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浅析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篇一:《中美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中美两国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等的不同,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以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教育 差异 思考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换言之: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我们分析了大量的事实和资料,并结合对美国教育的实地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及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中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以考试论英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是会考试的机器。中国的教育,注重对人类固有知识的传承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是向孩子们灌输大量的知识,然后用作业、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所有考试题目的设计都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训练和培养适应美国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员,尤其是培养造就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确保其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科研的领先地位。关于美国教育,可借用高钢在《遭遇美国教育》中的总结:“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让学生“信”;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即让学生“疑”。

  二、知识观的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对知识权威的质疑和批判,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拓展。中国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美国学生大多是主动地去探索。也就是说,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2]

  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走平民道路的,只需接受普及教育,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则需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力求“精”“深”。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对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全部不折不扣地掌握,要尊重和维护教科书的权威性。因此,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权威说的话都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的教育中,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课题,几乎没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是一模一样的。对现有的知识,他们侧重于教学生怎样去创新,鼓励学生去思考得出结论,至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有实际意义,并不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对一切事物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相信权威,揣测领导;而美国的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去探索追求真理。

  三、教学模式的不同

  在中国,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安排及本地实际情况,再制定当地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校哪天开学、哪天放假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

  而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的教学大纲,跟谈不上什么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所设课程及课程难度,由学校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科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几个学位。[3]

  两国学校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总言之,中国的教育比较单一化,而美国的教育重视多元化;中国的教育注重深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

  四、价值观取向及德育观的不同

  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教育也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的,强调以“社会为本”,即“社会第一”,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价值追求,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注入社会主义经济新元素的先进分子。

  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以儒家学说的人伦道德为中心展开的。从孔子主张的“仁爱”、“忠恕”,到孙中山倡导的“博爱”、“天下为公”,再到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筑起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和尺度,由此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自我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这一德育标准始终贯穿着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

  美国则以“个人为本”,即“个人第一”,追求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权利。而美国大学生要树立的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核心理念,因为“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4]

  美国的道德传统源于欧洲,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性的独立发展和培养,重视个体的地位和尊严。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这种人本文化养成了人们重视个人权利、独立、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这一点在美国社会和学校德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中美教育差异之思考

  当然,中美教育的差别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几点。由于中美文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中国教育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中国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仰安.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1,14,(5):5.

  [2]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8.

  [3]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1):35.

  [4]黄立坚,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25.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篇二:《浅析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

  摘 要: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中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通过对比,进一步反思。既认识到中国教育的精髓,也洞察到美国教育的领先,对当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比较教育

  教育根据其发生场所,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原始社会,学校和家庭未出现之前,教育与生产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的基本形态是原始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开始凸显,尽管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然而由于受阶级和特权的影响,只有少数人可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仍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需要大量的生产力,大量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现代学校才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后来的很长时期内,学校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的同义语。

  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邓小平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教育,在保持中国教育精髓的同时,挖掘不足之处,针对性改善,使我国教育能够越来越好。

  1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类型比较

  美国幼儿教育阶段是在玩耍中度过的。当前,中国幼儿教育阶段也注意到这一点,一改往日“知识为王”的观点,做了一些改变,比如不允许教10以内的加减法。

  基础教育阶段(0-6岁),中国小学以学科课程为主,开始学习大量学科知识,但美国小学仍以活动课程为主,受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影响。

  中学阶段,中国仍是学校规定的课程,即使现在部分地区,高中部分课程改成选修,还是在原来科目范围内选修。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据数据表明,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美国高中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初中时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甚至写作文,做演讲。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相较国内,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的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有学生就在三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当前中国开始试行高中部分科目选修,必然会出现,大量学生选修容易科目的现象,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进一步调整评价和考核机制。

  2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内容比较

  近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作出了一个判断:“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他比较了同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和美国学生,认为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仅不比中国学生差,“相反要强很多”。“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其实是自我麻醉,挑战了一直令中国教育自豪的领域,引起了强烈的争论。

  在这之前,我国初等教育工作者聊以自慰的一个重要理由,恰恰是认为我国学生的“基础”要比美国学生“扎实”,至少在“数理化”方面比美国同龄学生要好得多。一些到美国走马观花地“考察”过一两个星期的中学校长和老师,几乎都著文持这种观点。更有甚者,有人还给出了一个理想教育的公式:中国初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这种公式无疑默认:中国学生的基础比美国学生好,但创造性、研究性能力不如美国学生。

  问题在于:为什么“基础不好”的学生反而更有创造力、更懂得批判性思考和大胆质疑。这是不合乎逻辑和教育规律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正如丘成桐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如果你认为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会解多少道难题,你自然会得出这种结论,还会变本加厉地在学生身上强化。

  丘成桐无疑揭开了中国教育脸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近年来,国内关于美国教育的报道和书籍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代重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几乎都出自美国;而在人文社科领域,美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肯定与美国的教育直接相关,与他们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直接相关。这个判断是合乎逻辑的: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将人造卫星送上天,这导致美国举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国教育是否出现了问题”的大讨论。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在信息上已毫不闭塞,尽管“素质教育”已喊得满天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改善,相反,“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的现象越演越烈。基础教育的“减负”,也成了“负负得正”般的戏谑之言。

  3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评价比较

  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作者讲到自己的孩子曾经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做对多少题、考多少分”,对课程的评价仍然停留在“让学生学了多少知识”上。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教越笨”,老师“越教越累”。

  美国教育的精髓究竟是什么?近年的三部作品里有极为详尽的描述。一本是高歌著《赴美就学笔记》,作者记录了自己从美国小学高年级直到大学的受教育经历;一本是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里面记录了自己儿子在美国受教育的经历;还有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这三位作者都有相同的背景,都是移民到美国,都是从中国教育过渡到美国教育。这三位作者居住在美国不同的州,自己或孩子上不同的学校,却对美国教育有着惊人相似的感受和判断。高钢在书中写到:“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正是在“什么是教育的基础”这个核心问题上,我国教育整体迷失了方向。在美国,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怎样才能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教育,必须适应孩子的天性和发展需要;而在我国,亿万学生的发展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有多少孩子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这种所谓“扎实”的基础,其实是反教育的,背道而驰。

  4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思考

  最近,国内有人统计了1999年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学与中国6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大学在《自然》和《科学》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结果是,6所中国一流大学总和只有20篇,还不及哈佛大学一所大学的零头(399篇);同处亚洲的东京大学,同期也有131篇。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最大原因肯定出在教育上。

  我国基础教育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等“表层基础”,不注重“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应试教育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生教育本意是创新教育,但是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实行应试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再提倡创新无异于异想天开。

  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教育改革不仅朝向科学化,而且趋于民主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则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及学生能力的开发。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是对智力和知识的占有和配置,知识成为首要财富。刨造性是人才观的核心,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教育观的基点。必须告别“没有人的教育”,推广“合格+特色”的教育模式,提倡“求实+求证+求用”的治学态度。这些趋势都不断为各国教育思想大厦的建造添砖加瓦。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我们应努力挖掘深层次原因。从课程类型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评价,都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改变。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植根于中国教育。充分发挥比较教育的借鉴对比功能,使之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服务。

  因此,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是在保持优势点的同时,应努力学习其余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来改善本国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桂云,宋白玉.中美教育比较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科技视界,2015(6).

  [2] 王智玲.中美教育差异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潍坊学院学报,2014(14).

  [3] 杨文博.中外课堂教学的几点对比与思考[J].现代教育,2013(8):12-14.

  [4] 芮火才.“双基”扎实等于“赢在起点”?――从中美教育比较说起[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2(11).

  [5] 李绍青.中美教育价值观比较[J].教育科研,2010.

  [6] 粟高燕.中美教育交流的推进[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7] [美]陈旭.天才还是大师:中美教育的差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8] 高钢.遭遇美国教育[J].北京:北京文学,2003.

  [9] 高歌.赴美就学笔记[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10]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

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浅析论文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篇一:《中美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中美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