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各门学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语文既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他们走出校门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

  摘要: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充实教师本身知识的同时,吸引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才能达到培养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际教学中,我在逐步改进学生文字基础差的同时,注意发挥优秀范文的优势,把突破口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构思 良好习惯 共同修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各门学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语文既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他们走出校门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教好语文,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

  笔者发现: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给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充实教师本身知识的同时,吸引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才能达到培养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际教学中,我在逐步改进学生文字基础差的同时,注意发挥优秀范文的优势,把突破口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争中有学读中有写

  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完成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无论是提问还是讲解课文,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分析、理解、提问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使他们学以致用。

  对一篇课文的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我一改往日听写、背诵的模式,而是在课前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利用3-5分钟时间,由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这时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如有差错,必会遭到本组成员的“责难”,对他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而且比起教师训斥的效果要好的多。教师在总结中加以详解,既查缺补漏,又巩固了基础。

  讲台上的教师,真好比一位熟知剧本的导演,这剧本就是手中的教材。充分的备课以后,围绕教学目标及其重点、难点的各个环节,便开始了自己的编导。力求使自己的一动一静、一嗔一喜都具有启发思考的作用。在关键的环节上猝然一问,学生的思维就立刻活跃起来。这时往往还要补上一句“看谁应的快!”于是大家争先作答,愈辨愈烈,逼近答案时,略作修正总结,就可以板书了。有时抛出的问题,同桌的小声商量或激烈争吵,我却从不限制他们,代之以鼓励,并循循诱导。因为他们此时的目光和神态已经告诉我: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我设计的问题牢牢的抓住了。是十分可喜的,也正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的去思考、争论、再思考、再争论,无形中掌握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二)启发构思共同修改

  构思材料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材料枯竭,不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提炼、加工生活。结果写出的文章主题不突出,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实际上,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写作时能打开生活的窗子,放开思路,按要求搜集、使用生活中的素材,问题就解决了。我经常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详细的记录下来。我对他们说:“你们身边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如果仅仅把它们按本来的顺序记录下来,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做,好的文章,就在于他们写的既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又真实感人。即所谓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们不是胡写乱写,而是寻求生活的组合、加工、提炼,落实到文字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后来交上来的习作质量较高,很有文采。

  在作文批改上,尽量去寻找发现学生们的长处或较前一次相比进步的地方进行鼓励、表扬。因为学生每次作文之后都迫不及待的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定势来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写好文章的信心。

  课堂上讲评不只是选择好的范文,更主要的是挑选那些在布局或选材方面优缺点都较典型的文章来宣读,让大家来品头论足,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品评的能力,并克服自身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习惯成自然,习惯成了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部分之后,就很难更改。学习语文是一个慢功,着急不得,突击不成,就象收获蜂蜜,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领悟。这就是所谓“功成自然成”。

  这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看报习惯、修改文章习惯、

  专心听说习惯、有礼貌说话习惯等等。

  习惯的养成,在开始有一点强制的味道。例如,我在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习惯时,指定学生某段时间内看一本书,然后写心得,每个人必须都写。刚开始可能不知道写些什么,我就启发他们。这本书围绕着哪些事,写了哪些人,这件事又是怎样发生的,结局如何?经过长期训练,反复纠正,已初见成效。学生已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现在很少看电视,而改看各类书籍了。

  语文能力是一种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习惯,那么他的素质必有很大的提高,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必大有益处。因此说,激发兴趣可以促成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又是能力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差异个性对其主体学习欲望进行充分激发。苏联一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使学生亲身参与,从而获得掌握知识的切实情感,才能充分唤起其对知识学习的特有兴趣。”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特个性爱好进行充分了解,在灵活的引导启发中,使具有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激发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投入语文学习,在主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使其独特个性得以发挥;在亲自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对情感进行掌握,从而使其形成自我肯定体验。比如:在学习完《我有一个梦想》后,我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写作训练,在开放的意识指导下,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梦想进行充分描述,我告诉学生“大家怎么想,怎么写,只要不违背文体要求和部分基本思想原则,写什么,怎么写,你们自己掌握。”在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的基础上,一方面使学生写作的长处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也使其个性爱好、自有意识等得以进一步增强,在以“我要学”的主动意识代替“要我学”的被动思想的基础上,也使语文学习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教育论文

250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