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篇二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针对这一现象,很多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本文力图从“小学化”概念、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方面做一个全面的思考,希望有助于人们客观地、全面地看待这个现象。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原因;措施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园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将幼儿置身于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提前向幼儿教授小学课程,并且按照小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和评价模式所进行的教学,我们称之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管理幼儿园的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丰富,甚至是将其放在无足轻重的小角落对其无暇管理,因此,无形当中给幼儿园提供了依靠“小学化”招牌招揽学生的机会。

  其次,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非常强调学历,因此高考成了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生活中对于学生唯一的评价参考值就是分数,把德育体育美育排除在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局的政绩就是当地考生考试水平,学校业绩就是学生升学率,坚决执行分数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幼儿抓起。政府部门对此现象也是采取“绥靖政策”。

  (二)幼儿园办园出发点低、教师能力不足

  首先,有些私立幼儿园办园者的办园出发点不正确,他们推出双语教育、珠心算教学、古诗词教学等一系列的小学课程供幼儿学习,进行“小学化”教学,盲目迎合家长们的需求和喜好,唯名利是图的私立贵族幼儿园甚至把“小学化”作为金字招牌,仅仅是为了争夺生源。同时,有些公办幼儿园深知评价体系,仅从幼儿园自身的政绩和名誉来搞教学,让幼儿园小朋友提前接触小学知识,教幼儿园小朋友拼音、算数、英语等小学化科目,给孩子们原本充满童趣的园内生活增加了许多压力,使孩子们成了学习的工具,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

  其次,有些幼儿教师能力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掌握或者是掌握了不能够灵活利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学习规律来促进幼儿教学工作,也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舞蹈、手工、绘画、弹琴等,相反,他们直接按照小学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工作,对幼儿进行纯粹知识的传授和强化训练,内容也大多涉及拼音、识字、计算等方面。

  (三)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

  我们国家是属于高竞争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且进入了白日化阶段,父母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了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天才速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一些思想。所以,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秒开始,家长们就已经把孩子带上了跑道,进行了赛跑,学什么都想比别人早、快。一方面他们不能够科学的掌握幼儿园的主要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幼儿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孩子们会读、会写和会算,因此,相当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只看重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和幼儿园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技能。甚者,家长对幼儿课后的日程安排一般都是重学习轻游戏,不少家长更是积极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不顾孩子内心的兴趣爱好,从各方面压制着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一方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如果幼儿像小学生一样的学习,长时间的坐在座位上听课,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严重者甚至会伤害神经系统,较少或没有接触室外活动,可能会导致幼儿近视眼。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幼儿过早的有了家庭作业,这很容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还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本来天真自信的孩子变得闭塞。

  四、幼儿园“小学化”的解决措施

  首先,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政府和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立法体系的建立,并且依法完善对于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将幼儿园“小学化”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现象作为幼儿园评优、评先进集体的重要指标。通过管理人员明察暗访,社会人士电话举报等方式,加强对本地区幼儿园的监督力度,严格约束幼儿园教育管理者行为。

  学校一方面应该加强幼儿园管理者及教育者对小学化倾向危害的认识,幼儿园管理者积极组织幼儿园教育者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与此同时,要发挥当地示范幼儿园的标杆导向作用,互相交流学习其他幼儿园机构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不违规使用小学教材教学,不教授数学计算和不教授汉字书写等小学知识,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章制度,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者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更不能人为的通过各种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因为那样只能事与愿违,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半点好处。

  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主动来了解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定时召开的家长会来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2]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3]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4]郭跃进.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3.

  [5]谢玉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

  [6]刘智成.边霞.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J]. 教师教育研究,2014.

  [7]王立伟.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J].赤子,2014.

看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的人还看了:

1.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探讨论文

4.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论文

5.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论文

276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