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论文篇二

  《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中外差异与问题对策》

  摘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对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无论是思想重视、教学内容,还是支持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瓶颈,亟待通过理念更新、氛围营造、平台构建、课程创新、手段优化,以及师资队伍强化予以破除。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发展;中外差异;问题;对策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198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也提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

  目前,我国青年创业的潜力还很大。以上海为例,根据2009年9月29日《解放日报》公布的最新调查,2008-2009年有29%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2.9%的学生成功创业。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2009年10月公布的一项《2008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统计也显示:2008年上海市18岁至65岁的居民中男性创业率为11.1%,女性创业率为3.5%。但与此同时,2011年9月至10月间全国相关高职院校问卷的初步统计却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出率比较低,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思想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的仍然是极少数。

  与我国相反,国外认为,“大学应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在德国,每年有50%的大学生通过创业获得就业岗位。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管理学院,每年有30%的大学生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企业。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一项统计显示,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个新公司,截止1999年的10年间,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雇用了110万人,创造出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解析

  (一)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教育形式上已经引入,但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几年,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制,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少数高职院校只是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有的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了校园,也仅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足。

  (二)创业教育的政策乏力财力有限

  创业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撑。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国创业政策的制定又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思考,造成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另外,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投入缺乏,学校财力不足、认识有限,加上未能较好地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造成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匮乏,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进而影响到学生创业教育效果。

  (三)创业教育的教学滞后师资匮乏

  一是缺乏相对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开发难度大,加之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本身缺乏创业经历,致使高校创业教材和课程的开发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显得零散无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权威性,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不能满足创业教学与实践的需要。

  二是缺少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基本属于“学院派”师资,一般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或者辅导员承担,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企业经营,自身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虽然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一些学校聘请了部分企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但由于外请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或者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是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与本质要求,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循环过程,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多数学校还仅仅是引入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创业活动,实践瓶颈还没有被打通,阻碍了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认识,营造创业教育浓厚氛围

  要实施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必须首先从学校领导层面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统一全校师生认识,使得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二)齐抓共管,落实创业教育政策举措

  高校应该从学校层面制定实施各项创业教育的政策,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与各项创业活动,同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比如,成立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关事宜,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具体运作和实施,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平台,完善创业教育综合体系

  1.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

  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开设几门创业课程,而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高职院校有,也涵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教学,课程体系已细分为数十门。但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尚未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为此,应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并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同志曾经在一次会上说,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创业实践。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但目前的状况是,有企业实践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拆除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藩篱,真正建立起企业家参与大学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澳大利亚,60%的创业教学教师都由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担任。他们动员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参与大学的创业教育全过程,和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企业家和高校教师密切沟通,水乳交融,长期介入创业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创业教育实践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老师说,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过程。这既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在当前背景下加快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

  说明:本文为上海市高教学会高职高专创业委员会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路军.企业家能当好创业教师吗[N],中国青年报,2011-10-31(09).

  [2]曾水英.创新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J].黑龙江教育,2009(10).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论文相关文章:

1.中外职业教育比较论文

2.关于高职教育论文

3.有关高职教育改革论文

4.中外教育差异研究论文

5.浅谈高职教育相关论文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论文(2)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论文篇二 《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中外差异与问题对策》 摘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创业型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8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