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生命教育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要:2010年我国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说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生命教育”清清楚楚地写入教育纲要,标志着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文阐述了什么是生命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52-03

  一、生命教育的脚印

  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美国各方的关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确地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加州阿南达社区创建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并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自此以后,生命教育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性教育思潮。

  在我们中国,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教育由追求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过渡以及现行社会存在的大量的漠视生命现象,让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生命教育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2010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阶段。国务院公布了经过反复讨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最终稿,《纲要》定稿明确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写入其中,并冠以“重视”二字以强调。这标志着“生命教育”这一提法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教学,正式被官方认可,获得了国家准生证。生命教育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叩问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生命、发展人的生命的活动。目前,虽然我们国家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内容却是一致的。笔者倾向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教授肖川教授说的“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寻幸福生活。一句话:悦纳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用生命教育燃亮教育的生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理想。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单搞一套,而是整合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用生命教育贯穿。

  (一)遵循核心突出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所以,应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经营。首先,在办学理念上,倡导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弘扬师生的生命活力。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师生人人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人人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其次,建立生命教育的大学科概念,让生命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因如此,必须树立“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思想。积极构建生命教育实施网络图,积极营造有生命活力的育人环境,从文化学习到体育,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品德教育,从环境营造到实践活动,都深深打上生命教育的烙印。从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网络、电视荧屏、黑板报、到图片展览、班团队活动等都留下生命教育的印迹。让生命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成为实实在在的重要内容。

  (二)循序渐进划分明晰

  教育必须遵循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教育是有阶段、有序列的,为此,要给每个年级确定教育主题。小学主要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初中分三个年级。以初中为例。初一年级:以认识生命为主题,介绍生命的起源,人从哪里来,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多彩的生命世界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初二年级:以珍爱生命为主题,介绍远离毒品、拒绝自杀、吃出健康、学会健身等,强调人与自我的关系。初三年级:超越生命为主题,通过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做人、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等板块,启迪学生认识到生命有限,价值无限,强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年级各有侧重点,实现了有序发展。

  (三)整合途径拓宽思路

  课程育人――校本教材做渠道。实施生命教育,谈到生命教育的实践,“生命教育能否课程化、是否需要课程化”的问题就自然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从生命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渗透性、情境性和非连续性,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而非一种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口头上承诺生命教育要融入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这些“豪言壮语”在现实中就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应树立“理念为先、课程实施为主、学科渗透为辅”的思想,依据课程开发理念,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个纬度,开发生命教育课程。

  课堂育人――让课堂充满活力。什么叫活力课堂?李希贵老师说:要“让学生在课堂里自由呼吸,让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没有了压抑,有的是灵光闪现;没有了束缚,有的是畅所欲言;没有了权威,有的是平等兼容……“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激发出生命活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活力课堂就是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打造活力课堂活动包括两部分:学科挖掘和活力课堂。

  1.学科挖掘。不容质疑,学科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科特点。我们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凭借课堂教学渠道“有意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学科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追求。数学学科可以让学生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作为思考者的本质。体育学科教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音乐与美术学科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比如说,有一位老师这样上作文课:她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亲人的名字,然后一次划掉一个(意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划掉一个就谈谈自己的感受。因为每划去一个人的名字,就意味着一个最亲爱的人离去。课上到最后,老师泪流满面,学生泣不成声,很多学生不忍心再下笔。课后,学生的作文中普遍表达了“感恩”的心声。有的说,亲人时刻伴随在身边,但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的说,亲人是我的支柱和靠山,我不能失去他们;还有的说,感谢生命,珍惜拥有……谁能说这样的课没有体现学科特点,而同时又散发着生命的关怀呢?学科渗透工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生命,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活力课堂。打造活力课堂,是张扬学生生命个性的一条渠道。环视当今的课堂,忽视学生存在状态(亦即生命状态)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依然主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习的乐趣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生命的发展缺少活力。要让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就一定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注重学习过程,教师只能是一个帮助者、合作者、组织者。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所以每节课都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完善生命,释放生命活力,共同成长的土壤。

  临沂市罗庄区册山镇中学数学老师刘建宇就是个思考者,他教初中数学,打乱教材编写体系,重新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他在课堂上讲哲学,甚至讲外国的哲学家,更有甚者在毕业班的前夕看世界足球赛,放电视,没有任何作业。结果他的学生怎么样呢?他的初二学生参加整个临沂市考试,比初三的成绩还好,奥林匹克竞赛,他一个班获奖的学生占临沂市获奖人数的半壁江山。他的家庭炉边谈话式课堂教学,特点是:随和、融洽、自然与轻松。数人一围,无尊卑之别,唯友情相处,无严肃气氛,唯兴趣使然。就某一问题或几个话题展开讨论,人人敢想、敢说、敢动,最后达成共识,或者未成共识。这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属于生理行为的求知欲望,个体创造思维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文化育人――给环境话语权。学校办学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形成学校文化,用文化育人。文化包括很多,如管理文化、组织文化、研究文化等。

  有一所学校,养着四种动物:孔雀、猴子、白鸽、小兔。教学楼墙上镶着四句话:像孔雀那样美丽,像猴子那样灵敏,像白鸽那样纯洁,像小兔那样温柔。校长说:“这就是学校的校训。”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许多学校的校训大致相似,如“求实、励志、勤学、奋进、守纪、文明、尊师、爱校”等,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校训不好,但与上述“动物榜样式”校训相比,似乎缺乏个性和生命气息。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学校生气勃勃的氛围,营造校园亲和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依恋、向往、成长的学园、乐园。

  活动育人――体验多元色彩。教育者们都爱说的一句话是:活动最能锻炼人。此话不假,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有意体现生命教育主题和内涵。

  (四)教育者要懂得生命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新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看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毒死。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一名学生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就读,数学考试只得了20分,老师给他订了一个增加20分的学习目标。一个半月后,这名同学数学考了56分。老师宣布,这次全班考得最好的就是这名同学。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说:“这名同学数学考试比上次增加26分,有谁比得过他吗?”于是老师提议,全班鼓掌,向这名同学表示祝贺。也许是这名同学第一次受到这么热烈的赞扬,他哭了。这名同学从此爱上了数学。

  学校经常进行是“重点培养‘优生’,还是重点帮助‘学困生’”的讨论。其实,这种讨论并无多大意义。我们要关注的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优生”、“学困生”都需要我们帮助和辅育,从成全生命这个角度实施教育工作,我们就不会有“优”、“差”之争了。上述那名同学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老师,老师激活了这名学生的生命潜力,使这名学生由“差”变“优”,实现了他生命成长中的一次转折。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担负着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任务,不能因为教育者的失误,而造成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忽视和伤害。

  教育者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功(尽管他们成功的途径、方式有所不同)。有许多教师问:“学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一位教师说:“如果你教的学生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只有三条。第一,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第二,我们还没有发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优势因素;第三,我们还没有找到使学生成功的有效方法。”教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应在教育者自身上找原因。有一项调查发现在校读书6年,还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从未发过言。超过60%的学生从未当过班干部(包括小组长),能够外出参加活动的学生非常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有一位班主任的故事:教室最后有一张排剩下的单桌,同学们都不愿坐那里,班主任把这张桌定为“思过桌”,谁不守纪律或犯了错误就坐这个位子,以示惩罚。这样下去,班上的纪律仍然不好,仍然有同学犯错。于是,这位班主任改变了方法,把这张桌命名为“荣誉桌”,哪位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科任老师表扬,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就坐这里。老师们称这张桌为“信得过桌”、“免检桌”。一下子,全班同学都争着要坐在这张桌前,以能坐这里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从此,这班的纪律好了,学习也进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张桌子并没有丝毫变化,是这位班主任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这就是教育,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对学生生命状态的了解和把握,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搭建生命发展平台,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方法,促使每一名学生成功。

239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