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浅析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浅析论文篇二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语国际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融合的背后有着差异与冲突,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本文就以电影《刮痧》中主要的两对矛盾为核心简要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原因,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语国际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刮痧》 文化差异 汉语国际教育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民族习惯和文化风俗。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与矛盾,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在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当今社会,很多领域都开始积极关注这一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展现了有关跨文化差异的电影电视,它们绘声绘色的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郑晓龙导演的《刮痧》就是一部经典的讲述跨文化冲突的产生与解决的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人许大同的遭遇,因为“刮痧”引起了一系列的事情,被迫与孩子分离、与朋友吵架、与妻子分居等等,而这一切的发生都离不开文化冲突。然而这些文化冲突的产生与解决又为汉语国际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下就先简要分析电影中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跨文化差异及原因

  第一对矛盾是许大同和约翰。他们俩的矛盾贯穿了整个电影。

  电影开始,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他老板约翰的儿子保罗一起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产生了冲突,丹尼斯打了保罗,许大同坚持让丹尼斯给保罗道歉,约翰则一直说“这不算什么”,“孩子打架一会儿就好”,“算了吧”等话,但是丹尼斯不认错,许大同就当着约翰一家和自己的妻子打了丹尼斯。在影片的后面,许大同向约翰辞职,说约翰出卖了他。约翰争辩着认为自己只是说出了事实,许大同不该打孩子。许大同面红耳赤的回应:我打他是尊重你,给你面子。然而约翰不以为然的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你打孩子是为了对我的尊重?

  这个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习惯性的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父母有权力管教自己的儿女,“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所以在孩子犯错且不认错的情况下,一般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训小孩。而西方国家崇尚民主、人人平等,即使是父母和子女,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不论事出什么原因,都不能打孩子。这是约翰和许大同不能相互理解的第一个原因。第二,约翰怎么也想不通许大同打孩子是因为要给自己面子。而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面子思想和重朋友的表现。

  他们的另一个矛盾,许大同请约翰当他的律师,他说约翰知道他有多爱丹尼斯,而且是最好的律师,又是他最好的朋友。约翰很犹豫,说家庭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要求许大同最好延迟听审,好找个真正懂家庭法的律师,但是经过许大同的劝说他还是答应了许大同。在听证会上,约翰本来在为许大同说好话,但是看到对方提供的有丹尼斯背部伤痕的照片时,就生气的问许大同:“你怎么能这么对待你的儿子?”许大同解释这是一种中医疗法。约翰不能理解,认为这个如果都算作治疗,不知道什么才算是虐待儿童

  这跟上一个关于朋友的原因是有联系的,中国人重视朋友,这在古代就是有根据可循的,“士为知己者死”,大同之所以没有找家庭法的律师而寻求约翰的帮助,是因为他相信约翰作为他的朋友会尽全力的帮他,即使约翰只是一个版权法律师。而西方的个人主义更为突出,并且相信证据,什么都需要证据,证据是高于人情的,所以当对方拿出了丹尼斯背部的照片时,约翰选择不再辩护。

  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在第一次听审会法官问许大同是不是他对丹尼斯刮痧,他为了掩护他爸爸撒谎说是他做的。但是后来许大同的父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找到约翰,用图画告诉约翰,给丹尼斯刮痧的是他而不是许大同。约翰问简宁许大同为什么不告诉法官而要自己承担呢?简宁说:“因为他是中国人。”

  这虽然不是许大同和约翰的正面冲突,但是却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对待父母的方面。在中国人的心里,“百事孝为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也不会真心的对其他人好。许大同要给爸爸办绿卡,所以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有任何闪失,他替爸爸担下了责罚,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瞒着父亲,不让父亲担心,这是一个中国人对孝的诠释。也就是那句“因为他是中国人”的含义。而在西方,老人和儿女也是平等自由的个体,儿女成年后一般不会跟父母一起住,父母就算年迈也不会要求必须跟子女住在一起。而为了父母在听证会上撒谎也是违法的,法律就是法律,即使再大的人情也无法撼动。

  许大同和约翰鲜明的代表了两种文化,他们的冲突绝对不是个人的,而是中西方文化在融合中不可避免的。

  第二对大的矛盾是许大同和儿童福利局为代表的一群人的矛盾。

  丹尼斯由于摔到了头被送进医院,医生在检查时发现了他背上的伤痕而通知了儿童福利局。儿童福利局认为孩子长期受体罚和忽视,应该由州儿童寄养中心监护,并将许大同告上了法庭。他们主要有两次交锋与矛盾:

  第一,儿童福利局认为孩子长期生活在危险的环境中,证据就是丹尼斯背上的伤痕。这一点引出了电影的主线:刮痧。照片一出,连约翰都相信许大同在虐待孩子。许大同向法官解释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几千年来中医认为人有七经八脉等等,但是这样的解说外国人无法理解。

  前面也提到证据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许大同并没有举出“经”和“气”的科学依据,“刮痧”在美国的法律中也是不被承认的,唐人街的中医更没有人愿意出来作证,所以法官不相信许大同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第二次听证会上儿童福利局传一个护士,护士证明在丹尼斯要出生的时候许大同并不在场,当时简宁羊水破了,胎位不正,需要进行紧急剖腹产。护士传呼他,但是许大同在开会,说要保住妻子,不管孩子。护士便认为许大同的会比孩子更重要,一点不在乎孩子的生命,不给孩子出生的机会,甚至怒吼:“你们这些东方人真野蛮。”这可以算做是电影的又一个点题之笔。

  关于这一矛盾的原因,许大同用中国的一句谚语说“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告诉他们“那是人之常情”,在中国人的心中,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只要妻子活着,他们还会有孩子的。而西方注重人权,无论怎么样都不能轻易的扼杀一个生命。这又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差异。

  电影中所展现的文化差异不止这些,这些矛盾还产生许多其他的后果,比如大同的父亲被迫离开了美国,即使他很想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他说的一句:“那的人至少讲的都是中国话”,道尽了文化冲突给人带来的不适应。为了能将 丹尼斯接回家,许大同和简宁选择分居。丹尼斯住在福利院以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带来的。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正是因为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有这么多的差异和由此带来的冲突,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才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我们常常会在一些外国人口中听到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这样乍一听来觉得他们学习得非常地道,但是细细想来却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他们可能会在不该用的地方用了,或者掌握不了其中的褒贬,以至于让听的中国人啼笑皆非。这就是没有体悟到真正的文化含义的后果。文化教学近几年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特别是那些与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更是教学中的重点。我们需要遵循有针对性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第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介绍了很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而且在未来国际化的社会竞争中,只会那种语言的写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能说能交际,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为什么说要学生大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呢?因为语言、思维、文化三者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息息相关的。虽然说思维模式是一个人从小就形成的,很多人也认为思维模式很难改变,但是留学生若能首先尝试着以汉语思维来思考,或许阻碍也就能小很多。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老”字是非常忌讳的,因为这个字容易使人联想到“迟钝”、“生病”、“顽固不化”等不好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却正好相反,中华民族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老”一般是用来尊称有地位的人,例如“老前辈”、“元老”等等。又比如说在隐私方面,中外文化差距巨大,中国的大多数人在朋友家人之间隐私是很少的,朋友见面经常谈论的就是工资、子女之类的事,并且这样做也显示你交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但是在西方人看来这些东西纯属个人隐私,若是被直接问到了这些问题,就会使场面非常尴尬。所以,不论是留学生还是在自己母语国学汉语的学生都应该培养起中国文化思维模式,用另一种思维模式学那个国家语言是很有好处的,这样能使自己对汉语与其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产生敏锐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虽然文化差异无法完全消除,就像许大同和简宁意识到他们始终有着中国人的性格,于是开始教丹尼斯说中文一样。而且这些差异如不努力克服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但是在人们不断的努力和趋同中它会慢慢减少,存有文化冲突的人会逐渐理解对方的想法。影片中也无时无刻不灌注着这种思想,比如许大同的父亲在北京买了几本刮痧的书寄给他们,还托人去复制关于刮痧的资料片,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帮助。儿童福利局的工作人员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对了。影片的最后约翰去体验了刮痧,理解了许大同说的话,并找到儿童福利局的工作人员解除了误会,法官也取消了禁令。

  许大同的名字里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儒家“天下归一”、“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只要人们不断的努力,永远用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思路来看待和理解异文化,那么,我们终将拥有一个永远和谐的世界。同样的,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时刻保持高度的文化敏锐性,注意将有差异的文化内容讲解给学生,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国际汉语教育也会越来越顺畅、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肖仕琼.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价值观看电影《刮痧》的中美文化差异[J].绥化学院学报,2009(6).

  [3]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梁漱溟.东方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6]张鹏蓉,赵侠.难以消除的紫痕―电影《刮痧》折射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7]周淑萍,贾晓青.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语境文化的固性演绎[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2).

中西教育文化差异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1.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2.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3.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4.中西教育文化差异论文

266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