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幼儿教育的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幼儿教育的论文

  幼儿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基础。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从教师向幼儿单向的传递有关语言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交流和对话让幼儿主动进行“社会的、认知的知识建构和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教育;养成教育

  《新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注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正确想法和主观感受,引导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从教师向幼儿单向的传递有关语言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交流和对话让幼儿主动进行“社会的、认知的知识建构和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语言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口语能力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是幼儿教育中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目标中,谈话是重要的手段。幼儿园的学生在感知和体验后,都有急于表达的欲望,教师则通过谈话交流帮助他们梳理、提升认识,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说”的空间和提供说的时间,提供充足的“说”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是幼儿心理的需求,也是交流分享最直接的方法。谈话作为一种有效的幼儿教育方式经常被用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的计划有步骤的语言谈话训练,有助于幼儿提高掌握语言能力,促进儿童语言表达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的互动交流才是最有效的,又最能引发幼儿谈话的兴趣,让表达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呢?

  一、营造氛围设置话题,激发参与谈话兴趣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改变,在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不爱讲话,内心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对他们积极引导,用亲切的话语为幼儿增添一分安全感,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出有趣的问题去吸引幼儿,并从问题的一问一答中激发幼儿参与交流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在谈话过程中设置话题,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要考虑幼儿的个性发展。我们经常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话题,相对比较单一。比如在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外形特征:“它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相应做答。这让谈话没有活力。我们应循序提出问题:“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用途、你要用它来做什么?”等。通过谈话的语气、语调和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和表达欲,在谈话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性思维和独立感受的需要。在谈话过程中,尽量让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和感受,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给幼儿思维的空间,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宽泛的话题,来包容幼儿各异的感受。比如观察小猫前的提问“小猫长什么样子、小猫有什么本领、你见过的小猫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谈论话题广,让幼儿们没有限制而有中心地谈论,使幼儿有话可谈,乐于谈,把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体现了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发展了互助、合作的态度。在谈论过程中老师适当利用姿体语言和肯定的表扬,营造出宽松不枸谨的互动交流环境。让谈话活动成为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教师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方向。

  二、及时梳理归纳提升,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语言外显出来,在谈话活动中强调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强调活动小结,强调用语言与幼儿交流,用对话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且有意识地用启发性的语言促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明确、表达更加有效。在幼儿中进行谈话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刚开始时,对于有趣的话题,幼儿们会产生交流的愿望,他们会畅所欲言;然后到了活动中期,他们的兴趣往往就会有所下降,注意力会不集中,谈话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幼儿通过谈话反应过来的众多信息摆在你面前时,及时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谈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起先的谈话,话题会很散,时间也很短,但每次谈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在谈话过程中,思考幼儿语言背后的经验支撑点,分析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反思提升的内容是否适应幼儿现有水平的需要,再从他们反馈的行为中分析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寻找并建立发展的可能。

  那么如何使幼儿保持这种谈话兴趣呢?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和提升谈话内容很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进行“画龙点睛”式总结,以激发幼儿保持谈话的兴趣。如在大班教学“你觉得家是什么”时,我让幼儿谈论“你觉得家是什么”时,孩子们们有的说:“家是苹果”,我便说“你觉得家是苹果,它很有营养,让你长得这么健康。”有的孩子说“家是天空”,我便说“你觉得家是天空,它很宽广,让你自由生活。”通过老师的提升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引导倾听参与,围绕话题产生共鸣

  教师的活动指导语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接形象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在活动中,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而有时孩子们的谈论和回答有时会让我们意想不到,每当这时老师们总会显得很着急,这样就会影响话题的继续展开。这时老师可以根据谈话目标加以引导,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谈论过程中培养师生共同的倾听习惯。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倾听能力指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也是文明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倾听的过程中努力让幼儿“感同身受”,认真倾听和积极参与同伴的谈话中去。将一个人的感受,变成大家的感受。当一个孩子提出疑问时,教师就把问题抛给大家:“你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等等。让幼儿感觉别人说的事,也有我的份,使孩子感受到谈话的乐趣,喜欢参与到谈话中。

  随着孩子的探索活动的增多,谈话活动也会不断增多。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无时不是在听与说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地把握每一个机会让幼儿说,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通过适时、有效的谈话帮助我们达到预设的目标和预想的效果。

237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