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近代史论文 >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思考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思考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思考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近代史论文范文:林则徐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思考。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林则徐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思考全文如下:

  1840 年,西方侵略者打破天朝上国迷梦,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使中国人民饱受欺凌。林则徐的出现,不仅领导虎门销烟,同时也开展译书活动,以加深国人对西方知识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具备推进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是禁烟英雄,同时他也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诗人。青年时期的林则徐官至一品,在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任湖北、河南布政使,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领导了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我国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不仅主张严禁鸦片,以此来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行为,同时,林则徐也坚持维护中国在世界主权上的完整,积极维护民族利益,他亲自缴获焚毁英国的大批鸦片,其爱国主义精神可嘉可敬。林则徐开创近代中国的许多个“第一”,林则徐是世界禁毒第一人,也是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引进西方技术制造武器第一人,运用国际法第一人;同时,林则徐还是近代首倡商人集资开矿第一人,他主张保护主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创建新式海军,并提出警惕俄患,保卫国家安全。

  二、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

  1.译书背景。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在当时国家发展情况下,介绍林则徐的译书活动以及其翻译班子成员,针对开展译书活动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译著以及译书活动的作用、意义等进行讲解。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历史背景中,经济、政治上、文化上,由于整个民族对西方国家的无知,国人甚至不知道“西洋”,被讥讽,林则徐在主持禁烟后,意识到自身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因此,亲自组织收集外文报刊,对西方文化科技书籍进行翻译。

  2.译书活动班子。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中,由于当时国家翻译人员水平有限,限制了译书活动的深入发展,便组织自己的翻译班子,译“夷书”。其翻译班子中,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收集外文报纸书刊进行翻译,要求译员应该有一定的外文水平,同时还提出译书的人员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当时主要翻译人员有亚孟、袁德辉、林阿适、梁进德等人组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

  3.翻译作品。在林则徐译书活动中,主要翻译译著有《海国图志》,这是中国近代西方文明开山之作。《海国图志》一书,后来由中国去日本的商船带到日本出售,日本人纷纷翻译《海国图志》,曾经到供不应求的地步,对日本人了解世界情况起了启蒙的作用,对日本变革影响巨大。1840 年《澳门新闻纸》提到:“中国官府全不知道外国之政事,……至今仍旧不知西边”,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夷书”,收集到的西方报刊书籍,现存《四洲志》,是在摘译英人《地理大全》基础上编辑而成,该翻译书内容新颖,适合国人接受。同时林则徐译书活动中翻译《澳门新闻纸》约10 万字,摘译自《广州纪事报》与《新加坡自由报》。翻译的《澳门月报》约1.4 万字,取自西方《澳门新闻纸》中的有关内容。还翻译《华事夷言录要》、《滑达尔各国律例》、《洋事杂录》,在译书活动中,林则徐不断在斗争中扩大眼界,总结经验,以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主张用西方科技以牙还牙,维护我国领土主权。

  三、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的成果

  1.翻译西方报纸以知敌情。外文报刊《澳门新闻纸》起初是“零星译出”,后来按时序“统钉数本”;报刊具备新闻性与“互相知照”的信息功能,翻译报刊,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西方文化,可以彼此互相知照,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翻译西方报纸,确保我国战争中更加了解敌情,提高我国战斗力。翻译澳门的“新闻纸”,林则徐认为翻译好报纸,就是“探访夷情”的重要手段,将此视为制定对外制驭之术基础,并且,还在给道光写的奏折中,这样写道“现值防夷契紧之际,必须时常去探访夷情,只有知其虚实,才可以制定可控制防范西方国家侵略的方案”,这些都凸显出林则徐的超前意识。

  2.普及法律知识。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缺乏对西方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甚至人们并不了解西方法律,只能盲人摸象,任由西方人利用法律批判国人,侵占我国合法权益。林则徐译书活动中,翻译出的《各国律例》,不仅有效扩充林则徐对西方法律知识的认识,同时林则徐在处理林维禧事件中,才能应用义律理直气壮地驳斥,体现出法律的地位,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是可行的。

  3.师夷长技。《澳门月报》“论中国”中指出: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犹如我等至今未知利未亚洲内之事……中国人果要求切实见闻亦甚易,凡老洋商之历练者及通事引水人,皆可探问,无如骄傲自足,轻慢各种蛮夷,不加考究。译书活动中,带动一批觉醒人物,林则徐在抗英期间,仿制战舰,建设新式海军,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而更加了解西方文化技术,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四、林则徐译书活动的意义

  1.面向西方知识开阔眼界。林则徐译书活动开阔了国人眼界,增长国人的见识;林则徐主张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造船技术,并且还创办马尾船政学堂,以此来培养我国的海军人才。在《海国图志》中读到的《澳门月报》等刊,经历了两次流变,林则徐关心的大多是与时局相关、新闻性很强的情报;而魏源对“世界”如何看“我”的本能关注,体现出急迫的“欲求知识于域外”的心态。林则徐主张人们学习演练西洋的武器,以西方的方法来演练士兵,并时常亲往阅操士兵,敢于和英国侵略军对抗,维护国家的主权。

  林则徐为了激励士兵军官的爱国之心,更是以其书法挥毫写下对联一副,挂于校兵场的演武厅之内。足见林则徐的爱国主义以及浩然的正气,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并且在1839年中还取得九龙之役以及川鼻官涌之役的胜利,为我国民族主权以及土地完整作出极大的贡献,也推进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上事例都在说明,林则徐不愧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另外林则徐还练得一手好书法,不仅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其自身的文化涵养更是造就其独特的书法风格,故此林则徐的书法也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2.影响清朝发展。林则徐译书活动,影响清朝政治经济发展,他的译书成果,带动我国清朝一批觉醒的人物,如清代末年的魏源、姚莹、左宗堂等人。如林则徐在与魏源配合编纂的《海国图志》之中,就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姚莹也积极支持林则徐的主张,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并且也仿效林则徐来译“夷书”、“夷信”;同时,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他也在林则徐影响下,为我国引进西方造船技术。并且,在我国19 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中,其领导人物也受到林则徐的不少启发。

  林则徐的译书活动,增长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知意识,同时也影响我国一批又一批的人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同时也包含有张之洞等多位重要人物,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在意中国传统史经之学的基础上,学习西学里面有用的知识,以弥补中学之中的不足之处。中国清朝闭关锁国,其文化建设教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提倡留学教育,并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建立的农务学堂,并指出富国之根本乃耕农和工艺并重,而且还大设实验室,并将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选做学堂的教习人员,充实学堂的师资力量。

  3.活用西方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在当时朝廷愚昧无知的情况下,林则徐不仅组织翻译外国书籍,同时也重视翻译工作、应用翻译成果,表现出对未来局势的远见,值得今人去借鉴和学习。如《各国律例》,翻译内容重要,如:“英国水兵在尖沙咀杀害了中国农民林维喜,义律拒不交出凶手,还私设法庭审判五个印度水兵。林则徐对义律的狡辩始终理直气壮地加以驳斥,这是和他了解外国律例不无关系的。”

  对于这些内容,对于维护我国权益发挥重要作用。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举止,其发动的禁烟运动以及虎门销烟,不仅惊天动地,更是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浩然正气与凛然大义豪迈地表达出来,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对民族主权以及土地完整的维护。如林则徐在处理林维禧一案时,林则徐通过《各国律例》译文,获得国际法知识,与外国人针锋相对,打击西方义律嚣张气焰的同时,也维护我国民族的尊严。林则徐组织翻译外国书籍的活动,不仅是使国人睁眼看世界,同时也积极提倡国人可以不再被他国愚昧,主张应用法律来维护权益。

  综上所述,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开辟了中国近代书籍出版新门路,在译书活动中,以“了解夷情”作为目的,翻译西方先进技术书籍,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可以了解世界局势,使国人可以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保卫国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1.怎样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抗日战争 近代史论文

2.西班牙穆斯林简史 近代史论文

3.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4.近代史论文:穿过历史迷乱的眼神

5.史学思潮、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 近代史论文

6.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近代史论文

41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