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多媒体声音的技术论文(2)

多媒体声音的技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多媒体声音的技术论文

  多媒体声音的技术论文篇二

  浅论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审美

  摘 要: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审美是提高课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一环,多媒体课件中声音美有音乐、配音解说和音响三种表现形式,这些对提高课件制作质量有重要作用,而提高多媒体课件声音审美的途径更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音乐;配音解说;音响;审美

  在多媒体课件中,声音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声音与字幕、画面结合起来,更能强烈地冲击听众的感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课件的现场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注重提高声音审美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课件声音美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分为音乐、配音解说和音响三类,它们的美体现在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三个方面。

  1.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而发出的音响,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一门艺术。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愉悦内心”的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他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同时,音乐的非语义性又可使欣赏者摆脱文本精确描述的桎梏,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在广阔的自由思维空间翱翔。

  在多媒体课件中,音乐的使用一般有单独的音乐欣赏、配音音乐和背景音乐三种形式。

  音乐欣赏多媒体的主题为音乐,其他媒体为辅助形式,它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如在音乐欣赏多媒体中,《爱我中华》的乐曲旋律高亢激昂,意境深邃,从始至终表现民族的大团结精神,描绘出一幅多民族的国家和睦团结、亲如一家的意境,其独到的歌曲展示了多民族的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课件再配以图片、画面或视频信息,深刻展示出“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和谐风貌,也反映了民族团结是国泰民安的保证。通过作品的欣赏,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不管我们身穿哪种服装,不管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多媒体中的配音音乐和背景音乐是其他媒体的一种辅助形式,它用于进一步表现、强化课件的主题。在这里,以其他媒体信息表现为主,音乐为辅,其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都随主媒体而变,主辅相互配合互补,来更好地表达主题,音乐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配音音乐和背景音乐的美之所在。配音音乐和背景音乐的作用不可小视,运用得好可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譬如,在《口腔医学知识学习多媒体光盘》的课件中,根据课件的具体内容,辅之以不同的配音音乐,即为各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配上柔和程度不同的轻音乐,使本来学生不太容易接受的一些口腔疾病知识图谱,让学生听着音乐学习,感受到了一种美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件中通过对美妙音乐的运用,可以将枯燥、单调的文化知识,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

  2.配音解说的审美意义

  在多媒体课件中,经常要用到解说,解说用来表现对主题的阐述、解释、说明与补充,与其他媒体互为补充、交相呼应,以便更深刻、更全面、更完美地表现和展示教学内容。配音解说的美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形式上讲,配音解说的美表现在解说语言自身的美。①用语科学、标准、规范,并且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体现科学内容的严密、逻辑上的简单等科学美。②斟字嚼句、用语讲究,遵循简单、对称的美学原则,如在解说词中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回环与重合等,这些修辞手法能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它能够给人特别是学习者以快感和愉悦,提高学习的效果。③配音解说的美还表现在解说员的声音长短的控制、音调音色的变化、空间距离的张弛和情感的把握几个方面。比如,讲解新内容时,语速要适中,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如重点、难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主次、强弱、高低和快慢等具体的情况,使课件运行节奏富有变化;阐述问题时语速要慢、要有启发性,给学生以思考的信号和时间;得出结论时语言要准确有力,以表明其结论准确、不容质疑;需要抒情的内容语言要充满情感、要有激情,以激起受教育者情感和思维的共鸣,增加学习效果。这种配音解说随教学内容而快慢有变、有粗有细、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起伏跌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美,这种美使课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从功能上讲,配音解说的美表现为它在教学效果上的功效美。①美的配音解说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素养,受到美的教育。配音解说音色音调要富有感染力,饱含着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感染人,打动人心,使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教育。②美的配音解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中配音解说一般是对主题的阐述、解释、说明与补充,与其他媒体互为补充、交相呼应,以便更深刻、更全面、更完美地表现和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图片、视频信息形象生动,但有时却很难表现本质性、深层次的规律,而解说既可以概括揭示画面内容,可以解释补充画面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听觉上的共鸣,使学生把形象思维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3.音响的审美效果

  音响是指除音乐和解说之外的一切有声语言的总称,它包括天然音响和人工合成音响两大类。天然音响是指未经加工、润饰的现实生活中的音响,如自然界的风雨雷电、鸟语马鸣、流水海啸、林涛兽吼等声音,它们具有原发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等特征,能给人以朴实无华、亲切可信的审美感爱。人工合成音响是靠人工模拟、虚构制作出来的音响,如模拟的山谷回声、化学反应声响、物体暴烈、界面按钮声响等,它们具有假定性和夸张性特征,给人以戏剧性、艺术性的审美感受。

  在多媒体课件中,音响有时用于传播主体教学信息,一般情况却是用于辅助其他媒体,起衬托作用。但它本身所具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力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音响所表现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美的音响能很好地传播教育信息。多媒体课件中,音响的使用主要在于传递教学信息,如化学试管里发出的“嘶嘶”声,表示正在进行激烈的化学反应,时钟滴答作响表示时间很快流失,另外,在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中,经常使用反馈提示音响,如当操作正确时给出轻快的音响,操作失败和不正确时给出暗淡刺耳的音响等等,刺激学习者认真学习、回答,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时音响用于传播主体教学信息,如《心脏体格检查》课件中的听诊,将心脏跳动的12种脉搏进行放大处理,作为课件传播信息的主媒体,12种声音的脉搏跳动表示各自不同的心机状况,生动地传递了《心脏体格检查》课件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2)美的音响能很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增强现场的真实感。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最多的媒体是文本和图像,它们在传输信息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信息是静态的,息息无声、默默无闻的界面使学习者感到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更缺乏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音响特别是自然音响的使用可以增强真实感,如在《情境英语会话》课件中各种场景中的现场声,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声、商场中人群熙攘的噪杂声、校园里学生的嬉闹声等等都是最好体现。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氛围中,可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意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处于真实的环境中,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如在模拟类学习课件中,《处置爆炸袭击事件的卫勤应急保障》的爆炸声、墙壁倒塌及破碎的玻璃声、《火线抢救》的枪炮轰鸣声等等,要学习的知识与场景浑然一体,这种音响的使用能诱人联想,让人经久不忘。

  如前所述,多媒体课件声音美的作用特别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教育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口头传授法,学生在3小时以后记得教授内容的60%,3天后记得15%;用视听传授法,学生在3小时后能记得90%,3天后记得75%。也就是说,视听结合时,记忆效率最高。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所以,多媒体课件只有将画面、解说、文本、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紧密结合,才能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思维活动,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多媒体课件声音审美的途径

  我们认为,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审美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课件制作人员的审美水平

  有良好的声音审美特点的多媒体作品,必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他们审美素质的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要想突出声音的审美特征,制作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其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根据课件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灵活加以运用,才能制作出上乘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因此,提高课件制作人员的声音审美水平至关重要。

  2.把握声音运用的科学性

  声音运用的科学性是指在声音使用的安排上要科学,要符合学习内容、学科特点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不可滥用。如在背景音乐的使用中,要注意根据学习内容来控制音乐的舒展与轻缓;选择音乐的强度和基调;确定每一页面中音乐的出现和消失的特技形式;背景音乐的强度与配音解说同时运用时强度的比例要适中,要求达到背景音乐可以增加意境,消除疲劳,但却不会干扰配音解说的艺术效果。

  3.合理安排配音解说

  提高配音解说的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根据课件的具体内容来选择配音人员。不同的配音人员的音质、音色、音调和感情色彩都有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配音人员使配音与学习内容相对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配音解说词的编辑要合理。解说词是对学习主题的阐述、解释、说明与补充,因此,配音解说词的编写要符合学习内容,要与知识点相对应,要详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以弥补其他媒体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优势,使配音解说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突出其教学性特点。

  (3)应注重对配音的整体把握。每一课件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配音前配音人员应事先选定某一情感基调,在这一基调的制约下,不同部分的解说可以有所起伏,否则,就会产生混乱,失去美感。

  (4)在语速上要注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语速过快,学习者对其内容的理解跟不上,过慢,显得松散、拖沓,若一个节奏贯下去又显得平淡和枯燥,因此要有节奏上的变化。对于一般描述性内容,语速可以适当放快,但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速度则要放慢,给学生以想象、思维的空间,同时要有启发性,预示和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

  另外,还要注意发音的标准性问题、停顿把握的时机问题等等。

  4.从整体上把握背景音乐和音响的使用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声音美,必须注意对背景音乐和音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一般说来,背景音乐和音响在多媒体课件中都处于辅助地位,为课件增加艺术性、真实性,激发情感,从而提高课件的实用性。但二者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中也应有所区别,何时使用背景音乐而不使用音响应根据课件的具体要求来定。

  声音审美是多媒体课件整体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多媒体课件的审美研究是多媒体课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的重要标志。可以坚信,随着对多媒体课件审美研究的深入,必将进一步促进多媒体课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看了“多媒体声音的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多媒体技术论文怎么写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范文

3.浅议多媒体教学论文

4.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业论文

5.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以及影响论文

2378445