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2)

时间: 坚烘0 分享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化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理念、精神和思维方式,毕竟学生就业是主流,而不是一“创”就灵。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化,需要从激励评价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

关键词:创业教育;对策;系统化

1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1.1 火爆的创业报告

近几年来,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报告异常火爆,形成了创业教育的声势和影响。

(1)从组织者来看,主要有三级:一是团中央等单位组织。如“创业者风采”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的巡回演讲。二是各省组织。譬如湖北省开展的“请创业者进校园”活动。三是各高校自己组织。

(2)从报告者来看,大致有四类:一是校友,这在报告者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任何一所高校,不论历史长短都会或多或少涌现出创业的成功典型,加上浓厚的母校情结,他们很乐意与学生谈自己的成长之路和创业之路。二是基层创业者。他们可能不是大款,也不是特别知名,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创业历程。三是企业家,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也有民营企业的老板。四是专家学者,主要是为学生开展创业知识的讲座。

创业报告火爆是好事,但这种形式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表面化、情绪化的教育,缺乏持续性的作用,效果会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1.2 冷清的创业教学

让创业教育进课堂是世界上很多高校的通行做法。但在我国高校,这项工作还显得十分薄弱,也很冷清。主要是:

(1)起步较晚气候冷。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创业教育特别是纳入教学则更晚。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涉及教改学校冷。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

(3)利益不大教师冷。创业教育落实在老师,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老师,而老师对这件事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学时不会很多,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大,因为创业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而大多数老师没有创业的经历。

1.3 热闹的创业竞赛

与创业教学的冷清相反,此起彼伏、名目繁多的创业竞赛却很热闹。在这些创业竞赛中,最热闹的是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涉及的面最广,影响也最大。

1.4 尴尬的创业实践

最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报道很多,极少数成功者也很风光。但风光难于掩饰尴尬,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的尴尬。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从总体情况看,目前这类基金不是很多,并且设立的门槛也很高,学生很难获得。

(2)场地的尴尬。创业实践的场地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着特殊要求的场地,应该基本能模拟创业的环节,甚至对一些简单项目可以实施。一类是简易的,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主要用来培养学生某种能力,或者进行某种实验。既然是场地就应该有房子、设备,除少部分条件下好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都非常缺乏。

(3)学校的尴尬。特别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重要性显得非常必要,高校领导对此都有清醒认识,但在投与不投,建与不建的问题上,学校也处于尴尬的境地。

2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把“创业带动就业”视为追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不仅仅视为解决就业的短期行为;把“创业教育”视为创业者登堂入室的重要路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是继学历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护照”。发达经济体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学校创业教育。

2.1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1)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部门对高校的评估机制。将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作为对高校教育评估的一项内容,激励高校重视创业教育,不断形成创业教育的新经验。对从事创业的应届毕业生算入就业签约率。

(2)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师的考评机制,为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计算课时与工作量,并按绩效评定“创业咨询师”职称;

(3)为参加创业教育课和创业辅导的学生计算学分,用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创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2 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符合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创业实践平台,学实相长,无缝对接

(1)借鉴国外KAB、SIYB、EYB等成熟的创业课程体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研究制定一套从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热情、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开发创业创意项目、指导组建团队、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一整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大一就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创业潜质强的学生,分类指导,个性化培育。

(2)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科技园区可以发挥创业项目评估、创业融资、创业场地、创业合作等方面的优势补充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创业孵化器和创业苗圃。甚至对一直存在质量和形象问题的大学“门口经济”,可以引导学生来创新经营,从事生活型创业,带动就业。此外,创业实践平台应符合各地地域特点和行业优势,引导大学生从事高科技、咨询服务、社区服务、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创业项目。

(3)高校及时收集大学生创业信息,把握大学生创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形成创业教育的社会反馈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跟踪反馈机制。这将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

2.3 在高校建立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具备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

一方面, 建议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使教师逐步具备“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素质。

吸引社会上可作模版的成功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作为高校创业兼职教师,言传身教,并让他们带徒结对,帮助学生熟悉市场规则,增强创业技能,提防创业风险,追求创业实效,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开业指导专家联动起来,发挥他们的能量,为学生系统指导。同时,可以派出有创业指导兴趣的团委教师、思政辅导员到创业企业进行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经验,强化创业指导的专业素质。

另一方面,建议借鉴欧美经验,有计划、有组织、强力度地开展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尽快建立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2.4 建立专门管理、服务和研究机构

市有关部门牵头建立这个机构,从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创业政策的服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链接各个环节,减少中间梗阻,整合资源,沟通各方,开发课程,编写教材,研究规律,跟踪评估。并和高校、园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2.5 建立统一网络服务平台

现在,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培训、见习、实训等信息,散见于社会和政府各类、各部门网站,有的矛盾互见,真假莫辨,有的内容多年不更新,徒有其名。当下的大学生都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急需要创业和创业教育方面的“正规军”网络平台。建立这样的平台,可以及时提供有关资讯和案例,发布政策法规和项目,上网者并可交流互动,从网上感受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

2.6 大力营造创业文化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为什么搞得好?这和美国是一个真正的创业型社会息息相关。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大企业规模缩减的情况下,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并提供新的工作机会。据美国小企业部统计,在1987- 1992年间,雇员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雇佣了53%的私人劳动力,占有了47%的市场销售份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1%;2/3的创新,从计算机软件到新食品开发,都归在小企业名下。

就各地而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定为培育全社会的创业文化,将创业信念渗透到市民精神中,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型社会。

2.7 全社会支撑体系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欧美创业教育在发展进程中获得了来自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企业家和校友等全社会的资源支持,构建起了创业教育的支撑网络。

对于各地刚刚起步的高校创业教育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十分重要。对创业的资金、政策、服务等的有力支持是创业教育的源泉,否则创业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时创业教育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外联活动、教学活动等方面也必须获得来自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个人等各方的支持。

3 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就业难题的双重 “倒逼”机制,孕育着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机不可失,创业教育就是占领先机的软实力。鼓励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有利于推进高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长久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助长和延续世博活力,有助于创新型城市建设, 有助于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创业文化”、“首领文化”,逐渐使“首领文化”和“白领文化”、“蓝领文化”相得益彰。

当然,我们不可片面夸大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不能奢望学生四年受教、一朝创业。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理念、精神和思维方式,毕竟学生就业是主流,而不是一“创”就灵。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一部分学生直接创业,但更多的学生是就业后有了经验和资金的积累,骑驴找马,条件具备时再行创业,这时,先前所受的创业教育与时势对接,就有了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1).

[2]张玉利,李新春.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3]任荣伟,申旭斌,张武保.欧美创业教育的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5,(9).

[4]张帏, 高建.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特点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6,(9).

[5]丁蕙,陈风华,肖云龙.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J].教育评论,2004,(1).

[6]Kuratko, D.F., Ireland, R.D., Covin, J.G., & Hornsby, J.S. A model of middle-level manager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6).

[7]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81-2005). Wellesley, MA: Babson College.

[8]Donald F. Kuratko.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Development, Trend, and Challeng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Sep,2005.

看过“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的人还看了:

1.浅谈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

2.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3.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294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