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

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

  作为一门公认的以学科名义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比较教育学科理应成为并称为“比较教育学”,弃“学”直呼“比较教育”,是淡化和规避比较教育学学科性的非学科化的表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范文一:中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与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我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地域差异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义务教育 东部教育 西部教育 差异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至今的20年中,我国积极探索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的地区间发展问题日趋显著。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实现东西部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地域差异问题理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加剧的东西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而且,由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制度等也在转型之中,且许多方面存在着改革的不对称现象,导致东西差距还十分突出地反映在社会发展失衡诸方面;东西差距又与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交织在一起,尤其西部地区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较发达的东部(尤其江浙)近几年改善情况较好,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仍然还有许多困难难以解决。本文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施情况为案例进行讨论。

  一、政府资源配置的政策、努力与困难

  1.政府出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公共产品,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孩子都必须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当然也就是财政教育经费支持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还没有真正实现与城市一样的义务教育。更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大量农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进入城市,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全家和孩子进入城市,这个矛盾便由农村走进城市。现在,这个矛盾随着三农问题、社会失衡问题的突出,被提到政府工作甚至立法的议事日程,而且,西部地区如农村税费改革引发的新问题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

  2.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努力与困难。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政策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从调研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虽然比发达的东部已经晚了好几年,但仍然困难重重。主要是:

  (1)学校总体容量基本饱和,局部热点地区学位紧张。

  (2)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3)学校办学经费缺口很大。西部地区办学经费本来已经十分紧张,在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后,面临的经费困难将更加严峻。

  (4)学校安全存在隐患。

  3.教育行政部门的措施与希望。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许多建议,主要是:增拨教育经费,增加教师编制,在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民工集中聚居的城郊地区布局新学,清理整顿城郊出租房、暂住证、假用工合同等。

  二、民工子弟学校生存状况

  民工子弟学校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

  同,在实际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仍然十分艰辛。如何更好的贯彻落实扶持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并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政策,这可说是仅次于教育经费筹集的另一个重大问

  题。

  1.打工子弟学校的作用与贡献。

  一般来说,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要求比较低,一般是要让孩子识字,

  接受比乡村学校更好的教育,提高谋生能力和就业能力。

  2.困难与挑战:五大难题。

  (1)是学校迟迟拿不到“准生证”。有些校长诉苦说,学校总是被告知需要继续整改,

  拿批准文件好象遥遥无望,这一点可以说是所有民工子弟学校遭遇的通病。学校在战战兢兢

  中往前走,合法化进程十分艰辛。

  (2)是学校校舍不稳定,不敢搞扩大和基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有些学校这些普遍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民工学校随时面临拆迁,不敢搞基建,更不敢扩大。校舍不稳定,是几乎都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民工子弟学校普遍遭遇的第二个问题。

  (3)是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4)是民工学校多采取租地办法办学,抗干扰能力脆弱。民工学校普遍没办理征地、更

  无拨地,基本采用租地办法办学,而租地老板擅自中止合同、抬高地价的事时有发生。

  (5)是学生拿不到教委承认的文凭。不过肖校长告诉说,小学毕业证对民工子女的影响

  不大,因为继续升学对小学文凭的要求不严格。

  三、解决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思考

  方兴未艾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样好的政策面

  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民工学校迅速发展?因为需求更大,供不应求。解决东西部教育资源配

  置失衡,最根本的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问题,其关键又是由哪一级政府来负担的问题;二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政策定位,如何真正扶持他们发展,并使他们规范发展、健康发展。

  1.西部大开发应实施教育优先,义务教育平等的政策;义务教育经费应由中央财政全额、

  足额拨款。

  教育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品,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每个公民都应享有,义务教

  育更应平等享有。在我国,西部居民特别是农民享有的水平很低;享有的水平低,人的文化、思想、科技等素质就低,获取知识的能力,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就低,西

  部经济社会就难有良好的发展,而且代代循环,难以走出贫穷甚至愚昧落后的困境。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的巨大差距从而补贴能力的差距,由于个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实际教育水平的差

  距更加突出。

  即使在西部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及其与东部的差距,也十分惊

  人。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切切实实的事实,西部人从这些切身感受中深

  切体会到东西部间在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巨大差距。

  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家庭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

  距。家庭收入高的,可以为小孩请家庭教师,可以培养更多的业余爱好,可以用较高的钱去选校。普通中学办学举步维艰,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当然更加困难。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是获得其他公平的根本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应切实关

  注教育,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平等。教育学者杨东平说:“义务教育是为全体儿童提供一种养成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由国家立法予以保证,主要由政府举办,强迫性、免费的教育。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就是指国家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而不是相反。”

  2.调动全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扶持打工子弟学校发展,尽快解决“准

  生证”、合法化、规范化,积极推广“教育券”等好办法。

  第一,限时解决民工子弟学校的“准生证”和学生的毕业证,加快民工学校的“合法化”

  进程。要正确评价民工子弟学校的贡献和作用,对他们应真正做到中央有关文件倡导和强调

  的扶持、规范而不是限制,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批准可以适当降低条件,并对他们的发展给予切切实实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推广浙江率先实行的“教育券”制度,让各方面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公平的竞争和

  资源,从而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尤其要切实解决民工子弟学校遇到的问题。

  第三,民工学校使用土地给予特殊政策,政府主动出面对涉及各方进行协调,并制定相

  关政策。

  显然,西部地区不能与财力雄厚的东部相比,教育资源的压力在城市也不可盲目乐观,

  民办教育资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帮助民工子弟学校成长,是西部地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3.关注“留守儿童”,让西部农村走出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在关注城市民工子弟学校的同时,更要关注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

  民生存状况和贫困的代际传递。他们面对的教育条件更差,所在地财力也更加困难,在西部许多地方,基础教育条件倒退,农村孩子较小年龄辍学甚至轮为童工,已不鲜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央更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拨款和教育援助。

  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成果,也理应由全体人民,包括西部人民、

  农村群众共同分享。它最应该体现的领域便是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更是16大提出的“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公共产品提供、政府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基础和重要职能。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更是打破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器。

  具体说来就是要努力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改变中央政府和省级

  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资金筹集与分配中一般仅占有较低份额的状况。所以,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基础教育财政责任。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掌握了较大的财力,应是转移支付的主体。,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已经逐渐明确,关键就在于发挥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核心作用,大力扶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为整个教育事业和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国兰.闵行区均衡发展第二轮校际结对项目启动. [J]上海教育, 2011

  2.陈静漪.城市义务教育均衡目标下的经费配置机制研究——机制设计的理论视角.[J]

  教育科学, 2008

  3.胡伶.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4.姜淑芝.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思考.[J]吉林教育: 高教, 2009

  5.赖俊明.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6.李秉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均衡发展的制度建设.[J] 教育研究, 2005

  7.李艳霞.论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误区.[J]成功, 2009

  8.栗玉香.推进义务教育校际间财政均衡的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09

  9.晏兴兵.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模式研究.[D]四川师大2010

  10.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东师大. 2009

  比较教育学相关论文范文二:关注中国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问题是大家关心的话题。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通过了《达喀尔纲领》,使得全民教育的目标更为具体化并确定了时间表。

  为了积极应对《达喀尔纲领》,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全面地总结了2000年达喀尔世界全民教育会议以来中国全民教育实现的历史性的突破,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扫盲及其少数民族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同时也清晰地记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推进全民教育的历程。

  一、全民教育思想的兴起及其基本内涵

  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就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几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把全民教育作为缓解社会危机和国家反贫困计划和经济振兴计划来对待。亚太地区于198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推行“亚太地区全民教育计划”的建议。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这标志着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产生。进入21世纪以来,全民教育思想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之一(另一个是终身教育思潮),它不仅主导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全民教育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三:首先,从个人发展的层面上看,全民教育既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籍以促进社会平等的根本保证,又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其次,从社会或国家层面上看,全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和国家走出危机、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第三,全民教育是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需要。目前,全世界面临着一些令人生畏的问题:环境的普遍恶化、人口的迅速增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等等。教育,尤其是面向所有个体的全民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全民教育思想教育主张

  首先,从教育对象的范围来看,全民教育主张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儿童的早期护理与教育、初等教育、成人扫盲、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妇女教育等等。显然全民教育的对象是无所不包的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的总合。全民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全民”,是无条件的,有追求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致

  力于是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获得学习的机会。实际上,处于现代社会阶段的全民教育思想也有理想化的成分,人类目前还不可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受到基本相同的受教育机会,甚至不能保证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同时也是我们现代人甚至未来人所追求的目标。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全民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它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全民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开放性。一方面,全民教育内容丰富、对象复杂、形式多样,要求教学方法依具体情况而不断变化,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远程教育的空前发展,使全民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必然向开放性方向发展。还有,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全民教育必然要反映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方面的教学方法的要求。但是现代全民教育思想在凭借现代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要继承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

  第三,从教育目的来看,全民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是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继续和发展,只有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机会均等,从而使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成为可以实现的理想。但是,全民教育拘泥于普及教育,它放眼全球,从解决人类普遍关心的、困扰人类的一些世界性问题高度,来审视教育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民教育不仅仅是人的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必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后,从教育内容来看,全民教育思想作为代表现代社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思想,越来越与终身教育思想融合起来,在教育内容方面体现出无所不包的广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中国政府率先承诺在中国普及“全民教育”,为此,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10年来,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000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目前在发展中人口大国里,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实现“文盲人口减半”和“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中国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好评。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和扫盲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人口众多、国力相对落后,中国内地仍有8700万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2300万人,全国8%的地区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又是非常困难的地区,在农村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大力推动西部‘两基’攻坚任务,本届政府决心要在任期内完成这项任务。

  中国不仅要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还要面对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此次高层会议恰恰为各国代表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虽然我们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有自己的国情,各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教育差异,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全民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相信此次会议将有力地促进全民教育有关问题的解决。相信这次高层会议的召开,必将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87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