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具体地讲,平等权利是指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内、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处在与他人平等的位置上,有权利获得适合于自己个性特征的发展机会。然后研究课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特征和关系,对影响课堂公平的因素进行多方面分析,以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客观因素的局限性

  1.空间因素

  班级授课在扩大教育对象,实现教育公平上曾经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但是,班级授课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首先,班额过大。班额过大为教育公平的实现设置了障碍,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到全部学生。其次,学生插秧型排列,这是学校最普遍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平面,在二维空间。按照场概念的物理学原理,场对周围的影响强度大小取决于距离场源的远近,那么前排和后排的学生接受教师影响(场源)的效果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当然课堂中的实际情形和物理原理有区别,离场源近一般效果较好,但不是距离教师最近,效果就最好,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由于与教师和黑板的角度,教师的注意力很少会在第一排。学生视力会受到不良影响,还有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这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因素,现阶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做弥补,经常对座位进行合理调整,有条件的可以将插秧形摆放成马蹄形或半圆形;学生的位置是比较固定,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接近更多的学生。改变一言堂的授课方式,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中。

  2.时间因素

  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付出时间必不可少。学生投入到学习和教师分配到学生个体的时间与学生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实的课堂中,单独交流对学生发展非常有利,但是,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点对点的交流就无法做到时间分配上的平等。此外我们从课堂中更加微观层面看,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时间对每个学生成长的实际意义却是不同的。从性质上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正时间”,即处于生命力良好发展状态的个体时间;“爆发时间”,即处于生命力急速爆发状态的正时间;“零时间”,即生命力停滞状态的个体时间;“负时间”,即处于生命力总体上消极、倒退方向恶化的个体时间。“零时间”“负时间”都是无时间,即人的无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干扰学习状态的因素难以控制,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导致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正时间”“爆发时间”难以实现。

  二、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1.扭曲的师德

  罗素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师恰恰是以名利为唯一目的,明目张胆地把学生当作获取名利的手段。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观念和原则正不断影响着教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思想不坚定,将教师职业作为捞取名利的手段。由于某些教师的参与,本来难以避免的客观的不公平现象更加恶化。笔者通过大量听课,发现坐在二、三、四排的学生被教师关注、提问的机会要大大高于第一排、靠墙两列及最后两排的学生。一些学习成绩好,家庭背景好或与教师有特殊关系的学生往往被安排在这样的位置。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班主任的主观安排,优先把一部分学生安排在优势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课堂教育资源发生严重倾斜,不仅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等,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2.落后的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会直接体现在教师教育活动当中,落后的教育思想,必然导致落后的教育。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应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在课堂中,教师把自己当作是知识的掌握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威胁、强迫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是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友好的协商。一些教师对父母接受过较高教育、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另眼相看,而对父母接受教育较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产生轻视的想法。

  3.教师心理因素

  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更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教师才具有亲和力,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心理现象却难以避免,如期待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情绪效应等。

  期待效应,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罗森塔尔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结论期待着事实的发生。教师往往对好学生给予正向期待,一般不做消极分析;而对那些笨学生、淘气的学生给予反向期待,一般不做积极分析。这种期待效应在实践中对一些学生是不公平的。

  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在教学实践中,“晕轮效应”常常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认知和评价。学生成绩高,就是好学生;学生成绩差,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也视而不见。这和“盲人摸象”以点代面没有任何区别。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所以,一些教师因为某个班级有几个难缠的学生就对整个班级产生负面评价,否定其他学生的优点。

  4.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是内隐的,不易测量的。教师必须具备处理班级内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乐于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经常因为对课堂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影响上课情绪,或者怒不可遏,大发脾气与学生发生直接冲突。这样,那些上课不守“规矩”,敢于和老师做“斗争”的学生,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参考文献:

  [1]李润洲.课堂教学中公平问题的理性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2,(9).

  [2]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写在《中外教育名文100篇》出版之际[N].中山日报,2007.

  [3]马吉宏.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232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