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语文教育问题浅析论文范文(2)

语文教育问题浅析论文范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语文教育问题浅析论文范文

  语文教育问题浅析论文范文篇二

  《技校语文与生命教育》

  摘 要:技校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强调自尊,常常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同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决定行动,如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引导技校学生珍惜、尊重生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在此谈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技工教育 语文 生命教育

  教育的产品是人,从育人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技校阶段的学生正由幼稚向成熟过渡,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强调自尊,但却常常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同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决定行动,如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引导技校学生珍惜、尊重生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技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对技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肖敬认为,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应成为生命教育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目前技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甚至溺爱中成长。他们常常漠视他人,强调自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不懂得宽容他人,不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导致苦恼与困惑出现,甚至导致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心理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曾丽华(韶关市首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样说:“技校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毋庸置疑,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已晚。可见对技校学生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教育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生命,继而拥有健康的人格。

  三、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这样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技校语文在教授汉字的同时,更应发挥育人功能,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当前技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素质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学会感悟生命、敬畏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终生发展。

  四、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

  1.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无常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2011新版的《语文》中选录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不仅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更是人生的宝贵体验,非常有利于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入生命教育。如《邂逅霍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隐形的翅膀》等,这些作品的主人翁都遭遇了生命的重大挫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他们豁达、超脱、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教师在课堂上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让学生对生命心生敬畏,正确地去面对生命中的无常,进而发挥人文关怀,关心弱势群体。

  2.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是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的。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处于人生花季的技校学生,难免会有来自学习、生活、择业的种种烦恼、疑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学生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在上《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领悟到季羡林、冰心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大家,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生命观,并不懈地执著努力,最终塑造了他们崇高的人格,使他们的人生大放异彩;在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即忠于职守、认真负责。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感悟: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考验人,在困苦中深思、积累经验,提升生命的价值,活出一个无悔的人生。

  3.开展多种主题的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语文老师应该通过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体验中接受生命教育。例如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老舍的《我的母亲》时不妨引入“感恩”的话题,让学生去感受父母的舐犊深情,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孕育、成长的艰辛不易,在感恩中体会生命之重。在第五单元“拥抱自然”的拓展训练中,可组织学生参与“关注环境,绿色生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讨论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技校学生可塑造性强、思维活跃,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体会得更加深刻,这样的生命感悟更胜于单纯的言语灌输与理论的说教。

  此外,语文教学的拓展空间很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历史上许多文学家都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如古代的屈原、司马迁,现代的鲁迅、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材料。我们可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总之,技校只有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的学生。语文有必要也应很好地担负起这一重任。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帮助学生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思维的深度,丰富生命的长度。反过来,生命教育也能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语文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敬.浅谈生命教育读本[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曾丽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语文教育问题浅析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2.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3.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4.浅谈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5.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6.浅谈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264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