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论文(2)

浅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论文

  浅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论文篇二

  《大学文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摘要:大学文化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大学文化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在于,以大学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责任,担当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以大学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即打造“能力为本、重在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两个面向”、“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文化,“协同创新”的服务社会文化;以大学文化自强,形成品牌文化,即以战略规划推动品牌文化建设,以文化名片塑造品牌文化,实现大学从特色文化到品牌文化的跨越,从文化创新到文化自强的突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自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5-0060-05

  大学文化建设既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强劲动力。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教育制度和管理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与社会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物质条件的改善,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大学制度的完善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则关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并深层次地作用于办学的实践路径,影响了大学“四大职能”的实现。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正是大学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如何发挥大学文化的力量,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本研究旨在构建“大学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自强”的理论框架,阐释如何以大学文化的力量,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自强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文化自觉,才能知道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文化,实现文化自强,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大学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自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于:以大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责任,激发“大学人”担当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以大学的“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大学的“文化自强”,形成品牌文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以大学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责任,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命题,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张楚廷教授认为“大学独特的文化,当然需要独特的文化自觉,自觉其文化之深邃,自觉其文化之独特,自觉其文化之意义与价值,从而,自觉到大学之为大学”。大学的文化自觉首先意味着“大学人”对大学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冯骥才先生认为,“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大学是知识分子最集中和最活跃的地方,理应保持“先觉”。大学如果缺乏文化自觉,就容易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这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背离。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大学文化自觉的实践,重在培育文化责任。首先应是大学使命意识上的自觉,勇于担当大学在新时期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次,从大学办学实践规律来看,必须在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上高度自觉,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大学,迟早是要消亡的大学;特色则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

  1.发展使命上高度自觉

  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对文化有一种促进其发展的担当,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有一种理性革新的使命。一要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当前传统与现代、雅致与庸俗、一元与多样、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大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责任。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包含对大学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自觉维护,包含着对大学文化传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这种主动发展和创造,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品位、文化价值追求的实践之中,体现出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对当地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关切和贡献之中。三要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文化安全是国家的深层次安全问题。西方的文化霸权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大学应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以战略的意识、世界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不断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2.质量建设上高度自觉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因此要在质量建设上高度自觉,形成一种新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深层的、机理性的东西,甚至成为一种群体性的心智模式,在背后支配着大学的整个质量活动。优秀的大学质量文化能够体现大学的使命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统摄着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一要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径下的育人文化的要求:质量是核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大学文化的独特基础,它最能代表一所大学的核心理念与精神。因此。育人文化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二要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径下的科学研究文化的要求:创新是重点。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建设科学研究文化的本质是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要努力营造潜心科研、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三要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径下的服务社会文化的要求:合作是关键。服务社会文化的特点是进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对话,关键是培植合作文化,以合作的理念,开放的机制,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大学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

  3.特色发展上高度自觉

  大学缺乏个性,千校一面,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同质化现象阻碍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校训中带有“勤奋”、“求实”字样的分别有68所、65所。校训普遍存在“重复多、特色少、视野窄、起点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缺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一方面,办学特色是形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大学要清醒地分析竞争主体,找准竞争优势,采取错位竞争的策略,如地方院校要与“学术型大学”、“重点大学”注重培养“学术型”、“精英型”人才的发展模式相错位,走“应用型大学”之路。另一方面,要以大学特色文化凸显办学特色。一种大学文化是否有活力,是否有竞争力,在于其是否彰显了学校的优势。大学特色文化所具有的精神熏陶、思想引领等功能对办学特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英国牛津、剑桥的博雅之风,德国柏林、海德堡的研究之气,美国哈佛、耶鲁的引领潮流,巴黎高师激荡灵魂的“高师精神”等,都是以特色文化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典范。

  二、以大学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创新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与生命,是大学文化的存在之本和发展之源。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走出当前“千校一面”的困境。要以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大学的文化创新是一个体系。关键是要抓住高等教育现代化路径下的育人文化、科学研究文化、服务社会文化的本质要求。

  1.在人才培养中打造特色文化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与研究型大学或重点大学错位发展,打造“能力为本、重在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能力为本、重在应用”,即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贯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导向为主的原则,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迁移与应用。能力为本是对传统“学历为本”的育人观念的超越,能力为本坚持素质教育理念,重视文化“化人”,使学生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深厚的人文底蕴、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以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打造“能力为本、重在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可以通过“创业+专业”的教育模式。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创业教育学科和教学研究体系。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中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如一些高校开展了“依托创业先锋班改革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等。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一是缺乏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创业学相关的学科发展缓慢。据统计,美国已经在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课程,其中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创业学相关学科发展最快。我国创业学相关的教材和课程不足,创业课程的开设没有系统化。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进一步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系统。二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生态系统。因此,进一步融合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中的师资、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局面,营造“能力为本、重在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氛围。

  2.在科学研究中打造特色文化

  目前大学的科研存在着上不着天,与科学前沿发展水平相距甚远:下不着地,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因此要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社会需求”为主线,打造“顶天立地”的创新文化。一是培植崇尚科学的学术追求。营造追求真知、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学术制度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英国剑桥大学的纸片文化,对培植学术追求具有特殊意义。在剑桥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叠叠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餐厅、走廊、过道……甚至连厕所里都有。这些小纸片是为教授、学者们摆放的,以方便他们随时记录突然冒出来的灵感,也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思想、创造、发明和发现。二是建立跨学科的组织文化,进一步激发以学科交叉促进学术创新的内在动力。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和团队之间的协同攻关,对有组织的跨学科的重大科研、团队合作、交叉学科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等进行倾斜支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三是做到“立地”,使科研有用武之地。在科研选题上,要“水土相服”。学校要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真正摸清当地风土人情、产业结构等特点,消除科研与地方发展需要相“排斥”的现象。在研发的过程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互动,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吸收企业的研发力量,提高研发的效率;在科研的结题阶段,注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升科研成果的研发效率。

  3.在社会服务中打造特色文化

  通过大学的学术文化与社会的创业文化的交融发展,把办学之根深深扎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中,以争创服务地方的出色业绩实现高校的自身价值,走校地协同创新之路。

  找准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中的切入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大学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特色,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基础和产业发展需求,密切关注、主动跟踪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瞄准政府需求,并通过主动调研、走访政府、行业协会等方式,主动了解情况,发现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智力优势,逐步成为企业、政府的“合作者”、“智囊团”,有效地输出学校的思想、人才、成果。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中找准着力点。一是构建服务地方的机制,建设校地协同创新的“产学研用”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研讨,掌握地方产业、企业需求信息和高校的科研成果信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二是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在学校、学院、团队等多个层面,搭建面向区域的虚拟运行与实体操作相结合的各种研发平台。如校企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网络合作平台等。三是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研发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教学与科研人员互聘合作等形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支柱产业发展与新特产业崛起,也提升学校的质量。

  三、以大学文化自强,形成品牌文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大学文化自强与文化自觉、创新是一个整体。大学文化自强,是大学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使大学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文化自强的典型特征是大学品牌文化的形成,从而实现大学文化从特色发展向品牌发展的跨越。为实现文化自强,大学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推动品牌文化建设,以文化名片塑造品牌文化。

  1.以战略规划推动品牌文化

  构建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自强的战略框架。文化自觉是基础,是为了激发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文化创新是手段、方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的目的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三者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文化自觉阶段,要注重责任意识上的高度自觉、质量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特色发展上的高度自觉;在文化创新阶段,要在育人过程中创新文化,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文化,在服务社会中创新文化(参见图1)。

  践行基于传统、面向未来――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战略思路。当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生命力、品牌是目标。文化品牌的打造则首先要基于传统,传承优秀文化,同时要面向未来,创新文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文化,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进而推动品牌文化的建设和进行品牌学校的打造。《盐城师范学院文化建设纲要》提出了“培育高境界的文化精神,体现高效率的文化管理,开展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建设高标准的文化设施,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环境”的品牌文化打造思路。

  2.以文化名片塑造品牌文化

  领导、教师、学生是大学延续的根本力量,是大学组织的骨架,他们也是大学文化自强的根基。大学的文化自强则是经历文化自觉之后,依靠文化创新逐渐实现的。为了塑造品牌,建议打造“领导、教师、学生”三张文化名片。

  领导文化名片。校领导是学校品牌文化的“招牌”。一张薄薄的校领导名片却应反映一所学校的厚重底蕴。校领导应具有独特的教育哲学,善于洞察和找准学校文化的发展点和增长点。梅贻琦的“大师”论,竺可桢的“求是”精神均是流传的典范。同时校领导应善于汲取传统文化、关注当代文化,融人多元文化、切入热点文化,以彰显名片的魅力、增加名片的影响力。如最近几年的“根叔现象”,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被30次掌声打断,现场7000余名学子数次起立高喊“根叔”,原因是一位大学校长以草根精神,及时汲取当代热点文化,契合学生心灵,与学生实现了有效沟通并获得信任。

  教师文化名片。教师是学校品牌文化的“支点”。注重优秀教师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第一,以“身边的榜样”塑造文化品牌。通过挖掘优秀教师成功成长的典型事例,在精神层面上为更多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原型”启发,引领教师由片面发展走向完整发展,由普通走向优秀,由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第二,建设各二级学院的文化,支撑教师文化名片的形成。学院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浓缩,对打造教师文化名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饮水思源、点石成金”、医学院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文化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力。

  学生文化名片。学生是学校品牌文化的“王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文化。第一,加强文化载体建设,营造具有文化品味、整洁美观、多样和谐的育人环境。自1988年起,老布什、克林顿与小布什,三位美国总统都是耶鲁的毕业生,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这与耶鲁大学的办学文化紧密相关。耶鲁大学以宁静为美,校园的建筑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神圣、高雅和宁静。第二,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创新创业精神、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撒播创新创业精神,孕育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引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质量;坚持弘扬主旋律,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扶持原创校园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浅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2.浅论我国教育方针的有关论文

3.浅议深化教育改革论文

4.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论文

5.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

24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