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究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究论文篇一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使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研究新课标,在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结合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探索美术教育内涵及教育功能性;体现新课程教师素质,转换教师角色,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终如一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新课程理念 美术教育内涵 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55-02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在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深化美术教育内涵;在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新课程下美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多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注重小学美术学科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2.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应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

  3.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但对小学教师来讲,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还更应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学习,正确理解这个“矛盾”的内涵。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三、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这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换,如何转换,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1.教师走下讲台融入课堂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四、改变教学方法,由经验性教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

  我国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注入式”、“应试型”为主。小学美术的教育与教学也是“师傅带徒弟”或“绘画技能培训”的延续,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以经验性教学方法为主,这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是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素质的体现。美术教学是极具直观性的艺术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从多方面尝试研究性教学,并注重学科的审美性教育。

  1.注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融现代媒体教学于课堂。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1)突出美术学科的直观示范性教学。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学生恐怕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地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2)在绘画技能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事实上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和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和创造力品质。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4.把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学科美术教学中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重视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 罗晓飞.师范性•美术教育性——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美术教育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