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过程的素养,在许多方面决定于学校生活由于音乐的精神而充实到什么程度.他还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了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可见,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至关重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首先对审美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方法,以此来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 教育方法

  音乐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也被给予了高度重视,教学目标也逐渐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为了能够将该目标顺利实现,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离不开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现实的美好,使其人格得到美化,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使其对善恶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完善的人格,拥有高尚的情操。比如说,在教唱国歌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聆听整首歌的旋律,使其在激情高亢的旋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学习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无论是旋律、意境,还是歌词,都蕴含着音乐的独特魅力,不同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也不相同,有催人奋进的,有令人陶醉的,也有令人遐想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久而久之,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小学音乐的教学需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除了要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之外,还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比如说,在对《玩具兵进行曲》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这首歌曲旋律轻快,内容丰富有趣。因此,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边听音乐,一边走进事先布置好的玩具王国,再将玩具兵的故事导入。让学生扮演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兵的角色来进行创造性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得以充分发挥。

  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也是诸多音乐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对歌曲《大风车》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会感到放松、有趣,精神集中。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引导性的话语,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之后,后续的教学活动就会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

  (二)巧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审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置,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设置的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让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让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欲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随着教师播放的音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审美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几乎都是教师唱――学生学――学生唱――教师指导的模式,整个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也显得过于单一,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想要从根本上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顺利实现,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不要将机械的识谱和练唱分开进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如果想要从根本上使审美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先教学生唱歌再进行识谱和节奏的练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歌唱技巧进行掌握,而且换一种教学方法,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唱出的便不再是干巴巴、毫无生命的音符,而是富于美感的音乐了。

  三、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小学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对儿童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分析】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2.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育

3.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4.试论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5.试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6.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43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