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篇二

  《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摘 要: 本文从多个视角探讨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认为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教育,同时还应该成为一种承载美、善和幸福追求的教育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促使正常社会化。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文学教学课 道德教育

  中外国文学作品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体现多元化的思想情感。青少年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都是有限的,他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所营造的世界来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体验幸福与痛苦的感受,从而提升人生境界,提高道德修养。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福克纳说:“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一一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诗人不应该单纯撰写人的生命的编年史,他的作品应该成为支持人,帮助他巍然挺立并取得胜利的基石和支柱。”[1]我们的文学教学课自然应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发挥文学作品融真善美于一身的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人类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就一直追求的美好的道德生活,真正实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标。

  一、语文教学之于道德教育的作用――以美扬善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无论是像《信客》、《老王》、《出师表》这些褒奖人物优秀品质的,还是像《皇帝的新装》、《杨修之死》、《我的叔叔于勒》这些揭露社会阴暗面、批判人性弱点的,它们的艺术形式都是美的,课文从语言表达、结构特点、多种艺术手法的使用等多方面来展示它们形式的美。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美与善是相通的。孔子曾说:“尽善尽美。”荀子说:“美善相乐。”可见美和善是人所特有的两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在不同的审美活动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道德评价融入各种审美判断中,在美感体验的同时掺进道德体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契合文章内容的优美深情的语言来创设特定的美好的情境,“披文入情”,“以情感人”。情感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在审美体验的愉悦中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生发对文学形象蕴含的善的认同感,从而“以美扬善”,从精神的愉悦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如在教学《关雎》时,我让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关雎》的美表现在何处?请你以“我看《关雎》之美,美在……不由得令人想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意境,再对诗歌的背景及“关雎”“荇菜”等关键词作点拨。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答案有: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如诗如画的景物,动人的意境,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或相依相偎,或嬉戏追逐,关关和鸣;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正驾着一叶扁舟在碧绿的荇菜丛中采摘着……

  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回环往复的语言,诗中多处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词汇,增强了诗歌音韵的和谐美、节奏感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诗中采用了叠章的形式,通过不断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四言的句式,以表面经济的文字建构了一个内在的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反复咀嚼的空间……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小伙子的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表现了小伙子的相思之苦……

  我看《关雎》之美,美在采荇女的美好品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足以体现她的勤劳……

  在美的熏陶与体验中,学生明白了爱情是如此美丽,如此坚贞,可它却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这是一种健康的、节制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止所当止”的爱情。这对于认识爱情,对待青春期感情的萌动,无疑是一次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处理感情问题才是“善”的。所以说,“美”可以扬“善”。

  二、道德教育之于语文教学的作用――以善启智

  语文教学可以促进道德教育,反之,道德教育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语文老师,其教学成绩往往也很好。特别是对于初中生,他们的身体、心理成长都很快,在成长中会面临很多困惑;学习上由于基础的、习惯的、环境的差异,使得一些后进生在理科学习上只能做“无奈的逃兵”。诸多原因造成后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然而,由于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与阅历的积淀,语文即使以前学得不好,及时端正学习态度,也可以迎头赶上。如果教师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除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生活,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好语文。

  当我看到有的学生数理化成绩只有一二十分,他们在群体中总是显得那么低调与自卑,好似过着无意义的学校生活时,我是多么同情他们。而我所能给予的又很少,我只能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安慰他们的心灵。然而他们的回报是令人欣慰的,受到精神鼓舞的他们上语文课时开始认真地听,积极地思考,不辞劳苦地背诵、练习、习作。最后,他们居然取得了和优秀学生差不多的成绩。这让我们彼此都很感动。他们因此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意义,获得了久违的成功感。

  从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育人的乐趣。我想尽方法让学生感受、领略人生的真、善、美,以善的美德开启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智慧。最后,他们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于我。

  三、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标――走向幸福人生

  《语文课标》指出:“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打基础。”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并不是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言语交际能力,而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语文基础好的人走向社会,首先会因为知识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强成为擅长交际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他人的交往。”[2]这是幸福之一。其二,语文教学最终能促使学生形成感性化思维,于是,他们可以从平常的、细微的事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只有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的人,才会享有较高的幸福指数。其三,语文好,理解能力自然好。好的理解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对新的知识的需求。因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语文学习中锻炼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在生活的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尽情享受幸福人生。同样,德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能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因为成功而狂妄自大,不会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会为琐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为嫉妒而落井下石……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是殊途同归,一起迈向人生光明的大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用不着担心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会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会喧宾夺主。只要不是完全丢开语文形式,放弃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课文语言,只做空洞的所谓的“思想教育”,做到内容、形式“两手一起抓”,就不会有问题。因为,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除了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会表现手法的使用,掌握篇章结构的谋划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领会思想内容,这几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能割裂开来孤立地存在。只有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表现手法,才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反之,只有在领悟了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理解得更加深刻。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德”与“智”关系处理适当、巧妙,才会收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国作家论文学[M].三联出版社,1984:368.转引自张文振.新写实思潮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五四启蒙话语的消解.戏曲艺术[J].2004,(2).

  [2]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5.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相关文章:

1.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2.有关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

3.语文教育毕业论文

4.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2)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篇二 《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摘 要: 本文从多个视角探讨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认为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语文教育相关参考论文
    语文教育相关参考论文

    语文课程改革,应将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充分继承传统语文教育中有益的经验和可行的方法,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注入富于时

  •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净化着校园文化内涵,语文课堂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应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建设,优化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开展

  •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有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潜

  • 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要具有人文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和谐统一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特点,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268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